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上没一个朋友,生病后至病死没人照顾
迪丽瓦拉
2025-08-31 01:04:53
0

在《水浒传》里,有一百零八位好汉让人记得清清楚楚,但其中有个叫杨志的家伙,他跟大家不太合得来,最后就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生病了,直到死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出自官宦家庭的少爷走上了梁山这条路?又是什么缘由造成了他与大家格格不入呢?

【杨家后人杨志:身世不寻常】

杨志总说自己是“三代都是武将世家出身,五侯杨令公的嫡亲孙子”,这背景可真不简单。

杨业,大家熟知的“杨令公”,在历史上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以前,宋太宗觉得杨业很懂边疆的事务,就把他调到了代州,让他和潘美一起专门负责防守辽国那边的事情。就在那一年十二月,杨业在雁门关狠狠地打了辽军一个败仗,杀了辽国的驸马萧多啰,还抓到了他们的都指挥使李重诲。

打从雁门关那一仗后,辽军一见到杨业就害怕,只要瞅见他的军旗,立马就跑。军营里的士兵都夸他勇猛,叫他无敌令公。不过,那些负责守卫边疆的主将们,却一个个嫉妒得要命。

太宗在雍熙三年的时候,让潘美做了大将,叫上杨业一起去帮忙,打算在朔州的狼牙村打败契丹人,守住咱的北大门。

不过,杨业在安定、五台、蔚州、飞狐、浑源、应州、寰州这些地方接连打了败仗后,觉得敌人越来越厉害,不能再打了。他想着,只能先守着,等援军来,这样才能保住云州、朔州、益州的将士们。

可是,督军的王侁却埋怨起他来:“你老说自己天下无敌,怎么一看到敌人就不敢往前冲了,是不是心里打着别的算盘呢?”

结果,他不得不加入那场关键的打仗,从中午一直打到天黑,身上受了好多伤,手下的士兵也快打光了,可他还是亲手杀了几十个敌人。最后,他因为伤得太重从马上摔下来被抓了,三天三夜水米未进,就这样为国捐躯了。

杨业在断气前深深叹了口气,说:“皇上对我特别好,希望我能守住边疆,打败敌人,可没想到被坏人嫉妒,硬逼着我送死,害得大军打了败仗。”那一仗里,他的儿子杨廷玉也跟他一起牺牲了。

太宗得知杨业去世后,心里非常难过,追封他为太尉和大同军节度使,还好好安顿了他的家人,让他的五个儿子和两个有地位的儿子都入了官。不难看出,杨业在北宋刚开始那会儿,是打退辽国和契丹进攻的大英雄。他守卫边疆,立下赫赫战功,是个了不起的将领。

杨志是杨家的后代,本来前程似锦,可最后咋就沦落到当强盗去了呢?

【“官迷”杨志的坎坷人生】

杨志原本是个出身荣耀的皇家武将,做到了殿司副使的高位,相当威风。可遗憾的是,到了北宋末年,因为朝堂混乱和宋金之间的紧张局势,他的人生路就变得波折不断了。

那时候,金兵已经快打到家门口了,国家形势岌岌可危。朝廷里掌权的大臣,比如蔡京、童贯、高俅、朱劻、杨戬这些人,都是一伙儿坏蛋,他们互相勾结,坑害老百姓。

那位道君皇帝整天就知道玩乐,沉迷于美酒和女色,把国家大权交给奸臣,自己不思进取。结果,这么大的中国,到处都是饿死的人,老百姓起义不断。

杨志这辈子就像他的外号“青面兽”一样,总是不太顺利。虽然他功夫了得,跟林冲、鲁智深都交过手,但好像老天爷总跟他开玩笑,让他一直没法转运。

他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说不定还能慢慢升到上层社会去。可是,因为那个时代的限制,他只能无奈地接受老天爷给他安排的路。

杨志是北宋时候那个超厉害的令公杨业的子孙,从小他就学武,家里人都觉得他是家族的荣耀,以后能有大出息。但可惜啊,到了北宋快结束的时候,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特别大,朝廷没让杨志去边疆当守卫国家的“大门”,却让他跑到江南去运太湖的花石头,给皇帝玩赏取乐。

这个离谱的决定,后来让方腊他们带头闹起了反抗北宋的大起义,害得杨志陷入了大麻烦。

杨志负责运送的太湖花石纲,不料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全给卷进黄河里没了,害得他只能四处漂泊,逃开官府的追查。

