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诸葛亮临死前执意杀魏延?别再被演义骗了,真相仅有4个字
迪丽瓦拉
2025-08-31 14:05:05
0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讲述了发生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背景之下,魏蜀吴三大势力的权谋与争斗。大浪淘沙尽显英雄本色,在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塑造了无数英雄人物,其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令读者印象深刻。

《三国演义》是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中对于人物的塑造和历史故事的讲述,多半是经过作者的了解之后,再次加工和演绎出来的。所以《三国演义》这本书并不是正史,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细枝末节的地方却不可考究。

其中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来彰显诸葛亮的英明决断,那便是诸葛亮临终前下令除掉魏延,其原因是魏延头上有反骨,魏延的存在势必会对蜀汉的发展有威胁。

而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也确实起兵谋反被杨仪手下的马岱谋杀。

因头上有反骨便要杀掉魏延,这样的理由在现实世界里是说不通的,那么诸葛亮为何在临终前要杀掉魏延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历史上的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在刘备入川时,魏延数次救刘备于水火之中,成为刘备麾下的一位牙门将军,后助刘备镇守汉中要地,随诸葛亮北伐,身兼要职。

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定都成都。当时军中将领多认为张飞可以担任汉中太守的职位,就连张飞自己也认为这汉中太守非自己莫属。可是刘备却将魏延提拔为汉中都督,做了汉中太守。

与此同时还将魏延从一个小小的牙门将军提拔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大为震惊,军中不和谐的声音也出现了很多。刘备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大会群臣,在众人面前问魏延:“我将这件大事委派给你来做,你且说说在这个职位上你要做出点什么功绩来呢?”

魏延生性豪迈,对着刘备恭敬地行了礼后,大声回答到:“若是曹操率领倾国之兵力前来,我一定会为大王镇守住此地,不让曹操有一点可乘之机。如果曹军派一名普通将军前来侵扰,我一定将他拿下,让他为大王所用。”

魏延此话一出,在场的从刘备到将士们都十分佩服,为魏延的话动容。此后军中无人不信服魏延将军。魏延也不负刘备的重任,在职期间恪尽职守,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由此可见刘备是一个识人善任的明君,否则也不会将诸葛亮这样足智多谋的人纳入自己的麾下,为蜀汉出谋划策。

而刘备的识人之明诸葛亮也是知道的,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痛失街亭斩马谡这件事,其实刘备早早就提醒过诸葛亮,马谡并不可用,可诸葛亮却没有将刘备的提醒放在心上,最终酿成大祸。

如此说来,刘备善于识人,魏延是刘备看好的将军,那诸葛亮究竟为何要除掉他呢?

魏延性格孤傲与群臣不睦

魏延的惨死与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据史书记载,魏延为人性格孤傲,与众多同僚矛盾不断,虽然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但是却不懂如何与人相处。

军中人畏惧魏延,可唯独杨仪不屑于魏延的做派,处处与他针锋相对,两人势如水火。经常有两个人因为矛盾激化,魏延作势要拿刀杀了杨仪的情况。

杨仪与魏延都是蜀汉的人才,诸葛亮与费祎多番调和,希望二人能够和睦相处,共同为蜀汉做出一番贡献。

诸葛亮爱惜人才,看好魏延的才能,但也在时刻警惕提防魏延。公元230年,魏延面对曹魏进攻蜀汉一马当先,具有深谋远虑,率兵行至阳溪,与曹魏将军大战,最终大破敌军,为此诸葛亮晋封魏延为南郑侯。

刘备去世以后,将整个蜀汉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继承先帝遗志,数次北伐,希望能够兴复汉室。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与司马懿对持,司马懿将王平将军围困在南围,诸葛亮便派魏延去支援,在这一战中魏延大败魏国名将张郃,甚至还将司马懿震慑住了。

