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相信这段内容,大家都不陌生,它节选自小学语文课本《狼牙山五壮士》。
图|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等五位六班战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用自己的身体身体吸引敌军的火力。
在掩护部队成功撤离以后,毅然跳下山崖光荣赴死的故事。
人们大多知道狼牙山五壮士不惧生死,毫不犹豫地跳下了山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五位跳崖的战士并没有全部牺牲。
他们中有两个人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没有直接跌落崖下,
因此捡回了一条性命。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中一位幸存的英雄——葛振林。
图|青年时期的葛振林
出身贫寒,尝尽艰辛
葛振林出生在河北省一个小县城中,幼时家境贫寒,葛振林7岁时,
母亲还因为在生产弟弟的时候突然暴病,母子二人双双离开了人世。
葛振林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只能四处流浪,靠乞讨为生。
那个年代的生活原本就艰难无比,成年人的生活尚且缺衣少食,何况是一个未满十岁的孩童呢?
所以葛振林成长这一路来,经历了人世间的各种磨难。
1936年的一个秋天,19岁的葛振林去山上砍柴,碰到了一个同样在山上砍柴的人,两个人便热络地聊起天来。
图|战乱年代,早早便自力更生的孩童
那个人告诉葛振林,他们穷人的苦日子就要到头了,因为共产党要来了。
葛振林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便向那个人询问了很多关于共产党的事情。在那个人的口中,葛振林知道了共产党是一支一心为人的队伍,是由万万千千个和自己一样的人组成的。
从那天起,葛振林心中就殷切地希望共产党能够快一点到来。
葛振林这样苦苦的期盼了一年,直到第二年的秋天,八路军才终于来到了葛振林所在的村子。
葛振林当机立断,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
图|头戴八路军军帽,身穿便装的八路军战士
因为心中怀有家国人民,所以葛振林表现得非常积极,
很快便成为了一个民兵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共产党开始积极号召人民参军备战,在“好男儿上前线”的参军热潮中,葛振林也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分区第一团七连的一名普通战士。
并在1940年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无畏敌军,毅然赴死
葛振林跟随着大部队一起,驻守在狼牙山一带与日军周旋。
图|抗日战争战场上
狼牙山在河北易县西部,山体十分陡峭,易守难攻。
同时,这里的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大门,山上的秘洞中还有很多八路军存储下来的枪支弹药、粮食等物资。
八路军在狼牙山一带数次与日军交锋,多次重创敌军,是一个让敌军忌惮不已的存在。
百团大战以后,恼羞成怒的日军开始大肆报复,他们秉持着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范围扫荡,
想要借此削弱八路军的力量,打击中国抗战的决心。
在日军大规模扫荡以前,葛振林所在的七连士兵正在帮助群众们秋收,突然就收到了组织上的指令。
图|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的狼牙山
指导员蔡振文将他们叫到一起说道:
“敌人大‘扫荡’又开始了,这次‘扫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规模上,都与以往大不相同,因此,将更加残酷我们每个同志都要作好充分准备,以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日军进入山区以后十分的嚣张跋扈,他们四处张贴“活捉杨成武”“消灭第一团”的标语,大肆屠杀我军战士、抢夺我军物资。
七连众战士在与日军缠斗的期间,抢占了一处山头,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日军以为七连人少,便想强攻上山,却被七连勇猛的战士击退。
图|抗日战争纪念油画,敌我双方正在激烈斗争
一天晚上凌晨三点,七连的哨兵报告有一伙人正趁着夜色的掩护偷偷摸上山来,