他原本打算靠着自己一身的好功夫,带着哪怕一小队人马,去边疆闯荡一番,虽说没法创下像祖辈父辈那样的辉煌成就,但至少也能不让祖宗的名声蒙羞。可谁想到,最后他竟然落到了在街头流浪的下场。

杨志在“花石纲”那事搞砸后,心里还是想着能再回官场,挤进那些当权者的圈子。他听说皇上要普天同庆、大赦天下,官迷心窍又犯了,想尽各种办法凑了一担金银财宝,打算上京城去巴结权贵,到处求人帮忙,上下疏通关系,希望能找回以前的官职。

可是,官府压根没想过再让他当官。杨志把一担子的金银财宝都用光了,好不容易在枢密院弄到了一份公文,结果却被上司殿帅府太尉高俅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

高俅在大伙眼前把文件一推,直接把杨志从殿帅府轰了出去。

杨志急得团团转,心里头冰凉冰凉的,感觉自己啥也没剩下。他明白高俅一直看他不顺眼,可压根儿没想到高俅会使出这种手段对付他。

杨志气呼呼地大步离开殿帅府,脸色黑得像锅底。他脑子里突然蹦出王伦以前劝他当山贼的想法,但转念一想,那不过是王伦想削弱林冲的势力,自己当时可真是被耍得团团转。

我绝对不能当强盗!我打算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在战场上拼杀,争取立下战功,好让妻儿过上好日子,也能给祖宗争光,杨志心里暗自盘算着。

【粗暴蛮狠,冲动酿成大错】

杨志有个很大的性格缺陷,那就是脾气特别火爆,一点就着,做起事来常常不考虑后果,这让他在没权没势的情况下更加吃亏。这种情况也为他后来被逼上梁山埋下了伏笔。

要是你是个武艺高强、出身武将世家的后代,可现在却找不到当官的门路,处于绝境之中,你会打算怎么办呢?

要去当镖师吗?去给那些有钱有势的大佬们跑腿吗?

大伙儿来猜猜看,杨志他到底会走哪条道儿呢?

杨志碰到难处后,没办法只能去卖掉家里辈辈相传、上过战场的宝刀。这刀跟了他好多年,现在得用它来换路费了,感觉就像自己砍掉了两只手一样疼。而且换了新家伙,打架的本事肯定不如以前了。

杨志可真是倒霉,在卖刀的半道上碰上了倒霉事儿。

杨志走到集市,把草标插在了自家传下来的宝刀上。他心里本就因卖刀而不痛快,没想到又碰上个叫牛二的无赖,故意找他的茬。

牛二觉得杨志那把刀要价三千贯太贵了,不想买,但又想捉弄他一下,于是就拿出一堆铜钱,让杨志试着用刀劈开。

这把刀可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杨志轻轻松松就把它劈开了。牛二觉得脸上挂不住,接着又提出一些不讲理的要求。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纠缠,杨志一再忍让,但实在受不了牛二这个无赖的纠缠和窝囊气,心里一股英雄气概涌了上来,一刀就把牛二给解决了。

一气之下,他竟把人给杀了。虽说杨志是英雄令公杨业的后代,可眼下他啥权力地位都没有了,这出了人命的案子哪能简单解决呢?杨志的运气真是越来越差了。

但说起来,杨志杀那牛二还真是杀对了。牛二这家伙长期以来让周围的百姓头疼不已,杨志这一出手,反而让大家都对他感激万分,纷纷站出来帮他说话。这恐怕是杨志这辈子在人际交往上最风光的时候了。

杨志很快就摊上了人命官司,被发配到了北京大名府,这成了他人生的低谷,但也是他命运的新起点。只可惜,这个新起点没让他如愿以偿地享福发财,反而让他陷入了更糟糕的境地。

【压垮杨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大名府,蔡京太师的女婿梁中书出人意料地没惩罚杨志杀了人的过错,反倒把他留在身边帮忙,杨志就成了梁中书信得过的心腹。

杨志心里别提多感激了,又燃起了当官为家族争光的念头。梁中书想提拔他,但不知道他功夫咋样。所以,第二天在校场上办了个比武大会,杨志一路赢到底,一下子就从个犯了罪的“劳改犯”变成了“管军的头头”。

不过,梁中书为了让杨志去护送“生辰纲”,特地想办法讨好他,这才有了这些事儿。说起来,梁中书之前送给岳父蔡京的十万两银子寿礼,在半路上就被抢走了,到现在还没找到呢。

所以,他得找个武功厉害又勤快靠谱的人来干这个活儿,最后特别提拔了杨志。这对身为“三代武将世家”后代、一身正气的杨志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

