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粟裕邀请他担任参谋长,他却拒绝后离职,12年后粟裕才恍然大悟
迪丽瓦拉
2025-08-30 20:34:53
0

作为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开国十大大将之首,一直到了21世纪,粟裕都能引起人们最热烈的关注和讨论。

在半生戎马里,他经历过很多次大型战役,然而,按他本人的说法,发生在1944年的天目山战役就是他在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激烈而艰苦的重要战役。

而提起天目山战役,尤其是第三次天目山战役,就避不可免地要联系上另外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就是开国中将韩振纪。

韩振纪与粟裕在天目山战役中有过密切的合作,他曾协助粟裕指挥过战斗,一同取得了作战的胜利。然而,就在粟裕有心邀请他成为自己正式的参谋长的时候,已经和粟裕合作了2个月的韩振纪却最终选择了离职。

这引发了粟裕的强烈不解,以至于12年后,当他们在苏联再度重逢时,粟裕仍不忘询问韩振纪当年离职的原因。

而当韩振纪说出“不夺人之功”这句话后,他也才恍然大悟,深知这是韩振纪一直坚持着的。

韩振纪加入中国共产党

1905年,韩振纪出生在了河北省高邑县。因为自幼身体强壮,年少时又勤练武艺,韩振纪

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军人,而这个梦想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就变得更加坚定了起来。

1920年起,韩振纪在保定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进行了4年的学习,然后在考入了保定陆军讲武堂,在亲苏亲共的胡景翼国民二军里任参谋一职。

而正是在这段由于职责所在,必须经常与各部将领打交道的日子里,韩振纪与后来忠诚的共产党员赵博生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赵博生年长韩振纪8岁,于公,他富有才干,革命意识强烈,能急部属之所急,为他们解决困难,在士兵在威信很高,有相当强的号召力。于私,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善待妻子不纳妾,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哪怕月薪只有400多元,才会经常帮助朋友。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在军队里,都是极为难得的。因此,韩振纪对他十分敬重。

1926年,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在中共和苏联的支持下,重招旧部,发起了北伐战争。而赵博生就在其中奉命率部经宁夏向山西挺进,解除了直系军阀对杨虎城部的包围。

后来,中共北方局为支援北伐战争取得胜利,还先后在冯玉祥部派驻了包括刘伯坚、邓小平、陈延年在内的200多名共产党员。赵博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秘密发展为了共产党员。

而受赵博生影响,已经成为国民党军第26路军总指挥部参谋的韩振纪,也在1931年参与到了赵博生领导的宁都起义里,成为了宁都起义的骨干之一。

而也是在这之后,韩振纪投奔了红军,并于两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转换了“赛道”。

所以,赵博生可以说是韩振纪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对他一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在为党和国家征战的半生戎马里,不管是在公务还是私事上,韩振纪都以赵博生作为自己的榜样。

这也是他后来一生不争职、不争名也不争勋,始终谨言慎行,低调行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韩振纪在中国共产党

在工农红军中,包括韩振纪在内的从军校出身的将领都是难得的知识分子,因此,他们也受到了党一定的重视。

在旧军队参军的时候,韩振纪主要做的是参谋工作,等到他加入工农红军之后,组织也在几次调整后,让他重新回到参谋职务上发挥自己的才干。

比如红军长征期间,韩振纪就被安排在了军委干部团参谋长的位置上,而当时他所在的团的团长就是后来成为开国元帅的陈赓。

等到抗日战争爆发后,韩振纪还曾先后搭档杨勇、徐海东、左权、黄克诚、张云逸等人,一同完成抗战的任务。而这些韩振纪曾经协助过的搭档里,除了左权壮烈牺牲外,其他人后来要么成为了上将,要么成为了大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韩振纪的能力之强。

除了能够很好胜任参谋长的工作之外,作为一个曾在保定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进行过4年学习的人,韩振纪还是一位难得的军工人才。比如,抗战期间,他就曾带领新四军第二师进行了军工生产,为支援前线作战做了突出的贡献。

这使得1945年,军部和中央军委再次给他下达了新的命令,那就是担任新四军新任军工部部长,负责组织苏浙地区兵工厂进行生产建设工作。

韩振纪与粟裕

韩振纪很快来到了当时苏浙军区的总部机关所在地——孝奉井村,受到了时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的粟裕和参谋长刘先胜的热情欢迎。然而,到任不久后,韩振纪却发现现实要比自己想象得更加糟糕。

原本他带着一腔豪情,想要尽快投入到兵工厂的生产建设里,然而,因为苏浙军区军工规模实在太小,军工部单位也形同虚设,韩振纪甚至没能从中找到多少可以处理的事务,终日只能无所事事,内心也因此变得格外焦急。