连长命令大家先不要开枪,先观察一下再说。
那群人中有一个穿着便衣的人,对着山上大喊:
“不要开枪,我们是民兵游击队,敌人在追我们……”
未等七连的士兵做出反应,那个高声呼喊的人就因为位置暴露被日军击毙了。
七连的将士们赶紧拿起武器,掩护民兵游击队上山,一阵猛打以后日军被击退。
葛振林、赵虎等人赶紧跑下山将那名便装的地方干部背到山上来,
可是那名干部因为负伤严重,背到战地已经没有了呼吸。
图|抗日战中的日军
9月24日,日军将狼牙山包围,山上的士兵与群众加在一起有2000多人。
形势紧急,司令员杨成武立即制定出了一个“围魏救赵”的作战方略,即命令一部分八路军做出攻打驻守在管头、松山、甘河一带的日军,
吸引敌军火力以帮助山上士兵突围。
这个办法很好,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要有选出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来完成这次任务。
最终,组织上将任务交到了葛振林所在的七连这支精锐部队。
团长邱蔚对七连的士兵说:
“主力部队能否安全地脱离敌人的包围圈,全靠你们能否把敌人死死地捆在棋盘陀上,你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敌人拖住。”
图|八路军战士在行军转移
组织上为了协助七连顺利完成任务,加强了七连的武器装备,
还为他们配备了大量的手榴弹。
七连的一众士兵先是在前往狼牙山主峰棋盘陀的路上埋下了大量的地雷,随后引诱敌人步入雷区,重创了日军部队。
日军恼羞成怒,对七连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在日军的炮火之下,
七连同样损失惨重。
但是七连的士兵们知道,现在正是主力部队转移的最佳时机,
一定要将日军牢牢牵制住,不然以前的种种准备就全都白费了。
图|棋盘陀
七连利用地形,灵活地与敌军展开了游击战,与日军进行了数个回合的博弈以后,
邱蔚团长决定留下七连的一个班继续坚守阵地,协助大部队转移。
连长刘福山将这项任务交付给了六班,当时的六班只有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五人。
连长知道任务艰巨,所以不停地嘱咐五人:
“同志们,狼牙山就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像狼牙山一样,屹立不动,拖住敌人!”
六班五人将要面临的是几百名训练有素的日军。但是他们丝毫没有退缩,毅然决然的接受了组织上的任命。
图|《狼牙山五壮士》剧照
他们先是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了众多手榴弹,雷区一直蔓延到半山腰,
随后便找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
第二天,日军果然经过了这里,日军经过的瞬间山下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爆炸声。
葛振林还跟战友们打趣:
“嘿,咱们昨天下的种,今天就开花结果了,真快呀!”
敌军自知中了埋伏,立刻对六班战士的藏身之地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可是一阵连天的炮火过后,葛振林睁眼一看,六班一个受伤的人都没有,五个人还是整整齐齐的。
班长还在关切的询问是否有人受伤,葛振林摆弄着手榴弹回答:
“叫咱死,没那么容易,我还要亲眼看看小鬼子投降,亲眼看看咱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哩!”
图|正在用炮火攻击我军的日本军队
日军在此处停留的时间越长,对大部队转移越有利,所以班长马宝玉便命令大家把敌军往山上引。
日军刚刚吃了亏,并不清楚山上有多少八路军,
所以不敢贸然行动,只敢远远地开枪炮轰。
敌军同样不想在这里耗费更多的时间,所以尝试着找寻一条路绕过这里,但是六班的人心中清楚,
如果日军想要追击大部队,就必须经过这里。
最后日军等不及了,向山顶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敌军嚎叫着向山上冲来,六班众将士临危不乱,瞄准山下,一枪一个日本人,
不一会崎岖的山路上就横七竖八的排列着不少日本人的尸体。
图|抗日战争老照片
可是纵使六班的士兵枪法再准,装备有限也不得不撤离,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大部队转移方向,还有一条是前往狼牙山主峰棋盘陀顶峰。
班长马宝玉几乎没有犹豫,便带领着其余四人走向了山顶。日军紧随其后,葛振林等人一边撤退一边射击。
“副班长,你说团长他们走出多远了?敌人追不上吧?”
胡德林问。
“追不上了,就是长了四条腿也追不上了!”
