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有魏征,宋朝有包拯,明朝有海瑞,为何清朝缺少铁骨谏臣?
迪丽瓦拉
2025-08-30 17:05:20
0

在民间茶余饭后的话题中,有关封建社会朝堂上的故事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无论是唐朝、宋朝还是后来的明朝,都不乏有这种铁骨铮铮敢于当面和皇帝老儿据理力争的大臣。其中就比如唐朝的魏征、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等。

这些大臣为了纠正皇帝的错误,也为了成全自己的美名,不惜拼着一身剐,也要直言觐见,生怕皇帝误入歧途,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灾害。

但是有意思的是,无论在影视剧作品还是小说、戏剧之中,在距离现在最近的清朝竟然没有一位这样的大臣和硬汉,貌似随着明朝的灭亡,这种“文死谏,武死战”的风气也随之消失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有魏征

唐太宗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之下,中国的国家地位、军事、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唐太宗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他也会犯错。

普通人犯错,可能自己受点损失,但是皇帝犯错影响的就是整个国家。

在他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位耿直的谏议大夫。

他叫魏征,本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属官。

在“玄武门之变”之后,他也遭到了清算,然而李世民知道他刚直的美名,所以就不计前嫌,选拔他做了谏议大夫。

在做谏议大夫的时间里,他不畏强权,敢于直面李世民的错误。

有的时候,他言辞激烈,说的李世民实在听不下去,皇帝震怒,但是他依然不依不饶,甚至抓住李世民的袖子,强行说下去。

李世民气的甚至想要处死他。然后气过之后,李世民依然会重用他。

当他因病去世的时候,李世民甚至伤心地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此他失去了一面好的“镜子”。

宋朝有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包拯是宋仁宗时期有名的清官。

在他担任开封府府尹的时候,在开封府的大堂上就竖立着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三口铡刀,上到王侯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只要作奸犯科就难逃法网。

历史上有关他的演义故事非常多。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不畏强权,硬是用虎头铡铡了皇帝的驸马爷——陈世美。

陈世美本来有妻子有孩子,家里头支持他读书科举。

然而高中状元的他却被皇帝看中,想要招他为驸马。

为了功名利禄,他隐去了在家乡有妻子的事实,顺利地成为了当朝的驸马爷。

他的妻子秦香莲并不知道这一切,她久盼老公不归,就带着儿女前往京城汴梁去打探消息。

结果她得知了自己的老公成为了他人的驸马爷。

陈世美不但不见他们,反而派出杀手前去暗杀她们。

无奈之下,秦香莲只能到开封府去击鼓鸣冤。

在包拯的审理下,他要给秦香莲讨回一个公道。

因为是仁宗皇帝最疼爱的女儿的驸马爷,仁宗皇帝也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成为寡妇,因此他亲自拉下脸来求情。

但是无论是谁,包拯都是铁面无私,硬是扛着巨大的压力,用虎头铡处死了他。

敢让公主成为寡妇,普天之下也只有包拯一人敢于这么做。

包拯就是靠着铁面无私,成为后人嘴中的包青天。

明朝有敢于罢官的海瑞

海瑞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谏臣,在历史上他是以“刚烈忠直”而闻名的。

嘉靖皇帝是出了名的“道士皇帝”,常年追求道家的清静无为,不关心政务。

在他的治下,官员腐败十分稀松平常。

然而自幼饱读圣人之书的海瑞并不吃这一套,他不畏强权,也不在乎打狗还要看主人。

他敢于直接惩治官二代,甚至面对顶头上司的责问也敢于据理力争。

为了警醒嘉靖皇帝,在他的奏疏中,他竟然敢于直接训斥皇帝,气得皇帝要杀了他。

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为了压制不正之风,面对御史大人的处处针对,他甚至敢于辞官不做。

但是不管怎么说,海瑞就是这么倔强,在包青天之后,他又被人们称之为“海青天”。

然而随着清朝的建立,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听过有铁骨诤臣的记载。

难道真如历史上所说的“大清不昏君”,所以大臣们就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劝谏么?

