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朱棣扫北这段往事可谓惊心动魄。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明朝的政治格局,还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朱棣扫北究竟有多惨烈?其中的胪朐河之役,10 万明军竟被团灭,曾经助力朱棣的朵颜三卫,最终也被明朝反杀,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呢?今天,咱就一起来唠唠。
先来说说朱棣扫北的大背景。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削藩。这可触动了朱棣的利益,于是朱棣以 “清君侧” 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也就是民间所说的 “燕王扫北”。
这场战争打得那叫一个惨烈,从北平一路打到南京,沿途百姓惨遭杀掠,北方大地变得人烟荒芜,十室九空。就拿山东来说,朱棣的军队在攻打济南时,遭到了山东参政铁铉的坚决阻击。铁铉那是个硬骨头,愣是坚守济南,让朱棣的军队久攻不下。后来朱棣转战河北,绕道山东南下,所到之处,只要有抵抗的地方,就会被大肆屠杀。从南京到北平这千里之远的地方,几乎都变成了一片废墟。
而在朱棣扫北的过程中,胪朐河之役堪称最为惨烈的一战。明永乐七年(1409 年),蒙古鞑靼部首领本雅失里杀了明廷使者郭骥,这可把朱棣给惹火了。朱棣一怒之下,特命邱福为大将军,率领 10 万大军北征。出发前,朱棣还特意叮嘱邱福,用兵要慎重,可别轻信敌人容易击败的言论。
结果呢,邱福这人太冒进了。八月,他率领大军出塞,到了胪朐河(今蒙古境克鲁伦河)南岸,碰到了鞑靼的一些散兵,轻松就把他们给打败了。这一下,邱福求战心切,乘胜过河。过河之后,抓到了一个间谍。这间谍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给邱福指了个错路,说本雅失里已经向北跑了。邱福也不考虑考虑,就轻信了这个间谍的话,不等大军全部集结,就带着千余骑兵抢先往前冲,其他将领没办法,也只能跟着仓促跟进。
谁能想到,这一冲就冲进了鞑靼部的包围圈。这下可惨了,明军被打得晕头转向。王聪倒是英勇,试图突围,结果战死了。邱福、霍亲、王忠、李远等人被俘虏后也惨遭杀害,10 万明军就这样全军覆没了。这消息传到北京,朱棣简直气炸了,当即决定要亲自率军出征,给这些蒙古人一点颜色瞧瞧。
除了胪朐河之役,朵颜三卫的遭遇也让人唏嘘不已。朵颜三卫原本是蒙古兀良哈部,在靖难之役中,他们投靠了朱棣,还帮着朱棣立下了不少战功。朱棣当上皇帝后,也给了朵颜三卫不少好处,把大宁一带的土地赐给了他们。
但后来,朵颜三卫可能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开始不安分起来。他们不仅和其他蒙古部落勾勾搭搭,还时不时地侵扰明朝边境。这朱棣哪能忍啊,心想我当初对你们这么好,你们现在居然敢背叛我。于是,在后续的军事行动中,朱棣就开始对朵颜三卫下手了。在一系列的战斗中,朵颜三卫被明朝军队狠狠地教训了一番,曾经的威风不再,最终也走向了衰败。
朱棣扫北的这段历史,充满了血腥与残酷。无论是 10 万明军在胪朐河之役中的全军覆没,还是朵颜三卫被明朝反杀,都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无情。这场战争不仅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对明朝的军事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那就动动你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下,保准你往后的日子财源广进,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