葛振林一边擦掉脸上的汗珠一边大声地回答。
五个人一路攀登,终于来到了山顶。可是这里三面环崖,没有路了。
图|狼牙山主峰棋盘陀
葛振林等人早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只能靠着向山下丢大石头,阻止日军上山的脚步。
日军看出了山上的八路军已经没有弹药了,他们高喊着“抓活的!”便冲了上去。
此时六班的五个士兵都有一个共同的决心,那就是坚决不做俘虏,不能被敌军侮辱。
班长马宝玉说:
“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不能当俘虏。”
他们将手中的枪砸碎,不给敌军留下一丝一毫可用的东西,随后,
马宝玉和葛振林商议了几句,便在口袋中掏出了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了一会,将其余三名战士招呼到面前。
图|绘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
“同志们,我和葛振林是中共党员,以前我们俩对你们帮助和照顾不够,这次战斗中,证明了你们三个都具备了做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的条件。将来同志们找到我的尸体,他们会在我的口袋里发现,我和葛振林介绍你们三个人入党的信。现在就让我们都用实际行动,表示我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吧!”
说完,马宝玉郑重地将本子放进了衣服的口袋,高呼着
“打倒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万岁!”
毅然决然的跳下了山崖。
葛振林看见班长慷慨赴死说:
“永别了,亲爱的党,我们完成了任务,把敌人拖住了。”
也跟着跳下了山崖。
图|绘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
其余三人也相继跳了下去,没有给日军留下任何东西……
死里逃生,继续战斗
葛振林再次睁开了眼睛,他以为自己已经为祖国奉献了生命,
但是身上的剧痛却时刻地提醒着自己他还活着。
原来他跳崖以后,被崖边的树枝挂住了,才得以幸存,葛振林当机立断,就算是爬也要跟大部队汇合。
葛振林艰难地向山顶爬行了一会,竟然意外地看到了同样被树枝挂住幸存下来的宋学义,
两个人相互搀扶着,拼命地向山顶爬去,找寻自己的队伍。
图|宋学义(左)和葛振林
两个人走了许久,直到第二天,才碰见了一个在棋盘陀五里处打柴的青年,青年是一名侦查员,看到葛振林和宋学义穿着八路军的服装,便将他们带到了团部。
来到团部的葛振林心终于落地,当即昏了过去,一睡就是五天。
反“扫荡”战斗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军区召开了几千人规模的庆功大会,
司令员杨成武授予了葛振林、宋学义勇敢顽强奖章,牺牲的三人也被授予了“模范荣誉战士”的称号。
六班五人的事迹让杨成武非常感动不已,他号召全区人民向他们五人学习。
图|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罗元发为宋学义(右二)授勋章
死里逃生的葛振林经过了数月的休养以后,来到了晋察冀军区抗日军政大学进行学习。
1943年,葛振林又跟随着学校的同学参加了秋季反扫荡,因为表现优异还被学校嘉奖。
随后,葛振林又跟随着部队前往延安,在那里帮助人民恢复生产,天天早出晚归,弄得全身都是泥,但是葛振林却丝毫不在意。
抗日战争以后,葛振林又带领着部队众人参加了解放战争,
“张家口战役”、“太原战役”等重大战役中,都有葛振林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以后,葛振林原本还要响应国家号召,
参加抗美援朝战。
图|日本无条件头像,抗日战争结束
葛振林之子葛长生感慨:
“父亲的命大,二十几岁从悬崖跳下,没死。后来参加的战斗不胜其数,也都活过来了,就是身上的伤疤多,头皮有一块是凹进去的,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战争终止,投身建设
1951年,葛振林有了一项新任务,那就是在湖南军区独立十六团做副营长,
带领手下众人进行荆江水利工程的建设。
一开始军中有很多人不能接受放下枪杆子拿起铁锹干工程,葛振林便一边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一边起带头作用,
不管阴天还是雨天,都和战士们一起挖土抬土。
在葛振林的带领下,部队的士兵们干劲十足,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将组织上分配的任务高质量地完成了。
图|1951年冬,毛主席亲自审阅并批准长江水利委员会向中央报送的荆江分洪工程计划
1959年的时候,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筹备拍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
工作人员特意将葛振林和宋学义接到了制片厂的招待所。
故友见面,两个人都欣喜不已,工作人员来到两个人的身边,听两个人动情的讲述那场惊心动魄的场景,讲到五人跳崖,只有他们二人生还的时候,
在场的众人都落下了动情的泪水。
1963年,征战一生的葛振林终于在湖南衡阳站住了脚,他在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直到1981年7月顺利离休。
安守本分,严于律己
离休以后的葛振林经常会受邀参加各种演讲教育活动,
宣扬共产党的伟大情怀。
图|葛振林正在给孩子们讲战争时期的故事
葛振林不管去到哪里,人们都十分的爱戴他,人们将他视作民族的英雄,感叹于他的英雄事迹,
但是葛振林却从来不曾居功自傲。
人们敬仰他,他同样礼貌回敬,
但是却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英雄便提出无理的要求,更不会随意享受超出自己本身应有的待遇。
有一次葛振林的孙子生病了,高烧不退,他的爱人便叫葛振林去打电话叫一辆单位的车,将自己的孙子送到医院去。
葛振林同样担心孙子的身体,所以爱人说完以后,他立即跑到屋里想给单位打电话。
可是刚刚拿起电话还没来的及拨通,葛振林便将电话放下了。
图|葛振林和家人在一起
在爱人不解的目光中他坚定地回答:
“车是公家的,公家的便宜我们不能随便占,你还是叫他们坐公共汽车去医院吧。”
爱人又急又气:
“平时不指望你派车,可今天孙子是得了病,用一下车还不行?你不打我来打在!”
