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皇子分属在八旗中不同的旗?皇族都在哪些旗?有何讲究?
迪丽瓦拉
2025-08-31 04:34:05
0

常在娱乐圈里打转的人可能都听说过,有些名人爱说自己是八旗的后代,还老喜欢标榜自己是清朝皇族的血脉。就拿张兰来说吧,她之前就提到过汪小菲他们家,说是正黄旗出身,有着皇家的血统。

懂点清朝历史的人会明白,清朝和其他朝代比起来,特色就是有个八旗制度。但好多对八旗制度不了解的人,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正黄旗是八旗里面最牛的,代表着皇族身份。其实,这个想法大错特错了。

清朝的皇室成员啊,他们可从来不混在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三个头等的旗里。一旦皇子们长大成人,娶了媳妇,他们就会搬出去自己开府理事。这开府理事之后呢,皇子们还得被分到不同的旗去。清朝有个规矩,就是皇子成年后得各自加入不同的旗,但绝对不能留在那三个头等旗里头。下面咱就聊聊,为啥清朝皇子得这么分,还有皇室成员到底都在哪些旗。

咱们得聊聊这事儿,得追溯到清朝那会儿的八旗制度是怎么来的。大伙儿都知道,清朝是满洲人,也就是女真族这个游牧民族建的。一开始啊,女真族的人们都是聚在一块儿,部落形式生活,出去打猎也是大伙儿一块儿上。说白了,女真族部落一块儿打猎,就跟咱们汉人各家各户种地一样,都是为了活下去。只不过咱们汉人种地是一家一户来,女真族呢,是整个部落一块儿来。

女真族人外出打猎时,往往整个部落都会一起行动,因为人多,所以得有个带头的来指挥,他们管这个带头人叫牛录。后来,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了,他看着以前女真族那种部落打猎时用的组织方法,觉得可以改进一下,于是就搞出了个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把人员分成小组,每组三百人,管这个小组的头儿叫牛录额真,后来汉人也跟着叫他们佐领;他又把五个这样的小组合成一个大组,管大组的头儿叫甲喇额真,汉人后来就叫他们参领;接着,他又把五个大组合成一个更大的单位,管这个更大单位的头儿叫固山额真,汉人则称之为统领。

一固山就是代表一旗,说白了,一旗里大概有7500人左右,这是在努尔哈赤那时候的情况。后来清朝对八旗做了改动,入了关,势力也越来越大。那时候的八旗,里头不光有满族人,还有蒙古族和汉族人,所以一旗里的人数就涨到了大概3到5万人。

皇太极接手了努尔哈赤留下的八旗制度后,他又动手改了改。他把满、蒙、汉三个民族都拉进来,给他们分别组建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这样一来,他的力量就越来越强大了。

按照八旗的规定,所有八旗的人平时都是老百姓,得干活养家。但要是打起仗来,那他们就都得拿起武器上战场杀敌。说起来,这点跟唐朝时候的府兵制有点像,不过,它们俩其实不是一回事儿。

八旗里头还分了三六九等,有贵族,有普通的旗人老百姓,还有一种挺特别的,就是包衣阿哈。在八旗的制度里,贵族地位高,普通旗民就普通些,而包衣阿哈算是这里面的一个异类。

贵族嘛,说白了就是管事的头头儿,是负责带着旗民和包衣一起过日子的老大。在清朝刚开始那会儿,八旗里掌权的大贵族,几乎都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亲外甥啥的。努尔哈赤给了他们可大的权力了,旗人、包衣结婚啊、赚钱啊、有啥事儿闹矛盾啊,都得找这些贵族们来给评评理、断断案。

普通的旗人和包衣阿哈存在明显差别。普通的旗人能自主管理经济和家庭事务,拥有实打实的权力。但包衣阿哈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就像是八旗贵族的奴隶,啥都得听主人的。从娶老婆生孩子,到孩子的婚事,再到家里的经济大权,所有这些都得经过所属贵族主人的点头才行,完全没有自己的做主权。

但后来,清朝进了关,八旗里的贵族就成了掌权的人。那些包衣阿哈呢,主要就是给这些贵族当差使的。因为他们能跟贵族们说得上话,所以不少包衣阿哈特别受贵族们的信赖,很容易就被提拔起来,给了大官当。这样一来,他们比起一般的旗人,升官发财的路子就更宽了,仕途上也走得更顺当。

清朝进了关之后,不少人竟觉得做包衣奴隶挺有面子。他们靠着这身份去讨好上头的老爷,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这些包衣奴隶自以为高人一等,哪怕法律上他们比普通旗民低一头。可实际上,他们捞到的好处比普通旗民多了去了。因此,想当包衣奴隶成了那时的一种怪现象,真是清朝的一大怪事。

