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有一首词叫做《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有一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中元嘉是刘宋皇帝刘义隆的年号,意思便是元嘉年间,刘义隆打算北伐,像一代名将霍去病那样封狼居胥,但是最后的结果确是输得丢盔弃甲。
那么,为什么刘义隆会在当时大臣基本都反对北伐的声音中坚持北伐呢?
刘义隆
1、两次北伐的失败
当时北魏的皇帝明元帝病重,执掌朝政的正是战争狂人太武帝拓跋焘,景平元年(423年),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去世,拓跋焘找准时机,挥师南下。相继
夺取刘宋的
虎牢
、
洛阳
及
滑台
等刘宋地处河南的
洛阳盆地
。
于是刘义隆在元嘉七年(430年)开始了第一次北伐,这一次北伐让刘义隆尝到了甜头,宋军
一度夺回洛阳、虎牢、碻磝、滑台四镇,朝野欢庆,都在吹捧刘义隆的丰功伟绩,这让这位年轻的皇帝认为北伐不过如此。
拓跋焘影视形象
但是同年十月,北魏就给了刘义隆当头一棒。这个月,北魏开始反攻,由于宋军兵力不足加上刘义隆的过度指挥战争,导致了滑台等地再次沦陷。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拓跋焘又一次大举南征,亲率十万大军攻宋,但是久攻不下。刘宋
武陵王
刘骏
领兵袭击魏军,烧毁魏军运往汝阳的粮草,魏军只能被迫退兵。
这使得刘义隆又一次看到了北伐的希望,于是组织第二次北伐。
很可惜,这一次北伐又失败了,这让这位中年的刘宋皇帝深受打击,于是他决定休养生息。作为一位乱世帝王,如果不做出来一点功绩,那还要不要面子了?
两次北伐的失败没有打击刘义隆的信心,而是更加坚定了他第三次北伐的信念,刘义隆在等,等一个出兵北魏的机会。
2、拓跋焘写给刘义隆的两封“祖安”信
时间还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拓跋焘攻宋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于是战争狂人加逻辑鬼才拓跋焘写了两封信来羞辱刘宋皇帝刘义隆,节选一两段给大家看看。
“你如果想要保全刘氏血脉,就应该割让长江以北给我,这样的话我便考虑把江南让给你,从此不对你刘宋用兵。不然的话,你就赶紧让臣子将领们做好准备,等秋天一到,我便亲自率军来拿了你的扬州,到那时,大势已去,你就只能坐着等死了。”
——选自第一封信,当然信是文言文,我翻成的白话文。
拓跋焘雕塑
“
你来我北魏是客人,我想我也没有什么可以送你的,姑且就送你十二匹猎马,毛毡,药品这些吧!你远道而来,如果马力不足,就乘我送的马,天气冷了,就穿我送的衣服,万一水土不服病了,就送我吃的药吧!
”
——这是第二封信的一部分内容。
身为一个皇帝,看到如此有羞辱意味的信,你会怎么办?虽然当时刘义隆选择沉默,没有回信,但他的内心肯定是愤怒的,这又一次坚定了他要第三次北伐的信念。
3、北魏宫廷内乱,太武帝被杀
元嘉二十九年正月
初五(452年),内侍宗爱怕被太武帝诛杀,先下手为强弑杀太武帝。
刘义隆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北伐的好机会,但是此时的北魏虽然宫廷内乱,皇帝被杀,但是北魏没有彻底大乱,很快新皇即位,平定了下来。
而且刘宋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了发展,虽然没有恢复巅峰,但是刘义隆相信自己能够北伐成功。
而朝中大臣劝谏皆无效,刘义隆还是要坚持北伐,结果就是第三次北伐又失败了。
4、身为皇帝,要有建功立业的心
刘义隆一直认为自己会比自己的父亲刘裕强,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刘裕是马背上的皇帝,带兵打仗的一把好手,而刘义隆则是一个守成有余,拓土不足的皇帝。
但是他过于自信,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收复失地甚至开疆拓土。
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