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的状元,探花,榜眼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文凭?看完长见识了
迪丽瓦拉
2025-08-30 18:33:08
0

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并没有现在这么完善,那时候的人们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人们只要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检验,就能够进入官府当官,过上有钱有势的生活。但就算是这样,官府也不会给人们颁发文凭,那么古时候的状元、探花还有榜眼放到现在对应的分别是什么文凭呢?

其实古代的科举制度并不能直接代表人们的文凭,如果非要和现代对比的话,那么状元、探花还有榜眼都是最优秀的大学中最顶尖的文凭。为什么这说呢,这是因为在古代,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虽然多,但状元、探花、榜眼每年最多只有3人!就拿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来看,从1549年到1904年这260年间,状元、探花、榜眼加起来一共也只有336人!可见想要拿到这个成就有多么困难。

古时候的进士考试每三年只有一次,每一次能够考中的人也不过三百多人而已,这么一来,如果拿过去的科举制度和现在的文凭作对比的话,能考中进士的人至少也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不过,真正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人却完全不会拿现在的文凭和状元、榜眼以及探花作对比。

这是因为古时候的科举制度并不像现在一样实行学位制,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殿试更像是如今的公务员考试。而且科举考试的核心并不像现在的义务教育一样,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拥有知识,而是在于培养更适合当官的人。但如果和现在的公务员制度相比,其实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现在考取公务员至少需要本科学历,门槛高一些的话还需要人们有硕士或者博士学历。所以用这种方式相比的话,状元、探花以及榜眼无疑都是最顶尖学院中的最高文凭。

在古时候如果能够成为状元、探花、榜眼其中一位,那么至少能够当上省级干部,甚至有机会当上宰相。那么看到最后,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国最窄领土仅为8米,但却是一...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雄鸡版图上,有个神奇的小村庄叫防川村,它位于吉林珲春以东,面积为15.7平方...
原创 故...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几乎是没有吃过什么苦的。 对于来之不易的幸福人总是不会去珍惜,这...
襄阳七弦竹移植台湾台南的相关人... 七弦竹的移植过程涉及以下关键人物,其背景与作用如下: 1. 郑成功家族。郑成功:作为明末清初的抗清领...
原创 历... 不管是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题材的游戏里,都有这么一位近乎完美的存在,可以说是人气最高的一名武将! 他...
原创 古... 古代臣子最高谥号是什么?清朝300多年只有8人获此殊荣,都有谁? 在古代帝王,大臣们死后要按照谥法根...
配错乾隆皇帝图片!《中国通史》... 大皖新闻讯近日,有网民发视频反映,其在阅读群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一书时,发现书中出现低级错误,...
“鉴往知来·复兴中华—《马关条... 扬子晚报网4月17日讯(记者 笪越)春深静海寺,碧血鉴丹心。在抗战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原创 战... 说起战国七雄,我们都知道是秦、韩、赵、魏、楚、燕、齐七个国家。这七个国家是战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七个国...
原创 战... 中国学术思想最繁荣的时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至少有上千“家”,不过被发展为学派的只有12家,除了极...
三国:夏侯惇没有什么战功为何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位魏王。 在拟定开国功臣榜时,一位“常败将军”位列诸将...
原创 关...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五十讲...
原创 古... 我们比较熟悉的和亲故事就是王昭君,我们都知道昭君出塞就是为了和亲,也就是中原的女子要出嫁到边境的外族...
原创 国... 公元1723年,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禛45岁,他成为大清国的皇帝,雍正王朝开始了。多年的磨练,让雍正处...
原创 冯... 转世是一个宗教术语,是指一个人在死亡后,灵魂在轮回中投胎。这个的真实情况不得而知,或许只是导人向善的...
原创 战... 导语:战国时期三大冷知识,老多人都知道却又叫不准,知道两个就是专家,老子比释迦牟尼大6岁,著名将相组...
原创 最...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王朝更迭,战乱不断的现象,这些王朝仿佛有一个定数...
12岁成为秦国宰相的甘罗,为何... 甘罗是战国时候的一个神童,12岁就去了赵国出使,用他聪明的外交手段帮秦国赢得了十多座城池,因此被封为...
原创 中... 非洲工厂发工资:一场和消费观的 “极限拉扯” 一、开篇奇景:非洲工厂发薪的魔幻开篇 宝子们!今天可...
原创 战... 从公元前770年起,周平王东迁洛邑,直到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建立。近600年来,战争一个接一个,从...
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晚清... 在晚清风雨飘摇的历史进程中,货币制度的变革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印记。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作为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