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晚清赴国外留学,有幼童留美,为何却没有幼童留日?
迪丽瓦拉
2025-08-30 20:04:09
0

晚清时期,在统治者腐朽的政治制度下,西方列强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他们到中国如入无人之境,这是中国五千年里最黑暗的一段历史。有识之士认识到国家发展,不能依靠于原先封建社会的一套,新时代能让国家屹立在世界之巅的是科学技术,所以为了振兴中国,李鸿章、曾国藩等人认为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种子”,让他们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知识,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清政府先后四次派出一百多名学生赴美留学。

一、赴美留学

一十九世纪初,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大量学习西方技术迅速改变了原本的封建社会,成为与西方国家一样的资本主义社会,日本国力日益强盛。之后日本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国家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解除了成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独立的国家。也就是说一十九世纪末,日本的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无二,那么为什么当时的清政府要舍近求远,没有派遣幼童赴日留学,而是赴美留学呢?

二、为何没有赴日留学

晚清时期,虽然日本经济发达,但是清朝政府却没有派遣学生去日本留学,这其中原因有几点,一是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日本归根究底还是处于亚洲。

首先看第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唐朝时期,唐太宗贞观之治开启了大唐盛世,当时的唐朝是亚洲最强国家,周围的一些国家如高丽、琉球、日本等要么向大唐称臣,要么与大唐建立友好往来关系。这个时期的日本,为了强大国家经济,派遣谴唐使来到长安学习唐朝文化与技术,以儒治天下的唐朝,对于日本的请求没有拒绝,所以有了接下来一百多年的日本谴唐使赴唐学习,前前后后十几次,日本把唐朝的礼仪、技术、人文学完之后,便再也没有任何与唐朝的交流。

所以在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儒生看来,日本的行为不是君子所为,不屑于与日本为伍。而且到了明朝,日本倭寇频繁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完全一改往日的姿态,反过来频繁骚扰中国。再加上日本原本是臣服与唐朝的,所以清政府统治者更无法放下脸面反过来去日本学习。

如果说甲午中日战争将日本侵犯中国的野心彻底暴露出来,那么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已经产生了对中国的侵略性。明治维新虽然迅速将日本的综合实力提升,但是日本封建统治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日本最高决策者依旧是天皇,所以天皇拥有独裁权。那么为了发展壮大,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战争,侵略其他国家,当时的中国是日本的最佳选择。

虽然日本综合国力已经达到了西方国家的水平,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国力如何清政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清政府看来,日本依旧只是如同唐朝那时一样的,只能依附于中国的小国家,只有西方那些国家才是正真的强大。这也是清朝的劣根,只有挨打之后才能认清现实,也就是这样的思想,清政府并没有觉得日本有值得学习之处,并且日本所有学习到的技术都来自于西方国家,所以即便日本成为当时的达到国家,清政府也要舍近求远赴美留学,而不是去日本。

三、为何赴美留学

虽然在清政府眼中,日本完全没有可取之处,那么为何没有去当时最为强盛的英法两国,而是去了美国呢?其中第一点原因是因为十九世纪的鸦片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屈辱的开始。

而后八国联军,以英国和法国为首,发动赤裸裸毫无掩饰的侵华战争,圆明园付诸一炬,战争结束后,圆明园中大量瑰宝被八国瓜分。之后更是签订《幸丑条约》,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国家,丧失国家主权。这次战争以英法两国为首,可以说英法是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所以清政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向入侵自己的国家学习。

十九世纪中后叶的美国的国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1776年《独立宣言》的宣布后,美国正式成立,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立国到工业立国的跳跃。与英国不同,英国妄图将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国更注重的是军事发展。

美国工业立国之后,并没有与英国一样四处征战,因为美国的领土面积够大,所以美国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和重工业,渐渐的在经济上美国开始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济霸主的地位。这么一来,美国就成了当时中国派遣留学生留学的最佳选择。

在政策上当时美国没有英国那么强的扩张与侵略性,在经济上美国已经隐隐有超越英国的趋势,在工业上,美国全面发展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上过强国。最后再加上美国与中国并没有任何历史交集,而且近代西方列强国家中,美国是唯一一个经济工业强势且没有侵略国中国的国家。

综合这几点,在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看来,派遣学生去往美国留学是最佳选择。最终也确实证明他们的决策没有错误,这些赴美留学的学生,为我国近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幼童之一。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强盛的秦汉,还是大一统的唐王朝、明王朝,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太监干政、掌权...
原创 古... 【朱允炆】即明代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推翻了,南京城破,宫中起了大火,建...
原创 细... 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被曲解化了,而这里要说的三位名将也是如此,原本是智勇双全的名...
原创 慈... 在我国历史上,一代国家的统治者大多是男性,但也不乏有女子贪图权利,沾染国事。就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她...
原创 此... 看过电影一代宗师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位名叫宫羽田的著名拳师,是剧中民国时期著名的武术宗师,...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对历史的贡献几乎为零。清朝晚期几乎是每一个官员都贪,同时清...
《澶渊之盟》的签订,与北宋的灭... 全文共2893字 | 阅读需6分钟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
原创 刘... 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所谓的“布衣天子”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对这两个人,毛泽东的评价都是...
原创 雍... 将军打仗离不开善战勇猛的战士,君主治国同样离不开能力出众的臣子。若无可用的兵,纵是以一当百的将军犹如...
原创 摄... 清朝历史上共有两位摄政王,第一位大家比较熟悉,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第二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吴三桂占据清朝半壁江山,兵马是...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吴三桂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本是明朝的将领,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清朝,打开...
原创 《... 导读:赫舍里·索尼,清朝初年有名的重臣。他对历经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四代君王,对大清对爱新觉罗皇室绝对是...
原创 历... 历史上唯一无污点的皇帝,去世已1400多年,仍有人愿为他守陵 哈特是美国的历史作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
原创 当...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小王子》 童话里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
晚清传统地方官书局的出版文化理... 所谓晚清官书局,指同光时期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同治中兴名臣开其端,诸省督抚大吏倡其行或...
原创 故... 柳亚子《纪事诗二首》:“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对于我国历朝历代 的 皇帝而言,他们心中...
原创 晚...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 千百年前,李白写下如此...
原创 国... 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如果当局统治者不能够很好地治理国...
原创 皇... 戊戌变法后,慈禧是恨透了光绪帝,本来是想放权让他实行维新变革,可到头来损害的却是以她为首的后党利益,...
原创 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军队,来保卫国家。清朝虽然是最后一个王朝,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