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面对敌军的绝阵,三千人马进退两难,粟裕出语惊人:用轻功
迪丽瓦拉
2025-08-31 12:05:39
0

众所周知,开国大将粟裕是我军历史上一位功勋彪炳的杰出军事家,在其数十年戎马生涯中,曾指挥过一系列令人拍案叫绝的战役,诸如淮海战役、苏中战役、鲁南战役、宿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等,都可堪称是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实,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军事行动中,也闪耀着粟裕的智慧之光。比如在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就曾以其睿智过人的军事头脑,指挥一支三千余人的部队,颇为惊险又颇具戏剧性地穿越了日军精心布设的绝阵,创造了军史上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这件奇事发生的确切时间是在1944年12月27日,地点是江苏省仪征县境内。

当时粟裕的职务是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跟随他的只有未满编的第三旅第七团一支战斗部队,此外就是第一师师部和随军行动的一批地方干部。

他们从江苏高邮出发,在仪征乘坐小帆船分批渡过了长江,目标是穿越沪宁铁路之后,实施一个重要的计划——开辟苏浙军区,与日、伪、顽三股势力继续斗争。

但当凌晨三点部队来到铁路线附近,准备趁夜色悄然通过时,却得到女地下党员孙晓梅的紧急报告:日军在沪宁铁路两侧布下了一道极为凶险的绝阵。

原来,由日本天皇派遣的两名日军中将打算乘坐火车从上海出发,前往南京会晤冈村宁茨。日军为保障这列火车免遭中国军队袭击,便让人在沪宁铁路两边各50米以外,埋设了数量庞大的地雷。

粟裕虽然是一名久经沙场、心理素质过硬的战将,但面对这种情况也不禁愁眉紧锁:前有地雷绝阵拦路,后有长江天险无法回头,真是进退两难啊!

此时离天亮只剩下三个小时了,如果不能在这三个小时内穿越沪宁铁路,那么这支三千人的部队势必暴露在日伪军强大的火力下,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面对这个难题,粟裕感到非常棘手,低头沉思起来。身旁的干部和警卫员们却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虽然提出了一些意见,却都没有太高的可行性,被众人在讨论一一否决了。

这让大家更加心急如焚,一个个开始唉声叹气。

“晓梅同志,”粟裕忽然抬起头来问道,“你们有没有打探到一个情况?”

“什么情况?”孙晓梅忙问。

“敌人在铁路线两侧埋设的地雷,究竟是哪一种?”

“哦,这个情况我们已经打探到了,敌人埋的都是西瓜雷。”

“西瓜雷?”粟裕急切地说道,“全部是西瓜雷?”

“对啊!”孙晓梅用肯定的语气回答道。

“那就好办了!”粟裕的脸上忽然露出了微笑。

这让众人都大惑不解,纷纷问道:“首长,西瓜雷不是威力很大的一种地雷嘛,你为啥一点都不着急,反倒说好办了?”

粟裕胸有成竹地答道:“因为只要敌人埋的是西瓜雷,我们就有机会安全通过铁路线!”

“啊?怎么通过?”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惊讶地问道。

“你们想想看,西瓜雷虽然爆炸力比较大,但它也有一个弱点,”粟裕看了看众人,说道,“那就是它的灵敏度比较差,只有在受到70斤以上的压力时才会爆炸。”

“可是……咱们这么多人,个个体重都不止70斤,这还不算各自随身携带的武器和背包呢!”

“不止70斤也不怕,咱们可以用轻功过铁路。”粟裕出语惊人。

“轻功?那是小说、评书里说的事,咱们谁都没学过。这都什么时候了,首长你还开玩笑啊?”

“这不是开玩笑,”粟裕正色道,“我所说的轻功,实施起来很简单,那就是从雷区爬过去。用这种办法,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了,对地雷所产生的压力就小了,是有希望安全通过雷区的。”

众人恍然大悟,但还是有人提出这种做法太冒险,毕竟三千多人要全部通过雷区,哪怕只有一个人不小心触发地雷,也会殃及全体人员。

“时间紧迫,必须尽快通过铁路线,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冒险一搏了!”粟裕断然下令,“马上研究行动方案,不能再耽搁了!”