杨志压根没料到背后有这些见不得人的事儿,但他以为这是上司对他特别看重,心里一直琢磨着梁中书跟他说的话:“我打算好好提拔你,在献给太师的生辰纲文件里,特地另附了一封信,好让他在面前大力举荐你,让你带着官职荣耀回来。”

不过,梁中书和蔡夫人对他还是半信半疑,所以就派了谢都管还有两个虞候过去,名义上是帮忙,实则是盯着“生辰纲”,也看着杨志。

杨志压根儿没想过这事儿,他一门心思想靠着那个坏丞相往上爬,可他没想到,自己这念头反而给杨家丢脸了,更不清楚自己早已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

这时候的杨志满心都是要把梁中书交代的任务办好,费尽心思琢磨着怎么躲开所有可能出的问题。

梁中书打算用十辆大车来运送生辰纲,每辆车都安排十个官兵看护,外加十个随从壮胆。杨志一听,觉得这阵仗太大了,很容易引起山贼强盗的注意。

于是,他想了个新办法:叫上十个禁军,让他们装扮成搬货的人,把礼物打包好,然后由禁军挑着走。这样藏起来,生辰纲就更安全了,也能少惹些麻烦。

不过,杨志的计策并不是人人都买账。有人觉得这也太谨慎过头了,简直就是对兄弟们的不放心。特别是吴用,他对自己那套方案是深信不疑,觉得只要用上江州的车子运生辰纲,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山林,一点麻烦都不会有。

最终,梁中书同意了杨志的打算。于是,他们选了十个禁军,把礼物打包好,就踏上了押送生辰纲的路途。

一路上,他们碰到了好多难关,可都被杨志巧妙地一一解决了。他们听从杨志的安排,趁着早晨凉快赶路,中午热了就休息,就这样,一条又一条山路都被他们顺利地走过了。

不过,等他们走到黄泥冈的时候,事情就转了个弯。杨志一路上变得越来越凶狠,对大家不是大声责骂就是动手用藤条抽打,结果这十四个人“没有一个不恨杨志的”。

上了黄泥冈,大伙儿热得受不了,再也不听指挥,纷纷抱怨杨志:“你简直不把大伙儿当人看……你这人咋这么不知好歹,只顾着自己逞能。”李卓吾在这里批注说:“杨志处处耍脾气,就算不被抢,队伍内部也要出乱子了。”

在黄泥冈,杨志因为押运生辰纲的事儿,心里直犯嘀咕。他明白这事儿有多关键,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所以,他对周围的人都特别小心提防着。

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吴用他们想的办法更周全。他们偷偷在酒里下了药,手法隐蔽,让杨志和其他人都中招了。

杨志起初滴酒未沾,但瞧见其他人都没事,心里头便开始觉得口干舌燥。他抄起酒杯,浅尝了小半杯,接着就放下了。

这次大意,给了吴用他们可乘之机。他们藏而不露,一点点卸下了杨志的防备。靠着精湛的演技,让杨志深信酒中无毒。

吴用想的法子真是挺机灵。他们小心地算了算蒙汗药的分量,没用得太多,但也足够让白胜顺利地把生辰纲给弄到手了。

这次计策,算是吴用他们头一回得手。他们利用了人们的软肋,巧妙地绕过了杨志的重重防备,最终把生辰纲给弄到手了。

倒霉的杨志,事情又没办好。他被命运一次次捉弄,最后只能无奈地去当山贼了。

【不合群的杨志】

不过,虽说都是梁山上的英雄,但杨志跟其他人似乎总是格格不入。

一开始,梁山上就有跟杨志不对付的人。晁盖他们巧妙地抢走了生辰纲,这事儿让杨志彻底没了盼头,他只好放弃当官的想法,最后也上了梁山当了土匪。

跟冤家一同在梁山上工作,杨志心里头肯定憋屈得很。梁山上已经有好些个小圈子了,杨志那脾气,想挤进去可真不容易。

杨志这人挺聪明能干,作为杨家将的后代,他对自己要求一直挺高。不过呢,他也特别自以为是,从押送生辰纲那事儿就能看出来一点。

杨志管理士兵不太在行,他太自以为是,又爱摆官架子,导致手下人满腹牢骚,都不跟他一条心。他威信不足,也不懂得跟手下官员搞好关系,更不会收买人心。他既没把规矩说清楚,也没立下什么纪律,结果大家就是没法团结起来。