清朝对汉臣的压制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起来的王朝。

当初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趁着明朝内乱,迅速席卷了华夏大地。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也为了防止广大的汉族老百姓团结起来造反,他们强行地实行了“剃发易服”的政策。

为了避免先进的汉文化来同化他们,造成他们实际上的文化消亡,清朝统治者长久以来一直重用满族大臣,同样级别的大臣,满族大臣要比汉族大臣高一个级别。

满族大臣是皇帝的自家人,因此他们自称为“奴才”。

而饱读诗书,靠着科举上来的汉族大臣,则自称为“臣”,他们只是满族权贵们单纯用来统治国家的工具。

由于在满族贵族的圈子里,他们内心深处是排斥汉族大臣的,汉族大臣始终得不到信任和重用,因此汉族大臣自然也就不会尽全力,也犯不着“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清朝在政府机构有所调整。

之前的朝代,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只要有冤情就能够通过各级御史上达天听,这些御史们也是饱读诗书之辈,在他们心里孔圣贤人的教化远远比皇帝重要。

而在雍正时代,雍正皇帝把六科归到了都察院,御史台从此没有了对上监察皇帝的权力,而只保留了针对民间和部分官员的监察权。

这也就导致了皇帝不再接受监督,成了真正的至高无上的神。

既然没有了权力和职责,自然御史们也就不再把眼睛紧紧地盯在皇帝身上。

在清朝的近三百年中,我们听不到一例铁骨铮铮的刚烈言官的故事。

哪怕在当代众多的清宫戏里面,流传后世的于成龙、刘罗锅也都掩盖在当朝皇帝英明神武的光芒下。

由于制度和统治阶层的不同,清朝也失去了像唐宋明那样的君和臣之间相互监督的开明局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唐朝第一女战神,把米汤倒进沟壑... 唐朝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国家,女子比较自由,不用像清朝那样裹脚。唐朝的女子,不需要一直呆在家里相夫教子,...
舞马迎瑞:无极斋分享《贞观鉴—... 舞马迎瑞 贞 观 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掠影7 上海闵行博物馆特展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字无极,韩...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上没... 在《水浒传》里,有一百零八位好汉让人记得清清楚楚,但其中有个叫杨志的家伙,他跟大家不太合得来,最后就...
原创 《... 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述唐代诗人生平和创作的传记专书,成就卓越,《唐才子传》对于研宄唐代诗歌具有难以替代...
原创 历... 历史上真实的商鞅是什么样子?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公元前361年...
原创 历... 古代王朝更新换,皇帝就有很多。那么有皇帝,就会有皇后。皇后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
原创 唐... 在历史上的数个大一统王朝中,唐朝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一方面,唐朝的综合国力数一数二;但另一方面,唐...
感受新疆通古斯巴西城址厚重的历... 4月16日,记者随“守护丝路瑰宝传承中华文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探访位于新疆新和县境内的...
原创 太...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再到1853年打下南京改名天京与清政...
原创 丫... 在旧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一对夫妻的婚姻必须拥有的,没有得到父母认可的婚姻那就不能够算是真正的结合...
原创 朱... 1421年,也是永乐十九年,朱棣开始了迁都。把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不过在北京过了仅仅三年,朱棣...
原创 刘... 历史上有许多开国功臣榜被世人所熟知,比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云台二十八将、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等等。但鲜有...
原创 历... 古代的防疫比现在还严厉,甚至还出现了防疫法律。 我们中华民族抗击瘟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原创 刘...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的桃园三结义,自古以来就是大家广为传颂的佳话,三人的兄弟情谊一直被大家所羡慕。...
原创 刘... 在《三国演义》中,纵观刘备的前半生,他几乎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没兵、没粮、没地盘,虽有雄心壮志,但...
原创 历... 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如同如今网络上流传的段子非常好玩。今天就来讲讲被明朝大作家冯梦龙所记述的8个段子...
长河雄关|高村险工,黄河“豆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康宁 冯沛然 通讯员 李永波 张钰 编者按>>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
原创 看... 你的印象中,刘备是什么样的? 大耳贼?爱哭?只会哭?仁义光环照耀…… 总之,《三国演义》把刘备描述成...
原创 袁... 三国时代,说到底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皇权旁落,汉朝将倾,真正掌握天下实权的是一个个崛起的地方军阀。...
原创 古...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鼓浪隐士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在不少古装影视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