这样的情况很快就被细心的粟裕看在了眼里。他决心要给韩振纪安排多一些工作。

而在得知韩振纪常年负责参谋工作,有很强的军事参谋能力之后,他就直接把韩振纪改任为了军区参谋长,负责组织第三次天目山反顽战役。这也促成了韩振纪与粟裕在第三次天目山反顽战役中的密切合作。

在短期担任苏浙军区参谋长职务的时候,韩振纪就以多次提出宝贵意见、极大推动作战胜利的优秀表现,加重了他在粟裕心中的地位。因此,粟裕也想要继续把他留在苏浙军区。

然而,就在粟裕推动华中局加快了对韩振纪留任的批准之后,韩振纪却在中央军委征求他个人意见之时,做出了否定的回复。

韩振纪未尝不想继续留在粟裕身边担任参谋长。可以说,他非常清楚粟裕的优秀,也明白留在粟裕身边,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在参谋路上的成长和发展都十分有利。

然而,就如“一山不容二虎”一样,一个军区也不能长期有两个参谋长。原参谋长刘先胜曾经参加过秋收起义,也比他更早入党,同时还拥有着出色的参谋能力和丰富的作战经验,不管是从资历还是能力来讲,都能很好地胜任苏浙军区参谋长的工作。如果他留任苏浙军区,不仅会使刘先胜陷入尴尬的境地,还会让苏浙军区的内部形势变得复杂起来。

基于这些原因,韩振纪最后带着中央发来的征求意见的电报找到了粟裕,并做出了离职的申请。很快,韩振纪也在完成工作交接之后,离开苏浙军区,转而到了淮南军区担任参谋长。

后来,因为党和国家的需要,韩振纪离开了参谋的岗位,继续往军工方向发展。而等到1955年,他也被提前五个月授予了中将军衔,并被派驻到我国驻苏联大使馆担任武官。

粟裕就是在1957年,也就是他们分离了12年后,在苏联与韩振纪实现重逢的。

当时,他还为韩振纪当年不愿意做自己的参谋长而耿耿于怀,直到韩振纪说出自己是为了“不夺人之功”才放弃留任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并为韩振纪感到敬佩。

小结:

韩振纪是一位高风亮节的将军。他一生不争职、不争名也不争勋,始终谨言慎行,低调行事,所以后世不少民众很可能在众多为国征战的人群里,忽视了这个也朝着同个方向前行的“路人”的身影。

但韩振纪确确实实地凭借自己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强盛的秦汉,还是大一统的唐王朝、明王朝,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太监干政、掌权...
原创 古... 【朱允炆】即明代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推翻了,南京城破,宫中起了大火,建...
原创 细... 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被曲解化了,而这里要说的三位名将也是如此,原本是智勇双全的名...
原创 慈... 在我国历史上,一代国家的统治者大多是男性,但也不乏有女子贪图权利,沾染国事。就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她...
原创 此... 看过电影一代宗师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位名叫宫羽田的著名拳师,是剧中民国时期著名的武术宗师,...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对历史的贡献几乎为零。清朝晚期几乎是每一个官员都贪,同时清...
《澶渊之盟》的签订,与北宋的灭... 全文共2893字 | 阅读需6分钟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
原创 刘... 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所谓的“布衣天子”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对这两个人,毛泽东的评价都是...
原创 雍... 将军打仗离不开善战勇猛的战士,君主治国同样离不开能力出众的臣子。若无可用的兵,纵是以一当百的将军犹如...
原创 摄... 清朝历史上共有两位摄政王,第一位大家比较熟悉,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第二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吴三桂占据清朝半壁江山,兵马是...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吴三桂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本是明朝的将领,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清朝,打开...
原创 《... 导读:赫舍里·索尼,清朝初年有名的重臣。他对历经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四代君王,对大清对爱新觉罗皇室绝对是...
原创 历... 历史上唯一无污点的皇帝,去世已1400多年,仍有人愿为他守陵 哈特是美国的历史作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
原创 当...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小王子》 童话里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
晚清传统地方官书局的出版文化理... 所谓晚清官书局,指同光时期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同治中兴名臣开其端,诸省督抚大吏倡其行或...
原创 故... 柳亚子《纪事诗二首》:“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对于我国历朝历代 的 皇帝而言,他们心中...
原创 晚...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 千百年前,李白写下如此...
原创 国... 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如果当局统治者不能够很好地治理国...
原创 皇... 戊戌变法后,慈禧是恨透了光绪帝,本来是想放权让他实行维新变革,可到头来损害的却是以她为首的后党利益,...
原创 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军队,来保卫国家。清朝虽然是最后一个王朝,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