光靠动手动脚骂人,最后只会把事情搞砸。当他们走到黄泥岗时,杨志已经被人彻底疏远了。

杨志不光有点儿自以为是,最关键的是,他心里头一直没丢掉当官的念头。

像杨志这种在官场上跌跌撞撞的人,本该像林冲一样,让人心生同情和叹息。可他却常常低声下气,碰到难题就感激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这样反而让人瞧不起,甚至反感。他那颗爱面子的心,一点点消磨掉了他反抗的念头,让他没了像别人那样挺身而出的胆量。

尽管他当上了梁山的老大,但他心里一直顾着祖宗的名声,不像有些人那样,对那个烂透了的朝廷恨得咬牙切齿,看得透透的。

一旦有机会当官,他就会立马迷上做官,跟反动头头混在一起也就成了他的习惯。说到底,他只是在封建官场混不下去,才不得已参加了农民起义,成了革命队伍里的一员。

他心里老有个念头,总梦想着到边疆战场,靠真刀真枪拼出个功名,好让家人享福,给祖宗争光。这就是他的追求,一门心思要挤进统治者的圈子,成为他一辈子努力的方向。上梁山不过是想找个更好的台阶,去实现他的这个梦想。

虽然他上了梁山入了伙,但他没啥大志向,也没让读者觉得可怜或赞叹。他就是个好面子又没办法的人,被卷进了起义的大浪里,可心里头并没有那份真刀真枪干革命的劲儿和胆量。

杨志,好像天生就跟别人话不投机,最后孤零零一个人在丹徒县因病去世,看起来也是早就注定了的。

就这样,杨志走完了他的一辈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奚仲,他是中国史上发明车的人?... 暴雨中的灵感:奚仲发明车的人如何从滚落圆木中开创中国车轮时代 青铜砧板的秘密 "叮——"青铜锤砸在赤...
原创 让... 北宋,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极其 “畸形”的朝代 ,自宋统一中原后,经济发展来到了中国古代史的最高峰,但...
晚清时期到底有多腐败?看看曾国... 晚清那会儿,中国真是乱得不行,啥事儿都可能发生。那时候,国内问题一堆,国外压力也大,清政府又烂又没本...
北大讣告:陈昊副教授去世,年仅... 今天,“北大发布”微信公众号发文,沉痛悼念陈昊老师。 陈昊(1983-2025.4),四川成都人。...
原创 朱... 元末乱世,群雄并起。一个布衣儒生的九字箴言,竟成为大明王朝的立国基石;而他看透帝王心术后的急流勇退,...
原创 北... 今天小编将给大家介绍北京一座城门的故事。众所周知,如今的北京已经很少保留以前的古迹了,特别是天安门广...
原创 朱... 朱元璋,一个从平民布衣到开创大明的传奇人物,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统帅,不仅推翻...
原创 项... 最近几年,盗墓与考古的话题越来越多,现代人对于古代帝王的陵墓十分好奇,考古关心的是史实,而盗墓者单纯...
原创 张...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夷陵之战,堪称刘备人生最惨烈的一败。四十余座连营付之一炬,蜀汉精锐尽丧,连...
原创 若...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天下一分为三,曹魏,蜀汉,孙吴三大势力对峙。 除了朝廷内的尔虞我诈,最让人喜欢的...
原创 朱... 公元一零六三年,宋朝的第四位皇上赵祯去世,享年54岁。王城之内,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悲痛不...
原创 沙... 在我们印象里,国王和皇帝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国王要比皇帝低一级,在古代中国,皇帝的兄弟或儿子可以封亲王...
原创 一... 唐朝,被视为历代中原王朝最强盛的时期。想当年巍巍大唐,经济繁盛文化昌明,兵威远扬四海,唐太宗更是被空...
原创 “...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一共有34个女儿,靖康之耻的时候,在世的有21个(一说22),大到28岁,小至4岁...
原创 广...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有座北宋时期的古村落----雍陌村,村子面积8.2平方公里,在常住人口的9600多...
原创 汉... 公元199年汉献帝建安四年,中原大地上,另外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袁术”在吕布和曹操的大军夹击下兵败落...
原创 宠... 皇帝的宠臣办喜事,不给面子的人很少,但是也不是没有,这不唐玄宗以前的家奴王毛仲的干女儿要出嫁,唐玄宗...
降龙木?降龙木!响堂湾发现野生... 说起降龙木,相信不少人都应该听说过,在传统戏剧《穆桂英挂帅》中,辽国天门阵让宋兵损失惨重,最后穆桂英...
原创 靖...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句话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没错,这正是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所著的满江红中...
原创 崇... 明朝的帝王都比较忙呀,特别是开国太祖朱元璋,和明末崇祯帝朱由检,那是更加的忙碌。二人身上发生了很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