一开始,清朝的八旗其实并没有分成上三旗和下五旗,这种分法是在顺治皇帝那会儿才开始有的。

其实大家常有个错觉,觉得八旗里头正黄旗地位最高,但真实历史上可不是这样。努尔哈赤刚开始搞八旗的时候,正黄旗确实是老大。他那些子侄们长大后,努尔哈赤就封他们做了各旗的头儿。但到后来,努尔哈赤自己只抓着两黄旗不放,尽管那时候正黄旗还算牛气,但情况已经有些变化了。

但后来,努尔哈赤特别宠爱上了大妃阿巴亥,而且阿巴亥生的三个娃,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努尔哈赤都很喜欢。但那时候,八旗里头除了两黄旗,其他六旗的旗主都定好了。所以努尔哈赤为了阿济格和多尔衮,就把正黄旗交给他俩一起管。最小的多铎呢,就跟着努尔哈赤,一起管镶黄旗。从那以后,镶黄旗就成了八旗里的老大。努尔哈赤临终前还特意说,镶黄旗以后由多铎来管。

皇太极当上皇帝后,他只是个正白旗的头儿,但那俩最牛的两黄旗不归他管。他心里盘算着,得把这两黄旗弄到手。于是,他就想办法从他侄子杜度,也就是他大哥褚英的儿子那儿,把镶白旗给抢了过来。接着,皇太极又硬着头皮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三兄弟商量,说要把旗的颜色给换了。就这么着,皇太极的两白旗变成了两黄旗,而阿济格他们三兄弟的两黄旗就变成了两白旗。这事儿后来被人们叫做八旗换色。

到了顺治皇帝那会儿,因为他上台时还是个小孩,全靠多尔衮在背后撑腰,啥事儿都得听多尔衮的。所以等多尔衮一死,顺治立马就对他动手了,把原本多尔衮掌握的两白旗给抢了过来,打算自己亲自管。想当年,多尔衮掌权那会儿,不仅把顺治的大哥肃亲王豪格给整死了,还霸占了豪格手里的正蓝旗。后来多尔衮自己把正蓝旗交给了弟弟多铎去管,自己则兼着两白旗的头儿。顺治这回自己掌了正白旗,心里想着得给大哥豪格的后人点补偿,于是就把镶白旗交给了他们来统领。

打那以后,清朝的八旗制度就再没变过。后来的清朝皇上,都是接着顺治爷那会儿的规矩,自己管着两黄旗和正白旗。这么一来,这三旗就没有单独的旗主了,说白了,旗主就是皇上自己。因为皇上亲自管,所以这三旗就被叫做上三旗。剩下的那五旗呢,还是有各自的旗主管着,所以它们就被叫做下五旗。

到了顺治年间,下五旗的领头家族也基本确定了,它们是:正红旗归了礼亲王代善他们家,代代相传;镶白旗则是肃亲王豪格一脉相承;镶红旗呢,是代善的大儿子克勤郡王岳托的后代一直管着;正蓝旗,豫亲王多铎的家族一直掌握着;镶蓝旗,那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家族一直负责。

其实,不论是上三旗还是下五旗,对普通旗人老百姓的生活没啥大改变,真正受到影响的主要是那些包衣奴才和皇室子弟。

皇帝亲自掌管的上三旗,里面的包衣奴隶就相当于皇帝个人的仆人。这就像咱们平时说的,连狗都不能随便打,得看它的主人是谁。既然这些包衣奴隶的主子是皇帝,那他们自然比那些属于下五旗、服务于王公贵族的私人奴隶身份要高出一截。

说起包衣奴隶,那是另一码事,但说到皇子,就得讲讲清朝的老规矩了。按这规矩,上三旗里头,皇帝是唯一的贵族头儿。除了皇上自己,上三旗里的贵族,也就那些被皇上特别恩赐、抬旗入籍的妃子家族,算是皇亲国戚。除了这些皇亲,上三旗里可不允许有皇室直系血脉的人,这样皇帝的尊贵和独一无二才显得出来。

皇子们小时候,都是镶黄旗的一员。等他们长大成人,娶了媳妇,就会搬出紫禁城,住进内务府给安排的新家,这叫做分家立业。分家之后,他们就不再是镶黄旗的了,而是会被随便分到下五旗里的某一旗。

没错,那些皇子们即便被分到下五旗里头,也照样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就好比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他娶妻成家后,就被归到了正蓝旗。因为胤祥和雍正皇帝感情特别好,所以雍正一当上皇帝,立马就封胤祥做了怡亲王,还特意把正蓝旗的领主位置给了他。

领主呢,就是在一个旗里管着牛录数量,仅次于旗主的那个大贵族,大家通常叫他小旗头儿。皇上把皇子们安排到下五旗,不光是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让皇子们帮忙盯着下五旗的那些旗主们。

