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科举VS现代高考,哪个更难?大学生在古代是什么阶层?
迪丽瓦拉
2025-08-31 20:02:56
0

科举考试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了高考制度,那么古代的科举与现代的高考相比,哪个更难一些呢?如果你参加科举,又能否高中状元呢?大学生、研究生等放在古代又是什么阶层呢?

科举制度的诞生

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也就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我国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员是如何选拔呢?举荐。根据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如果这个人很不错,那就会被推荐当官,

权利也被中央进一步收拢,但是这种方法在后期也出现了很多弊端

例如,到了后期,权利被阀门氏族掌控,小喽啰压根就进不了中央,只能在底层无法晋升,二品及以上的官员基本都是大家族的人,这也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对于皇帝来说,这不是他想看见的,毕竟哪个皇帝希望自己的权利被豪门控制呢?

于是到了隋朝的时候,隋文帝为了选拔官员,给寒门子弟一个机会,于是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并采取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具体就是下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的就能当官,这就是科举的雏形。

到了

隋炀帝时期

,他又扩宽了10科举人,没过两年,又增加了两科,但是这样还不够,于是他又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同时用考试的方法决定是否任用,大大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诞生

到了唐朝,

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词歌赋又成为了文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这之后一直到清朝灭亡,科举制度一直在完善,其内容也跟当政者挂钩,这些都暂且不提,我们只需知道一点,那就是科举考试很难,想要称为状元更难。

科举考试类别

拿明清为例,光是地方考试就有三个阶段,

学子上了私塾后参加的第一个考试是童生考试

,这个考试不分年龄大小,所以

年龄小的才几岁,大的都有六七十岁

!这中间的竞争力也不小,合格了成为童生,之后才能继续到地方进修学习。

成为童生之后开始到县府参加考试,这里有三个阶段:

县试、府试、院试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考试,

考中之后成为秀才,这时候才相当于拿到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入场券。

到了八月份的时候,

贡院会举行乡试

这次的主考官就成为了有官职的朝廷大臣

,如果考中,那就是举人,成为举人之后也就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即使将来举人没有继续考试,那他在老家也可以成为鼎鼎有名的教书先生。

成为举人之后经过一番准备,他们开始进京考试

,这个考试是在京城的贡院由礼部主持,

也就是所谓的会试,

此次考试只录取300人

,考试高中之后成为贡士,这相当于成为了国家公务员,不管名次多少,都会有一官半职。

只有官职肯定不行,必须争个高低,于是为了看这些人的才华,又进行殿试和朝考,

这次考试是在皇帝跟前考,并且,这次的考试内容还是由皇帝亲自选定

,有时候皇帝来了兴致,还会当朝考问,获得皇帝青睐,那状元就没跑了。

科举考试与高考对比

常常会有人拿科举与高考对比,有人认为科举难,有人说高考难,下面就来对比分析一下。

有人说高考比科举难,尤其考状元的难度比拼。首先在人数差距,在古代,读书从来不是一件易事,往往一个村能出两个读书人就不错了。

在现代,

每个孩子都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这本身就意味着念书的孩子比古代的孩子多,其次,古代总人数能过亿已经很不错了,

而如今我国人数有十几亿,相对比下来,学生也比古代多,竞争力也就更大

再者,

从考试内容上来说,高考比科举更复杂

。在古代,开始依据主要是四书五经,到了八股取士的时候,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更是固定了考试范围,所以很多人都会在考前押题,内容总共就那么多,只要准备充分就行,区别就在于谁的文章更得阅卷着的心,谁的文采更出众。

相比较科举考试,高考范围就广了

,虽然分了文理,但是不管是学文还是学理,在分文理之前,这些科目全部都要学习,几千年的知识储备和见识不是科举所能比的,最后就是,古代科举监考不严,打小抄的很多,相比较现代的监考,那根本就不值一提!

当然更多的人都倾向于科举难考,尤其是三元及第。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觉得科举难呢?

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首先科举考试是三年一考,高考状元年年都有

,今年考试不如意还能继续复读,直到考中状元都行,并且还分文理状元,而科举一旦考中后就会被安排官职,从此与状元无缘。

其次,虽然高考人数比科举人数多,但是还要看录取率。就比方说,在明代的时候,一般情况下,

秀才的录取率才在10%左右,乡试的录取率在2.2%~6%

,此时已经成为举人,这些已经算是人才,所以

会试的录取率会高一些,大概在24%

这些人被录取后就成为当朝官员

而高考,就拿2021年各地高考本科录取率来说,最低的陕西录取率在22.15%,最高的天津本科录取率达到了73.13%,如果加上专科,那就更高。然而,这毕业之后大部分人步入社会工作,

只有参加考公且成功上岸后才算国家公务员

,两者意义不同,毕竟

科举考中之后就是当公务员,而高考考中却无法成为公务员

再者,就拿难度来说,虽说科举考的只是经书之类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经书已经很多了,这些都是需要牢记背诵并且活学活用的,比如,

这句话出自哪本书第几页

?讲得什么意思?个人有什么样的看法?现代学子如果让背出诗句,解释含义也许会,但是

能准确了当地说出它的出处以及在第几页第几行吗?