这样一来魏延功不可没,在之后的北伐中都要求诸葛亮给他万兵统领,效仿从前韩信的用兵之计,但遭到诸葛亮的反对。

魏延常常感慨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也因为他功劳之大,职位之高,军中魏延的拥护者很多,遭到了诸葛亮的提防。

功高震主诸葛亮决定杀之

有这样一句古话:成功易,守功难。诸葛亮在临终前就是想到了这一点,才觉得魏延不可留。魏延功高盖主,一旦他有谋反之意,蜀汉的未来将是一片黑暗,自己也对不起刘备临终前的嘱托。

于是诸葛亮便在临终前秘密召集了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安排后事,还下达了秘密指令:令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按照军法处置。

杨仪与魏延素来积怨已久,接到这样的指令后,杨仪自然是想要将魏延除之而后快。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不服杨仪管控,两人最终兵戈相向。

魏延最终与妻子逃亡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杀魏延,马岱将魏延的头颅取下献给杨仪。杨仪甚至用脚践踏多年死对头的头颅,下令诛灭魏延三族。而其实导致魏延被杀的原因,无外乎四个字,就是“桀骜不驯”。

小结: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无人可与魏延匹敌。诸葛亮忌惮魏延已久,他性格桀骜不驯,与同僚不睦已久,位高权重还手握兵权。面对这样的魏延,诸葛亮不得不防。所以即便魏延没有谋反之心,诸葛亮也不会留这魏延,为了政局稳定,诸葛亮必然会杀掉他。

杀掉魏延后,费祎对姜维也是多加防范,其道理与魏延一样。在权谋之中,并不是一味的加官进爵就是好事,在权力面前,人们总是多有疑心。功劳过多也会招来杀身之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自古以来,人们最厌恶的行为就是背叛,尤其是在爱情和婚姻里,最恨的就是背叛。在如今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
原创 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清廷大惊之下,由摄政王载沣和隆裕皇太后代替5岁的溥仪发了《罪...
原创 老... 福建官场:权力与阶层的博弈 “从福建的这张官场照片中能看出什么?” “嘿,咱们把目光从山东街头移开,...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 4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浙江杭州良渚召开,来自60余个国家和...
八天探秘南非:一场与野性和本真... 踏上南非的土地,便如同打开了一本厚重而精彩的百科全书。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故事,每一种体验都让人...
原创 林... 1949年春,渡江战役的硝烟刚刚弥漫,伴随着中国历史的一次重要转折,一支崭新的力量悄然崛起——华东军...
原创 历...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皇太子这一职务往往是被人们忽略的,但它却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与命运。一个国之储君,肩...
《帛书传奇》解密“汉代地下图书... 1971年底,湖南长沙浏阳河畔,一次地下防空洞的挖掘作业,意外唤醒了沉睡两千多年的一处古墓群,后被定...
原创 同... 清代的巡抚和侍郎从级别上看都是高级官员,但职位有所不同,巡抚是地方主官,俗称“封疆大吏”,通常掌管一...
原创 赫... 导语:对于熟悉清朝历史的读者来说,或许“孝庄”这个名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她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太后,同时...
原创 日...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上还是有着不少的国家存在着王室,这些王室成员在他们国家还是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平时的...
全国十大!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何以... 4月24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揭晓,“安徽淮南武王...
原创 美... 五角大楼刚吹完“全球霸权坚如磐石”的牛,转头就被自家智库打脸——2025年最新报告显示:美军现役航母...
原创 蜀... 用一个词形容后期的蜀汉那就是"凋零",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机智多谋就不...
原创 什... 隋文帝杨坚竟是周文王姬昌的五十二世孙!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63岁)...
原创 明... 明朝禁宫一向讳莫如深,根《明史》记载,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一四七七年),京城、禁宫相继出现“妖狐夜...
原创 诸... 大家好,本期来讲一下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为什么未能统一天下?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十四讲... 4月24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主办的“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十四讲在镇...
南海沉船考古:青花瓷如何打捞出... Exploring the Sunken Treasures of the South China ...
文物普查丨一文读懂第四次全国文...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