可是葛振林硬是拦着没有让爱人给单位打电话,最后还是孩子的妈妈顶着烈日背着孩子挤公交车去的医院。
其实以葛振林的身份,按照约定,他每个月都可以免费用180里单位的车,
但是害怕单位用车紧张,葛振林从来没有要求过。
图|葛振林和战友在一起
就算他年事已高,只能在轮椅上度日,但是即使这样,
他生病的时候也没有用过单位的车,而是要保姆用轮椅推着自己去医院。
从他家到医院有一个上坡,害怕累坏保姆,每次上坡他都会帮助保姆使尽全力地转轮椅。
保姆看着这样的葛振林心疼不已:
“看到葛老这样,我真想哭。”
葛振林有四个孩子,一个进了部队,其余的都是最普通的工人。有两个孩子还因为单位收益不好提前下岗了,但是葛振林从来没有为子女的任何事情麻烦过组织。
他的亲人还有很多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从未动用过自己的权利为家人谋取过任何官职。
图|葛振林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曾经对自己的亲侄子说:
“你们不要怨恨我,我是个真正大公无私的老革命,从来不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家人办一点儿私事,要不咱们50多口人的一个大家,怎么也得有几个在外边工作的,不会都在老家务农。”
葛振林与爱人就住在一个120平的小院中,那里是1957年的时候国家分配给他的,他从来也没有要求更换过,
一住就是四十几年。
屋内的布置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家具从来都没有换过新的。
民族脊梁,心系百姓
葛振林的老家在河北,离休以后葛振林经常会回河北看看。
图|人们正在欢迎葛振林
他会自己自掏腰包帮助村子完成建设,也会和当地的领导一起商议如何带领农民变富变强,更重要的是他还会经常嘱咐村里的领导,一定要廉政为民,全心全意带领人民发家致富。
葛振林也十分关注村中的老人们,
每次回到老家他都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挨家挨户地送去礼品,亲切地和他们谈心说话,倾听他们生活上的烦恼。
勤俭节约,品质高尚
2004年11月,葛振林突然患病,住进了医院,那个时候的葛振林已经87岁了。
天气寒冷,护士担心葛振林会被冻感冒,便将空调打开了,
可是没想到葛振林却制止了她,让她把空调关上了。
图|在狼牙山,葛振林正在给人们讲述故事
所以护士只能趁葛振林睡着的时候偷偷地将空调打开,但是等葛振林醒来发现空调开着,便会立即伸出颤颤巍巍的手,将空调关上。
他还批评护士:
“这天气也不太冷,用不着给我开空调,能节省一些电就节省些,这都是咱们国家的财产呀!”
2005年3月21日晚,葛振林因病逝世,听到消息的人都伤心不已。
民族脊梁,与世长存
鲁迅先生说: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图|葛振林旧照
而像葛振林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国家的脊梁,他从不以英雄自居,从来不会向人们提起自己跳崖的事情,
就连他的儿子小时候都不知道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讲的就是父亲的光辉事迹。
壮士乘风去,精神耀千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