1951年3月15日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率领着联军部队,在“撕裂者行动”的支配下重新进入汉城,攻占了这座反复易手多达四次的城市。此时的中朝部队已经主动撤出了汉城,向北而去。作为一名久经战阵的将军,李奇微曾自豪地声称收复汉城是其军旅生涯中最成功的战例,但在他高兴的同时,却又一个人面对胜利反而大发雷霆,这就是韩国总统李承晚,那么此人为何大为恼火呢?
我们知道战争拼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即便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占领过他国的首都,但在没有制空权和缺乏坦克、大炮等重火力的情况下,中国和朝鲜部队还是主动撤出了汉城。这种撤退说成是被具备优势火力的联军所打退想必也并不为过,毕竟在当时的战场上我志愿军已经损失很大了,如果继续防守势必会面临险境,因此放弃了这座早已被摧毁的城市。
但李承晚却因为这次收复行动大为恼火,原因是李奇微在“撕裂者行动”中只是将首付汉城作为反击中的最后一个目标,这当然会让李承晚感到愤怒,因为他的目的要比首付汉城大得多,因为他要的依旧是整个半岛。
作为曾经无限接近胜利的他当然希望联军能够帮助他再次饮马鸭绿江,所以他的“雄心壮志”是北进、北进、再北进,“直到摘取本就属于韩国的胜利果实。”
当然美国人随后的行动又给这个已经年逾70多岁的韩国老头带来了希望,李奇微再次制定了“狂暴作战”,目标是“三八线”以北20公里左右的涟川北到华川水库一线,这条“线”大概和三八线持平,但李承晚最终还是失望了。
因为谁都知道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就算美国人继续对韩国施以援手,也仅仅是想要找回体面好结束战争,让美军从泥潭中挣脱,绝对不会帮其打回鸭绿江,因为那样美国将得不偿失。
如果有能力在不消耗过多国力的情况下打回鸭绿江获得胜利更好,但依据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这段时间对中国人的了解,美国人认为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如果继续作战就算能将中国人置于死地,也会遭到西方盟友的分裂,导致苏联再欧洲做大,美国将因小失大。
总之帮助韩国统一半岛会损害美国人的根本利益,如今汉城已经被收复剩下的战斗就可有可无了,反正面子已经保住了,在合适的时间收手则是上策,接下来美军作战的目的就是为停战而操心了。所以无论是李奇微刚刚收复汉城,还是在之后美国人不打算打到鸭绿江的心理,都会让李承晚恼火、不满和不甘心。
参考资料——《朝鲜战争—王树增》
老照片里的民国交警,网友:第二张就英姿飒爽,指挥日本车很拉风
打不过中国人,韩国人如何看待云山之败?韩军师长的总结让人感叹
韩军第六师什么来头?中国:败军之将!韩国:不,那可是善战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