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历史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坐拥人间财富,一顿饭就要消费个上千两,百人伺候,因为这种特权如果有那个皇帝节俭是可以留些美名的,比如隋朝的杨坚就因为节俭百姓爱戴,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节俭可谓第一,但是却被人看做了吝啬。
清朝经历几代后,到了道光这一代,吏治腐败农民起义四起。因为军费的大幅上涨,清朝的国库频频告急,面对这样的局面道光皇帝心急啊,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最直接的办法节约。
清朝有这么一条祖制,永不加赋,也就是不论什么时候,税收都是固定的,在收入这一块很难有大的改变,而且清朝特有的政策重农轻商并闭关锁国,想用经济手段增加国家收入是不现实的,既然不能开源只能首先节流。
既然要做,就要从我做起,道光首先将宫廷的开支从四十万两降到二十万两。自己用的笔墨全部换成普通品。并且规定除太后、皇帝、皇后外,其他所有人在不是节庆的日子,不能吃肉、不能化妆、不能穿着亮丽。道光也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每日四菜一汤,试想那个皇帝不是吃饭上百道菜。
道光的另外一种节俭,就是即使衣服打了补丁也不会丢,后来成为了一种爱好只穿有补丁的衣服,因为这个爱好,下人们光给衣服打补丁,就要花几两银子的成本,都不如直接买衣服来的节省,而且整个朝堂全是以穿补丁衣服为荣。
因为道光的节俭,也确实改变了一下清朝的风气,不过有些事做的过头了,该花的钱你不肯花,就容易招来一些麻烦。
西域张格尔叛乱,得到英国人支持后,嚣张的认为自己可以割据西域,只是没想到清朝带了一万多的军队,就将张格尔生擒,带回北京处死轻松平定叛乱,剿灭叛乱这回京肯定会得到厚赏,就在献俘仪式上,道光是十分激动的,当即宣布犒赏三军,可当将士们打开改制后,发现这所谓的犒赏宴,无酒无肉依稀可见的几根菜叶,没错只是每人一碗清汤面。
当时的将军长龄看到这个场面,也是楞在当场,如果任由发展下去,将士们兵变是肯定的,战士在前方买命,有功不赏且不说,就这样的饭肯定是要激发兵变的,无奈只能自掏腰包,重新置办了酒席,才平息了一场兵变。道光后来把新疆布防的一万八千缩编成6000.
在鸦片战争爆发后,臣子上奏,要求道光拨款建设海防,这事被直接否了,后来才有了外军在海域上的无敌,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签的道光肉痛。
作为皇帝,生活稍微奢侈些,无可厚非,只要你能让人民富裕,吃什么百姓是不会在意的,如果只是一味节俭,那节俭就毫无意义,只能招来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