还有一点就是,

科举是很考验抗压能力和身体素质的

。高中举人之后就要进京考试,

一路跋山涉水

,很多寒门学子在路上就会病倒,其次,

一进考场就是几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考试的小隔间里进行

,这对身体素质是极大的考验,考过之后还要进行殿试,

直接面对的就是皇帝

,这对心里抗压能力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最后,拿一段历史来说一下科举竞争有多激烈。在

宋朝嘉佑二年的时候

,这一届科举可谓大佬倍出,当时,参加科举的有

苏氏三父子

,也就是鼎鼎有名的

苏洵、苏轼和苏辙

,除了他仨,还有同为

唐宋八大家的曾巩、宋明理学的引路人张载、程颢

王安石变法派的核心干将吕惠卿等人

,这一年的考试可以说直接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之最,竞争太激烈了。

所以,综上所述,

科举考试还是比高考有难度的,至于三元及第,那就更难了

,毕竟想要乡试、会试、殿试都第一名真的不容易。如果回到古代参加科举,不止要熟背经书,还要写得一手好字,所以想要高中状元很难很难。

美美看人生

编辑

美美看人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因... 自隋唐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以来,开科取士成为政府获取人才、收揽天下读书人之心的主要手段。宋太宗就曾说:...
原创 一... 每到一个朝代不稳定的时候就会有起义之人横飞而出,这样的人要么成功被天下人所知,要么就会因为失败而被深...
原创 韩... 中国的姓氏总称被称为百家姓,在14亿多的人口大国中,平均每个姓氏的占比不超过10%,但是在韩国有50...
如果亚历山大继续东进,秦国能抵... 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雷霆之势横扫欧亚非大陆,建立起横跨三大洲的帝国。而同一时期的东方...
原创 战... 公元前238年,楚国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刺杀案。 这一年,楚国的老国王楚考烈王,因病去世。楚考烈王...
原创 曹... #2021生机大会# 齐桓公想讨伐宋国。 管仲分析说,宋国虽然无理,但他隔我们那么远,不太好打呀。鲁...
原创 真... 罗艺死得多少有点冤。他本来是位选边站的高手,所以不论是隋炀帝杨广在位还是唐高祖李渊称王,他都能混得如...
原创 溥... 1644年满清入关以后,当时以摄政王多尔衮为首的满清贵族们为了更好的巩固满清统治,也为了剥夺当时明朝...
原创 因... 如果要说汉朝,除了霍去病、卫青、班超这些超级牛人外,其实还有一人,功绩完全不亚于他们,这人就是威震西...
原创 古... 所谓朝议制度,也称廷议制度,简单理解即为封建朝廷中央众大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平台。它自秦朝建立而生,至清...
原创 玄... 公元626年,新兴的唐帝国都城长安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惊天政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秦王李世民...
原创 清... 在古代的时候,尤其是在皇宫里,那是一个不讲究人群的地方,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那一座奢侈的皇宫里面有着...
原创 古... 没事儿翻阅历史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般的大一统王朝,在经历六代皇帝之后,基本都进入了衰落期,即...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拼上全部国力展开的对决豪赌,同时也对战国七雄的灭国兼并态势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原创 古... 朝鲜半岛学习中国科举制度,至朝鲜王朝时期得以完备发展,与同时期的明朝相比,两国因相似的国家体制,在统...
原创 溥... 【溥仪逃往天津时,和妃子们租住的静园】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北京后,逃到了天津。他...
原创 古...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的古代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充斥着铁与血。在古代,还处于一个冷兵器的时代...
原创 王... 浰头位于广东龙川县境内的山区,这里盘踞的贼匪势力最大,也最为凶残彪悍,王阳明风卷残云荡平了漳南、横水...
《仁王2》:战国时代的黑暗奇幻... 作为光荣特库摩旗下Team NINJA开发的《仁王》系列续作,《仁王2》自2020年3月首次登陆PS...
原创 新...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谁会想到,一位出生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