清朝还没进关那会儿,旗主们的势力可大了,他们不光能管自己旗里的大小事儿,还能掺和朝政,对皇上是个不小的威胁。顺治帝一亲政,就开始想办法慢慢削弱这些旗主的权力。到了康熙年间,为了更进一步削弱他们,康熙把自家的兄弟侄子们都分到各旗去当小头头,这样一来,旗主们在自个儿旗里的威风就小多了。同时,他还让都统一点点接手了旗主的权力。所以说,康熙把皇子们分到下五旗,也是他用来制衡那些旗主的一个手段。

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努力,下五旗旗主的权力逐渐被削弱。到了清朝中期,八旗旗主实际上已经没啥大权了,就只是个名义上的头衔。这些旗主王爷,大多都变成了有钱有势但没实权的闲人。

确实,清朝里有个皇子没按规矩分到下五旗,那就是康熙的第十四个儿子胤禵。雍正当上皇帝后,特意把他安排到了正黄旗。为啥胤禵这么特别呢?主要是因为他原本是雍正争夺皇位的大对手,也是雍正那政治上的死对头弟弟。雍正这么做,其实是想更容易地派人看着他,限制他的自由。所以说,胤禵真是个例外。

不过,当胤禵在乾隆年间离世后,乾隆帝迅速行动,把胤禵的后代从尊贵的正黄旗调到了镶蓝旗。这样一来,就只有胤禵自己这一代人,在正黄旗里遭受了雍正帝的监视和软禁。他一走,他的子孙就被挪了窝。所以到了清朝那会儿,上三旗里面几乎就找不到什么皇族直系的后代了。

因此,不少人声称自己是清朝皇家的后代,开口闭口就说他们家族以前是正黄旗的。这些人不光是在自我吹嘘,还陷入了历史误区。其实,在清朝历史上,上三旗里几乎没有皇家的直系血脉。就算有那么几个皇室成员,也都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远房亲戚。这些人算是皇家的旁系亲属,根本算不上直系后代。就算在清朝那会儿,他们大多也是没啥实权的宗室,身份地位跟普通旗人没啥两样。

所以说,那些整天挂在嘴边,自称是正黄旗、清朝皇室后代的人,他们或许真的是满族人,但肯定不是什么正宗的皇室直系血脉。说不定只是皇室的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就是那种连当时的皇上都不大理会的旁支。又或者,他们是皇室外戚家的后代,再不然,也有可能是包衣奴才的后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鹤... 在我国,执行死刑一贯实行枪决。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对待死刑犯,国家通常会以一种体面、相对没那么痛苦的...
原创 基... 2019年,96岁的亨利·基辛格在北京的一场闭门会议上说出惊人之语:“过去100年,美国成功遏制了四...
原创 赵... 赵匡胤问道士:你给我算算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赵匡胤偶遇道士,改变...
原创 清... 说起每个女生童年时的梦想,想成为公主肯定是普遍的一个,公主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出身皇家,身份尊贵,生活...
原创 历... 王莽在历史中的地位跟武则天有些相似,王莽和武则天两人,一个把汉朝截成了两半,一个是把唐朝截成了两半。...
原创 明... 前言: 明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上乘下接的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从蒙古族手中将中原王朝恢...
原创 有...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朝代,总是充满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皇权的巩固手段。从朱元璋的锦衣卫到朱棣...
原创 秦...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其功勋可比肩白起。如果说白起帮秦昭王松动了六国的墙角,那么王翦则可以说是帮秦始皇...
原创 徐...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元的统治,因此在元末明初时期,涌现出不少割据势力,比如...
原创 于... 公元1457年,北京的菜市口,一代名臣于谦就此陨落,那一天北京城哭声一片,而他在死前留下的《石灰吟》...
原创 远... 自从成吉思汗如彗星般崛起,蒙古铁骑开始了横扫天下之旅。蒙古铁骑的远征,最远曾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更...
原创 鳌... 前言:多尔衮的摄政、独断专权,为年幼的顺治帝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因此在顺治帝逝世时,为了防止再有人...
原创 北... 历史上真正的宋朝当真"积贫积弱"吗? 其实它强的可怕。宋朝凭着"崇文抑武"的军事策略,继承并发展了孙...
原创 古... 科举考试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了高考制度,那么古代的科...
李世民52岁仓促离世,死因连史... 公元649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才52岁就走了,这事儿真是出乎意料,来得太快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李世...
原创 清...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身份悬殊特别大,然而最关键的并不是有钱和没钱的问题,即便是有再多的钱,只要不是贵族...
原创 大... 大明朝史:明世宗朱厚熜创造的第一次,竟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
原创 金...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多次朝代的变迁,有很多次是少数民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两宋时期,女真族占据了中原地区...
原创 蒋... 1949年4月21日,百万解放军开始强渡长江。至4月23日,蒋介石引以为傲的长江防线已然尽数崩溃。 ...
原创 为... 个人认为要看皇族的政治基因。中国历史上的皇族也就那么几十个,唯独刘氏皇族时间最长,人口基数最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