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历史上,刘邦换太子的风波,是非常著名的故事。太子刘盈和皇后吕雉在面对赵王刘如意和戚夫人的攻击时,最终有惊无险的胜出了。这期间,有四个白胡子老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是代表的意义却是非凡的!
所谓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儿子太子刘盈是个什么人,刘邦这个从项羽手里夺了天下、且混迹于市井多年的老油条,是非常清楚的。刘盈长期生活在母亲吕雉的阴影下,生性懦弱,胆气不足,根本镇不住台面。真要让这么一个孩子坐了天下,自己辛苦好几年的结果,可能就会付之东流。
那该如何是好?换太子呗!而刘邦的几个儿子中,就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这当然有刘邦宠爱戚夫人的原因,毕竟戚夫人多年以来在刘邦身边,即使前面是战场她也没退却过,刘邦觉得应该给她一点回报。但是更重要的,是刘如意这个孩子确实聪明,很有点儿刘邦的古灵精怪。将江山托付给这母子二人,显然比托付给那个和审食其关系不清不楚的吕雉强。
但是,吕雉有吕雉的优势。她是刘邦的正妻,占据法统上的优势。自周朝以后,法统大于天。在吕雉没有过错、无法废黜的情况下,即使是混不吝的刘邦,也不能不顾忌礼教尊卑的那一套。因为就在他刚刚建国之时,被他视为最为无用的儒生叔孙通,就通过礼仪的方式,将那些骄横的开国宿将收拾得服服帖帖。刘邦在感叹“当皇帝真好”之余,也对那些酸溜溜的儒生有了新的看法。以至于从此以后,像拿人家帽子当尿盆、一边洗脚一边见人这类的事,他就不敢再干了。
但是即使知道吕雉有这种天然的优势,刘邦还是在不停地试探着。他曾经想在朝臣之中寻找同盟者,但是他和大臣周昌刚刚提了一个头,就遭到了对方的强烈反对。所以刘邦明白,朝臣不是自己的同盟者。那么,能制衡那些儒生、能抗衡法统的,还有人在吗?有,这就是那些开国的功臣们。
西汉的开国功臣,位置最为重要的便是几个异姓王。在对付这些人时,吕雉是刘邦的同盟者。这个女人总是能以最狠毒的手段,收拾对江山有威胁的人。如此看来,功臣们应该是可以为刘邦所用,去实现换太子目标的。但是选谁支持自己呢?当时最有能力说得上话的,应该是张良。但是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天天在家辟谷修道,自己也没有办法请他出山。
就在这个尴尬的时候,刘邦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了自己曾经苦苦追逐的“商山四皓”。所谓商山四皓,是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年高德劭的老隐士的总称。汉朝建立之初,刘邦曾想让这四个人出来为自己站台,结果被无情地拒绝了。如今他们居然来了,还站在太子刘盈的身后,这太奇怪了!
现在看到四个人突然出现,赶紧就问:“多年来我一直寻访四位,可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却自己跑来,追随我的儿子呢?”商山四皓回答:“陛下一向轻慢我们这些读书人,我们不愿出山,是因为不想自取其辱。如今我们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仰望,所以臣等才自愿前来。”
此时刘邦突然悲壮地说:“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戚姬,我本来想要让咱们的儿子刘如意换掉太子,可如今看来,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就连我也动不了他了。日后,吕雉就是你的主人了。你给我跳个舞,我给你唱支歌吧。”戚夫人悲伤痛哭,然后随着刘邦的歌声翩翩起舞。一个美人和一个聪明小孩的悲剧,也在这一天注定。
至于为何刘邦会说太子刘盈羽翼丰满呢?商山四皓四个读书人,再怎么兴风作浪,能量也必然有限,刘邦不会害怕他们。刘邦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看到吕雉身后,儒生、朝臣、功臣三大集团,已经联手了!这些人,都已经成了太子刘盈的羽翼。为何这么说呢?
以刘邦的聪明,想来已经明白,既然能把商山四皓请过来,那太子和吕雉身后,必有高人。而能一刀戳中自己软肋的,只有张良。没有张良的谋略,这件事就不可能成功!而张良不听自己的招呼,却为吕雉出谋划策,那自己就确实一点胜算都没有了。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个主意就是张良想出来的。所以严格来说,如今吕雉的实力,不但远远超过戚夫人,连刘邦也都相形见绌。最终刘邦只能忍痛割爱,继续让太子刘盈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