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属美洲,即曾经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包括现在的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秘鲁等在内的,横跨南、北美洲的绝大部分美洲地区。
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时间段,现有著名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成功发现新大陆,后有费迪南德·麦哲伦和他的船队们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在这之后,那些经济、军事实力雄厚,但又囿于土地面积狭小,无法进行大量种植的欧洲列强纷纷看到了殖民背后的巨大利益,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殖民热潮。
当时,现在的美国十三州沦为英国殖民地,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不包括巴西),整个中美洲地区和北美洲西部沿太平洋地区和北美洲部分内陆地区,全部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来,在十七世纪的启蒙运动热潮带领下,在十八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影响下,广大被殖民地区全线掀起独立战争。
然而,最后成功独立的美国十三州成为今天强盛的美国,而成功从西班牙手下独立出来的西属美洲却没能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不仅如此,除了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少数地区发展较好之外,大部分地区直至现在依旧处于较为贫穷和落后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特殊的地理地貌,二是西班牙殖民的特殊政策。
一: 被高山层脉割成零碎地区的西属美洲
1.山峰盆地交相间隔阻碍沟通。
《中部美洲:它的土地和人民》中有写道:“(中部美洲地区)甚至在很小范围内也少有面积大小相近而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和动物诸方面相似的地区。除了由于大陆冰川作用和高纬度的霜冻作用所形成的那些特征外,几乎所有各种已知的地形在这个地区都有所发现。”
《南美洲之谜》也有类似记载:“南美的地形相当奇特,高山与低地、沙漠与森林、平原和山脉、高原和冰河等,都形成强烈的对比。”
而当时的资本强国西班牙所占领的,正是美洲大地上地貌形态最为繁杂的这部分地区。十五世纪才刚刚被发现的美洲地区文明和经济都极为落后,当地的发达程度不足以支撑当地人们在崎岖的地面上建立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因此,在这些地方,即使是实际上相隔并不遥远的两个地区也因为山脉阻隔而无法形成一个较为和谐的共居形态。
2.各地自成小型生态系统。
南、北美洲不仅地形多变,由于其横跨南、北半球的广阔面积,各地的气候条件也同样相差巨大。《中部美洲:它的土地和人民》说:“人们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驱车从一个炎热的、丛林覆盖的沿海平原,进入到凉爽的、松树与枞树林覆盖的马德雷山脉,途中经过雨水丰沛的向风坡和干燥的闭塞谷地。”
南美洲情况亦是如此。这种情况对于只想从被殖民地大肆掠夺物资的西班牙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独立后的各个国家来说,不同地貌及种植经济所带来的不同思想体系、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想要形成统一的联邦国家变成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二:禁止殖民地内部贸易的严酷殖民统治
1.单一的贸易模式——殖民地无法拥有自主贸易权。
与英属北美不同,西属美洲地区主要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这是一种相对比较原始的,直接掠夺式的殖民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被殖民地区被全面禁止相互交易,且不同殖民地上只允许进行最原始的挖掘开采和种植,不允许在当地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所有原料一经产出,必须立即送往宗主国,即西班牙。
而殖民地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也只能通过西班牙特别设立的少数几个港口获取,殖民地本身一旦有人与除了西班牙以外的外国人通商,则该人将会被判处死刑。
这种单一的贸易政策虽然使得西班牙同时拥有了广大的廉价劳动力和源源不断的物资来源,但却造成广阔的西属美洲在漫长的被殖民时间里,当地人民仅仅只拥有最基本的开采、种植技术,对于稍微高端一些的加工、冶炼技术极其陌生。可是恰恰是后者才具有浮动范围更大的利益区间。
因此,西班牙在西属美洲上实行的贸易政策不仅使得当地人们缺乏足够生存竞争力,同时也使得当地人们无法聚集足够财富,而独立后的统一却非常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来吸引军事力量和科技人才。
2.混乱的管理机制——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西班牙为了更好地监管殖民地区,在西属美洲上按级别高低依次设立了总督(管理大范围地区内的行政、军事)、都督(管理总督治理范围下,小地区的行政、军事)、检审庭庭长(主要负责律法诉讼)、省长、市长、地方长官等。
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些长官职权范围互相干涉,且基本由大量移民到西属美洲的西班牙人所担任,这些西班牙人一经进入西属美洲则立即成为上层人士,当地殖民地人们对于这种混乱且具有极强人种歧视的管理机制愤恨不已,这种情况为日后独立后的统一埋下极大隐患。
三:为何独立后的西属美洲未能建成统一的联邦国家?
