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算不算烂尾?
迪丽瓦拉
2025-09-01 02:03:51
0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也诞生了很多我们熟悉的典故,比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那么三国演义小说虽然精彩,但我们知道三国演义小说在关羽与诸葛亮死后情节之上已不如之前精彩,那么三国演义小说算不算烂尾的小说那?

首先三国演义小说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终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

其中如前33回的主要内容是汉末的群雄争霸,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与官渡之战为主线,矛盾的焦点是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的斗争,作者对二人作了多方面对比,重点则是对兴亡教训的总结,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这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

34回到104回 赤壁之战一直到诸葛亮病逝、魏、蜀、吴三家之内的合作斗争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空城计,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形成一个三国争霸的局面,

最后15回到《三国演义》的后期,作者只用了15回,写了46年的事情发展,那已经是三国末世,还主要是魏蜀的决战,偶尔穿插东吴的事情设置独立章回来讲一下。那个时代就更不容易了,蜀国姜维九伐中原,而十五回九次都讲了,确实不容易。

而姜维能用的人都是以前时代剩下的,都成为老头的廖化,张翼。三国后期的绝对主角可以说是姜维了,说白了后三国是姜维一人的表演秀。东吴的事情基本上是老将丁奉摆平,描写东吴就是为了写丁奉的。魏国倒是人才很多,邓艾,钟会等出类拔萃。还有文鸯这种少有的在三国后期给人眼前一亮。十五回要讲四十多年的东西,虽然没有耐心,但是毕竟还是要完结的,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笔力,十五回讲46年的事件,竟然没有写崩掉。还能写的相对精彩,确实挺厉害。

我们后人看到这本《三国演义》的时候,看到关羽失荆州被杀或者诸葛亮五丈原时候 或许都会出现看不下去了,但是或许也能体会到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感伤。我估计《三国演义》最后一个字写完,作者也是长舒一口气:终于写完了

作者写陶谦三让徐州,作者写刘安杀妻予食,作者写冒险携民渡江,作者写摔阿斗安子龙之心的玄德公,在为云长报仇不成之后,魂归白帝。

作者写急公好义,作者写斩颜良诛文丑,作者写过五关斩六将,作者写单刀赴会,作者写威震华夏水淹七军的关羽关云长,最后竟然死于小人之手,将士自尽,赤兔绝食。

作者写三顾茅庐,告别了妻子老父、出山受累,作者写火烧新野,作者写舌战群儒,作者写七星坛借风,作者写取西蜀定南蛮,作者写六出祁山呕心沥血的诸葛孔明,在作者那句交待其弟诸葛均的“勿要荒芜田地,等我归来”中,星夜秋风,逝于五丈原军中。

作者写七进七出长坂神勇,截江救阿斗,随军定川中,一生几无败绩的子龙将军,看着作者身边的主公、关二哥,张三哥,都走了。

作者一个人陪着军师,依然坚持着匡扶汉室北定中原的使命,结果功败垂成,死前也没有看到那一天。

就连“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戎马一生,南征北战无数次生死之间,到死也未能完成作者“天下归心”的宏愿。

在这趟乱世之行开始时乘云上天的这些英雄,都随着《三国演义》的这大半本内容,逝去了。到《三国演义》的后期,准确说应该是“三国”这段时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些英雄枭雄,大多已经凋零了。

《三国演义》,何谓“三国”。准确说,应该是魏蜀吴鼎立的这段时期才是真正的三国。那魏蜀吴又来自谁呢,曹、刘、孙。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花长篇去讲三分归晋呢。

但是开篇从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讲起,能更好地将每个英雄的路线讲得清楚,其中许多故事也值得下笔描写而已。到后期先灭蜀再灭吴,其实都已经不能算作三国时期。当时晋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能力,再也不是群雄逐鹿时一名将一谋士便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互相博弈以争天下的时代了。

期望着小说处处都是高潮,到结尾了再来一个高潮,然后给你一个英雄式的或者开放式的结局,那种本就不是三国演义的风格。小说第1回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第37回刘备“一顾茅庐”时遇到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崔又谈论了汉朝四百年的“治乱”:“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沫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2019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而小说《三国演义》本身,就是演义了汉末“由乱入治”的天下大势。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为了总结历史的兴衰规律。或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种历史循环论或是宿命论的思想。

任何跨越一代人以上的乱世争霸史,只要经历了由乱而治的过程,写到后来都不免以平淡结尾。能让文学作品出彩的,只有冲突,三国演义最出彩的不是政治权谋,而是军事冲突,以及在军事冲突中大放异彩、各显神通的英雄们。乱世出英雄而英雄平乱世。三国的英雄是人不是神,有寿命的限制,因此《三国演义》的烂尾,不能怪罗贯中怠工,只怪这个时代太长,它没能像《水浒传》一样在一代英雄们的寿限之内结束,其精彩在英雄们老去时就已不可避免地完结,只留下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自从刘备三度亲访诸葛亮的茅庐,诸葛亮便果断投身于蜀汉的发展,毫无疑问地成为其主要领导者。他满怀憧憬地...
原创 清... 说到清朝的历史,不得不提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明朝时期...
原创 大... 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然而,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原创 细... 1997年播出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可以说是风靡一时,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剧中的两位主演...
原创 明... 在明朝历史上,有两次决定性的大败,它们对明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别是土木堡之变和萨尔浒之战。这...
原创 朱... 朱允炆能够成为皇帝,无疑得益于朱元璋的支持,这背后更是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策。 一、朱标去世...
原创 明... 自古皇室就充满了神秘与诡异的现象。历朝历代,每一座皇宫都弥漫着庄严的气息,背后隐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秘...
原创 明... 明朝的朝堂制度,相较于之前的王朝,有了显著的改进与变化。首先,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得皇帝能够一手掌控整...
原创 诸... 在白帝城,刘备临终托孤时,饱含深情地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
原创 如... 引言: 公元219年7月至12月,在襄樊地区爆发了一场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战役。这场战斗的主要指挥...
原创 以...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肯定知道书中有个非常著名的故事,那就是诸葛亮智退五路兵。故事的背景是刘备去世后...
原创 嗜... 在影视剧中,朱元璋的形象往往被塑造成一个嗜杀成性的帝王。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继位,他不遗余力地...
原创 汉... 常言道:“自古乱世出英雄”,这一说法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是成立的。然而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些能力...
原创 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历史上一直被人们称为冷酷无情、好杀成性。从1368年登基以来,朱元璋对待自己的大...
原创 李... 导语:提到中国历史上的“战神”,我们通常会想到像吕尚、白起、霍去病这些经历了无数战斗的大将,他们或许...
原创 秦... 一、地理格局:关中锁钥与战略纵深的双重优势 秦国位于关中平原,这一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天赐的“战略要...
原创 消...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时代,其疆域曾达到历史上最广阔的程度。在元朝的统治下,除了几个重要的汗...
原创 他... 历史上,他是曹操麾下的一位杰出将领,令刘备心生忌惮,直到他膝盖中了一支致命的箭。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医...
原创 诸... 纵观三国的风云变幻,若要问谁是那个经天纬地的杰出人才,恐怕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将“诸葛亮”推为首位。...
原创 晚...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照相技术的引入,北京城中的皇族与贵族们逐渐开始流行拍照留念的风潮。尽管当时照相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