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6岁的亨利·基辛格在北京的一场闭门会议上说出惊人之语:“过去100年,美国成功遏制了四个‘世界老二’——英国、德国、苏联、日本。但现在,中国正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它可能反过来终结美国的霸权。”
这位见证过冷战、中美建交、苏联解体的战略大师,用一句话概括了美国的“霸权守成史”和中国的“破局之路”。美国是如何打败前四个挑战者的,而中国又凭什么可能成为第一个“反杀老大”的老二?
一、美国搞垮的四个“世界老二”
1776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但这仅仅是刚开始,此后的100多年里,美国通过经济、金融、军事和外交手段一步步瓦解了大英帝国的霸主地位,在二战后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当时的作战地点对英国来说并不占据优势,英国需要跨大西洋作战,这条路漫长又耗时,送到前方的补给需要不短的时间,有这功夫别人能跑两趟了。
再者华盛顿对战局把握得厉害,他采用非对称作战,避免正面的战斗。
这下美国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是英国的经济血条长,经济是国家发展的燃料。19世纪初英国还是实力强盛,英国占据着全球工业产值的一半,英镑也是国际贸易的唯一硬通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借钱给英国,一不留神英国就“财政崩溃了”,一脚踩进了美国的陷阱里还欠了美国的几十亿。
美国接着就要替代英镑霸权,要走向国际化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1944年布雷顿森立体系就确立了美元“登基”了。
说到美国跟德国就不得不提到诺曼底登陆了。美国的战略决策体系展现出惊人的效率。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是这一战略的巅峰之作。
艾森豪威尔的决策团队通过精密计算选择登陆时机,利用短暂的天气窗口成功突破“大西洋壁垒”。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特勒固执己见,拒绝隆美尔增援诺曼底的请求。
现代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后勤保障能力。美军在这方面建立了无与伦比的优势,美国造船厂平均每天下水3艘“自由轮”,整个战争期间共建造2710艘。这种标准化货船将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而德国却因盟军潜艇战损失了3500艘商船。
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使美军伤兵感染死亡率降至1%,而一战时期高达8%。战地医院采用分级救治体系,重伤员可在48小时内送回美国本土。
美国大兵每周可获得5瓶可口可乐,而德国士兵后期每天仅能获得800卡路里的口粮。这种士气保障对长期作战至关重要。
种种细节让美国在这次战役中获得了胜利。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与苏联的关系越来越差,美国还曾从文化上尝试瓦解苏联。
美国通过电影、音乐和消费品向苏联输出西方价值观。1986年,苏联首次允许播放美国MTV,年轻人开始追捧麦当娜和迈克尔·杰克逊。牛仔裤和可口可乐成为无拘无束的代表,冲击了苏联的意识形态防线。
但美国能在这段持久战中熬下来还要“得益于”苏联自身的僵化,苏联内部的种种矛盾加速了自身的崩溃。
对日本,美国只用了短短的四年就以压倒性的优势将其打败了。无论是工业实力、科技、战略美国都远在日本之上,更何况日本自身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在美国的工业机器全面启动以后就失去了抗衡的力量。
在美国全面发展的情况下一步步打败了世界强国,成为了世界霸主。
二、为什么中国不一样?
纵观近500年大国兴衰史,一个清晰的规律浮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霸权地位。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18-19世纪的英国,都曾是世界霸主,但最终都被新兴国家取代。
美国按照历史周期律,其相对衰落已成必然趋势。即使经过近代百年屈辱,中国仍正在回归其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中华文明的独特特质为中国长期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撑,自古以来中国民族的团结都是有目共睹,分裂的国家终究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美国日益严重的政治极化,特朗普的政策更是让美国国民频繁破防。
但历史的循环并不是指中国简单复制美国发展路径,而是采取了一套“不对称超越”战略。中国人口众多,制造业发达,但近些年来已经从“世界工厂”向创新中心转型,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就是证明。
注重创新就是注重科技的突破,中国在5G专利在全球占有很大的比例,人工智能论文的引用量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我国高科技人才在理论上也是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
回望历史,前四个“老二”的失败各有原因:英国困于殖民包袱,德国败于两线作战,苏联垮于体制僵化,日本输于政治附庸。而中国正在创造第五种剧本——不靠热战、不搞意识形态输出、用体系韧性拖垮霸权。
正如基辛格所警示的:“中国是第一个既拥有古老文明智慧,又掌握现代国家实力的挑战者。”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不是美国搞垮第五个老二,而是老大第一次被老二和平取代。
参考信息:
高校理论战线:美国、苏俄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美国霸权:历史演变、行为模式与战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