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战斗英雄,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有一件事甚至是让人难以置信,那就是一位司号员,仅凭一阵号声,就吓退了英军一个营的进攻。
这位了不起的司号员叫郑起,他是黑龙江海伦人,1946年,14岁的郑起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当时上级看他年纪小身体瘦弱,就让他到团部去担任卫生员和理发员,这是出于对他的照顾。
可是郑起却坚持要去号兵班,那个年代军号是部队之间重要的联络工具,当号兵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每次冲锋时,号兵都是第一个跳出战壕,在战场上号兵、轻重机枪手和指战员都是敌人重点击杀的目标。
上级看他坚持要当号兵,就同意了他的申请,之后郑起苦练吹号,通过苦练他把每个音符都熟练掌握了,后来他随部队参加战斗,1948年10月1日,在进攻锦州北面重镇义县的战斗中,郑起差点牺牲。
当时指挥员一声令下,郑起不顾枪林弹雨,艰难地爬上屋顶吹起了冲锋号,这样能更好的让冲锋号传遍战场,没想到敌人的一发迫击炮炮弹打来,弹片从他的左耳下部贯穿,幸运的是没有伤及大脑。
伤愈之后郑起重新回到部队,继续跟随队伍转战南北,新中国建立后,抗美援朝打响,郑起成为了志愿军第39军116师第347团第7连的司号员,1951年1月3日,天寒地冻的时候,他们奉命穿插。
任务是阻击攻占并坚守汉城以北40公里处的釜谷里,当时联合国军的英军第29旅来复枪团占据釜谷里一线,掩护联合国军主力向南撤退,在这样的情况下郑起所在的7连和英军来复枪团打了起来。
当时郑起所在的7连仅有83人,敌人的来复枪团则又整整两个营的兵力,武器也优于我军,7连攻占了釜谷里的南山阵地之后,英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激战了一天一夜敌人始终无法突破7连的防守。
随后志愿军出现了大量的减员,先是指导员张鼎牺牲,随后几个排长也牺牲了,连长厉凤堂腹部受伤严重,被警卫员强行背离战场,临走前把自己的手枪给了郑起,让他接着指挥战斗。
当时全连只剩下17人,随后敌人接连发起了三次进攻,全营只剩下7人了,第二天的下午3点,敌人发起冲锋,这一次敌人孤注一掷,以一个营的兵力在6辆坦克的配合下再次发起冲锋。
郑起他们仅剩下几颗手榴弹和一根爆破筒,敌人一旦上来大家就都要牺牲了,阵地也会失守,敌人越来越近,这是郑起急中生智,果断吹起了冲锋号,随着冲锋号的响起,英军竟然调头撤退了。
没想到这最后的号声竟然成了压垮英军的最后一根稻草,英军还以为志愿军要冲锋了,看来英军是被打怕了,英军的这次撤退为志愿军的支援争取了时间,后来援军赶到,大败英军来复枪团。
郑起荣立特等功,授“二级英雄”称号,1952年国庆节前夕,郑起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9月30日,受到了毛主席的邀请参加宴会,宴会上他向毛主席敬酒,受到了毛主席的热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