1.地势崎岖不便于沟通与管理。
西属美洲所占据的地方遍布高山与盆地,地形极为复杂多变,且气候环境多种多样,因而造成当地的大多数人们都处在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当中,各自有各自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
美洲作为独立于世界上其他大陆的大陆板块,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当时已经拥有相对先进技术的欧洲列强,因此当地人们在被殖民前并没能通过自身实力建造出足够的交通网络连接各地。这种情况虽然方便西班牙采取逐个击破攻势将他们一一拿下,但也使得拿下后的统一管理变得极为困难。
为了监管这些习俗各不相同的人民,西班牙没有采取帮助他们民族融合的基建政策,而是直接将大量西班牙人移民到西属美洲,这些人一到殖民地便作为管理层管理当地原住民,在引起当地人极大不满的同时也加大了西属美洲上的人民复杂度。
2.西班牙的不考虑殖民地发展的冷血殖民政策。
西班牙在西属美洲采取的殖民政策是极为简单粗暴的,为了防止西属美洲羽翼丰满,他直接禁止殖民地内部互相贸易、禁止殖民地向外国人进行商品来往,对于当地必须要进行的货品交易。
他只在西班牙和美洲开设了几个贸易港口用于商品买卖,这一行为极大限制了殖民地人们积累原始财富和拓展经济视野的机会。为了能更好地获取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同时也是出于对西属美洲原住民的不信任,西班牙将大量黑奴运送到西属美洲。
这些黑奴因为背井离乡,自然而然对西班牙人有一种依赖感,他们的忠诚度要高于西属美洲原住民,因此,他们到了殖民地一般会担任最低级的管理层。
西班牙原始直接的殖民手段不仅没有缓解广阔西属美洲地区上复杂的多人群生态环境,反而为了方便自己管理而引入大量西班牙人和黑人,这种政策使得本就复杂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在与当地人通婚后,阶层有新分出几个类别。
其中最高等级的变成了在西班牙土生土长的西班牙人,而被移民到西属美洲后的西班牙生下来的人就成为了次一级的第二类人,这种粗暴的血统歧视使得大多种族对于第一阶层,即西班牙土生土长的人产生了巨大恨意。
3.西属美洲多种族的人群生态环境。
《剑桥拉丁美洲史》中有说到:“各种民族、文化和语言就这样汇集在一起,占据了这片土地。”西班牙人对于多人种混居的情况完全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促进融合措施。
相反,他采取的让西班牙人担当最高统治者,黑人担当底层管理者,而当地土著成为最底层被剥削者的极具种族歧视的管理方针使得当地阶层、种族矛盾日益尖锐。
当独立战争一旦打响后,那些深受憎恶的在各大高层位置占据的第一阶层人士首先就遭到了来自底层人士的猛烈反扑,但反扑后,因为缺乏令大家信服的统一领袖,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在加上既得利益者,即那些因为西班牙移民而产生的第二类人不愿放开手中权力,导致统一一事最后不了了之。
四:总结
西属美洲的独立从一开始就不同于英属十三州的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是由他们内部自己自主发起的,具有统一布局和明确的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战争。
而西属美洲的独立战争是在西班牙已经被美国打败后,由后来被土生土长的第一阶层西班牙人剥夺掉利益的第二类人发起的,为了抢回原有权势和提升地位阶层的独立战争。两者之间表面上都是独立战争,但究其战争背后却完全不一样。
因为西属美洲本身的复杂地理形势和西班牙对于西属美洲的完全不顾及其发展的,野蛮的殖民统治,导致西属美洲在独立后就立即被那些既得利益者瓜分成无数小国。
纵使玻利瓦尔、圣马丁等具有先见性目光的人想要试图通过统一让西属美洲变得更加强大,但终究因为既得利益者的各怀鬼胎而使得计划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