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电视剧中,总能看见皇帝的生母或者皇帝养母,被别人尊称为''老佛爷'',而皇帝称为''皇额娘''。而这个老佛爷就是皇太后的意思。电视剧中,皇太后的地位非常的高,因为他是皇帝的母亲,所以不管是谁都要敬重他,就连皇帝见了她,也一样向她请安。
而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女子,她在还是妃子的时候并不出名,但是她连续辅佐了两任皇帝,从皇太后做到太皇太后就变得越来越出名,她对清朝的贡献非常的大,而她就是著名的孝庄文皇后。而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却被自己的儿子所厌恶,自己的孙子却视她为恩人,这是为什么呢?
布木布泰辅佐两帝
孝庄文皇后原是蒙古贵族之女,名为布木布泰。因为当时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就登基继续攻打明朝。而当时的蒙古部落想要和皇太极联手,于是就把哲哲嫁给了皇太极为大福晋。但是哲哲非常不受宠,于是又把哲哲的侄女,年幼的布木布泰送入了宫中为侧福晋。当时的后宫制度还没有形成,只有中宫和西宫两个宫殿,所以哲哲就是中宫福晋,而布木布泰的地位就在她之下。
天聪六年,蒙古族另一个部落为和皇太极保持友好关系,于是就将自己的女儿也送入了皇宫,而布木布泰位分降了一级。而接下来几年中,又有非常多的妃子被送入宫中,所以布木布泰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低,即使她生有一个皇子和几位公主,皇帝封她为庄妃,但是她的地位也仅仅是西宫的侧福晋。
皇太极去世之后,皇太极的长子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一起争夺皇位,争夺长时间无果之后,决定立皇太极的九子,庄妃年仅6岁的小儿子顺治为皇帝。自此布木布泰便被尊称为皇太后,辅佐顺治处理朝政。
顺治死后,由他的儿子康熙继位,当时康熙也仅仅只有8岁,所以孝庄太后再次从皇太后的身份升为太皇太后,帮助康熙皇帝成长治国。
但同样是帮助幼帝成长,同样是辅佐朝政,但为什么身为儿子的顺治皇帝却对布木布泰非常仇视,而孙子康熙却非常敬重她呢?
两帝对孝庄的感情出发点不同
虽然顺治皇帝在六岁的时候,父亲皇太极就去世了,但是母亲孝庄却一直在他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在生活方面更是溺爱。但是在朝廷的治理方面,孝庄一直提醒和督促顺治要快点长大,然后独当一面,不要再让多尔衮掌握朝政。她严肃的要求顺治在位时的行为举止,而当时的顺治得到了母亲的溺爱之后,突然之间母亲对自己严格起来,所以就出现了叛逆的心理,而这个心理时间久了,就慢慢的变成了仇视。
而康熙的处境却并没有比顺治的好。顺治在康熙8岁的时候就去世,当时的康熙皇帝被推上皇位之后,处理政务心烦意乱,于是总是找自己的母妃诉苦。可是他的母妃却在两年之后也离开了他。孤苦无依的他没有父母的疼爱,只有奶奶孝庄对他的关心。而孝庄亦是对康熙非常严格,但是无依无靠的康熙在这份严格之中,体会到了来自奶奶的关爱,于是就非常的尊敬和爱戴孝庄。
选择皇后的态度不同
顺治本来就对自己的母亲不满,在选后方面,他们更是把彼此之间的矛盾再次扩大化。因为清朝刚刚建立不久,根基不稳,急需蒙古族部落的联盟。于是孝庄就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顺治为皇后。
顺治本来就不满孝庄的安排,再加上当时孝庄的侄女并不是一个温柔贤惠的人,她任性刁蛮,奢靡成性,脾气还非常的火爆,这让顺治更喜欢不起来。于是在多尔衮死后,顺治正式拿到了国家的权利,第一时间就是废除了这个皇后。而这个废后的举动,让蒙古族轩然大怒,孝庄为了安抚蒙古族,决定再次立蒙古族公主为皇后,但是顺治拒绝了。因为当时顺治遇到了他的一生挚爱——董鄂妃。自此顺治和孝庄的关系矛盾彻底形成,如同仇人。
而康熙就要听话的多。因为康熙敬重孝庄,他认为孝庄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他好。在政务方面,孝庄依旧利用大族之间的联姻,来巩固国家朝政。康熙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和皇后恩爱无比,最后正是因为这个皇后的家族,才让康熙成就了丰功伟业。
两帝都是由孝庄抚养的,虽然顺治同她有误会,但是在孝庄的扶持下,顺治也成为了一个好皇帝,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野史,未考证正史,请读者自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