行动方案很快确定下来,粟裕再三叮嘱全体指战员,一定要做到两点:一是胆大,要过就坚决地过,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二是心细,严格执行既定策略,行动时一定要尽可能小心谨慎。

随后,这支三千多人的部队迅速各就各位,紧张有序地分批向雷区爬去。

一些干部战士在爬行途中,虽然都担心不小心引爆地雷,但他们一想到粟裕那坚定的话语就充满了信心。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虽然附近就有日伪军在巡逻,虽然整个新四军部队数量多、成分杂,但他们却创造了军史上一个奇迹——没有一个人因为操作失误而触发地雷,最终三千人马凭借粟裕所说的“轻功”,全都安然无恙爬过了雷区,到达铁路线的另一侧,始终未被敌人发现。

事后新四军指战员纷纷称赞,在那样进退两难的危急时刻,正是由于粟司令员冷静的头脑、出众的智慧,让整个部队化解了难题、增出了绝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3年6月中旬,夏季反击战进入了白热化的第二阶段。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的180师,...
原创 他...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历了数十年的漂泊与艰难,深切体会到官僚政治的阴暗面。正因如此,...
原创 被...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在宫中举行了一场宴会,宴请了当时著名的诗人高启以及新任苏...
原创 戚... 自古以来,帝王多有宠妃,而这些宠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确实可以说皇帝性情浮躁。通常来说,获得皇...
原创 血... 血色牛庄:湘军末路与晚清帝国的最后挽歌 1895年3月4日,辽东半岛的寒风裹挟着硝烟在牛庄街巷间肆虐...
原创 韩... (一)韩信为项羽设下了陷阱:开辟第二战场 在成功攻下魏国之后,韩信开始精心策划,他所要为项羽埋下的巨...
文化中国行丨长城考古的天津贡献 天津黄崖关长城博物馆完成展陈更新后重新开放。记者 钱进 潘立峰 摄 巍巍长城,绵延千年。从战国烽烟到...
原创 朱... 一个人能否成功,除了自身的才能,往往还需要贵人的帮助。对朱元璋来说,郭子兴无疑是他生命中的贵人。那么...
原创 波... 1945年夏天,战火烧尽的欧洲战场刚平静下来,远东的局势却依然紧张。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德国...
原创 如... 在整个历史上,有一句话常常被热爱岳飞的历史爱好者引用:“敌未灭,何以家为?”这句名言传达了岳飞坚定的...
原创 朱... 民间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谓是充满智慧。虽然今天已经是民主社会,言辞失当不至于让人丢命,...
原创 《... 在《庆余年》中,有六位实力接近大宗师的人物,他们的境界几乎触及顶峰,但遗憾的是,最终没有一位能够突破...
原创 关... 《三国演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小说,其中的英雄人物关羽更是家喻户晓。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更是广为...
原创 明... 明朝自开国之君朱元璋到覆亡之帝朱由检,共有16位皇帝。然而,位于北京的明皇陵却只埋葬了其中的十三位,...
原创 石... 942年,契丹的皇帝耶律德光派遣使者前来后晋,质问关于后晋招纳吐谷浑一事的情况。面对契丹方面的强大压...
原创 刘...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历史片段,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不仅仅源自于徐庶的推荐,还有众多诸葛亮...
原创 刘...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长时间的纷争与争霸,乍看之下似乎只是三...
原创 李... 引言: 铠甲在身,气吞万里,胸中暗藏着难以言喻的曲折。那熟悉的“秋畦私窃谷”的小偷,寂寞的夜晚下,他...
原创 朱... 历史上有位名人曾说过:“明朝没有明君,清朝也没有昏君。”对此,我的看法截然不同。先不论清朝是否真的存...
原创 历... 第一个反骨仔是魏延,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刘备曾称赞他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杰出大将,魏延的一生中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