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门宴之时,刘邦已经占据关中,在刘邦入关的时候,仅率军两万,在占据关中后招降八万秦军,共拥军十万;在项羽北上入关之时,率军四十万,但是这是各路诸侯联军,但是属于项羽自身的不会超过七万,其他都是各路诸侯自身的兵马。
当时项羽也很清楚双方的实力对比,所以项羽摆下鸿门宴欲借势压人,本意是想通过鸿门宴迫降刘邦,本意并非想要杀掉刘邦,而项羽自身也明白杀掉刘邦后后患无穷,其一就是诸侯心寒,诸侯盟主之位不稳;其二是因为刘邦当时已有儿子,鸿门宴发生于公元前206年,但是在公元前221年的时候,刘邦就已经有了儿子刘肥;杀了刘邦并不能瓦解刘邦势力集团。
但是在范增看来,刘邦就是最大的威胁,杀掉刘邦即便会有后患,如果诸侯反目项羽,以项羽实力正好可以做到不破不立,完成大一统,摆脱当时被诸侯胁迫的形势;其次,杀掉刘邦后,即便刘邦有继位者,但是也已经对项羽形成不了威胁。
在范增看来,对项羽威胁最大的就是在诸侯中,刘邦的实力超过项羽,而且还只是暂时,以刘邦在汉中和关中所作所为,如果给刘邦两到三年稳定民心,借助旧秦留下的庞大资源,会将被各诸侯制约中的项羽,发展潜力大的太多。不能不说范增老谋深算。
在鸿门宴上,各方都怀有各自的心思和打算,当时各路诸侯并不希望刘邦被项羽杀掉,因为有一个强大的能够制约甚至超过项羽的存在,是他们所希望的;在项羽的打算中,也只是希望刘邦臣服于他;在范增的心中刘邦必杀。
但是项羽对刘邦也有矛盾的心理,在战和两端犹豫,所以在范增安排项庄舞剑意在暗杀刘邦之时,项羽并没有做出任何举动;但是让项羽和范增都意想不到的是作为项羽的叔叔项伯,却挺身而出帮助刘邦化解了杀身之祸;此时范增已经知道杀不了刘邦了;而樊哙的进场,也让项羽知道杀刘邦不可能了,干脆就放刘邦走了,反正已经给刘邦颜色看了,想必刘邦不敢反了。
在之后刘邦让出关中,项羽更是洋洋得意,还以为刘邦怕了自己,臣服于自己了。
殊不知刘邦只是在下一盘大棋,先是离间范增和项羽,然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楚汉争霸大局,最终项羽军被围垓下,此时属于项羽的诸侯基本都被灭了,形式和当初鸿门宴极为相似,只不过是刘邦率四十万联军围剿不到十万的项羽军,而刘邦军中也有谋略被奉为“兵仙”的韩信和被封为“谋圣”的张良,手下也有猛将,故而项羽虽猛,但是却无能为力。
最终项羽兵败,自刎在乌江岸边,很多人可能疑惑为何项羽不肯渡乌江,天下大势已成,即使项羽渡乌江又能如何?项羽之所以能打败数倍乃至十余倍秦军是因为秦国无道失民心,兵无战心;但是刘邦占据大势,天下战乱已久,民思安定;即便是渡乌江,也只是自取其辱而已,不可能卷土重来。
那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一命,改写楚汉历史的这个项伯,后来如何呢?
汉高祖三年,汉朝使者随何到了九江,成功策反了九江王英布帮助西汉,项羽派项声、龙且进攻淮南,几个月,淮南平定。英布到刘邦驻扎的荥阳后,也派人到九江招徕他的散兵。而项羽则派了项伯到九江,收编了九江的部队。项伯到九江之后,全部杀死了英布的妻子。英布只好收兵北上。
可以说,英布是被项伯逼到刘邦那一方的,而此举绝非项羽意思。
项羽战败死去之后,刘邦赦免了所有的项氏家族都不杀,并赐姓为刘。项伯在秦国时起跟随诸侯灭掉秦国,鸿门宴又为刘邦护驾,因此被封为射阳侯。
在孝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项伯去世,他的后代项睢有罪,不能继承爵位,封国灭亡,他的封地归入西汉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