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发源地在哪里?这里的关键词是“华夏文明”。什么是“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所指的是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所创造的文明。什么是“文明”?“文明”,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华夏族脱离野蛮,从事劳动生活而创建的家族、政权,建造的建筑,使用的工具、语言、文字等文明思想与行为。
现在我们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解答华夏文明发源地在哪里这个问题了。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史料和考古实物资料中寻找。在这方面史料中有许多记载,例如《史记·吴太伯世家》;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的《中国通史》;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等等,里面都涉及到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的问题。这些史料文献,没有实物资料印证。
1958年,甘肃省文管会在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大地湾遗址。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市北部,渭河(古时称“渭水”)支流的葫芦河下游的秦安。秦安是个县城,归属于天水市管辖。
大地湾遗址经过考古专家鉴定,距今约8000年,是我国最早华夏文明的见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例如炭化稷标本等;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彩陶,如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等;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例如在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等;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中国最早的绘画。
大地湾遗址所出土的这些文物,足以证明:距今约8000年我国开启了华夏文明史,渭水流域应该是我国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渭水,是它的古名,现称渭河。它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天水、陕西关中平原等地,到达渭南的潼关,与黄河相汇。在这里不得不说黄河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
黄河原来叫大河,水质清澈。大河是渭水的支流,也就是说这条河汇入渭水后,往南往东途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后,再汇入渤海。
大地湾出土彩陶
由于地壳运动,鸟鼠山出现了移动,挡住了大河汇入渭水的通道。大河改道往北,去了甘肃,再经由甘肃北,到达内蒙境内。到了内蒙之后又改道往东去了宁夏,从那里又往南,一直到达陕西潼关。
事也凑巧,大河与渭水在潼关又相遇融会在一起了。也就是说,大河历经一个“几”字形的黄土高原,使清澈的水变浑了,变成黄色的了,到了潼关与渭水又相汇了。
此时大河与渭水再次相汇,渭水从这里开始也变成黄颜色的水了。后来,这条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浊河”,汉朝时期,正式称大河为“浊河”了。到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他著述的《汉书·地理志》中,出现了“黄河”两字。这也是“黄河”两字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之中的记载。
根据有关史料和考古实物资料,再通过以上解说,渭水流域才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再翻开中华文明史,可以进一步地说明这个问题。例如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他们都是起源于陕西省关中地区。可以说华夏民族文明,是从渭水流域起始,而黄河又经历甘肃、内蒙、陕西一带的黄土高原,在陕西潼关再次与渭水汇合。因此,我们在黄河流域发现的良渚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文物,在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都能见到,这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先有了大地湾文化,才有的良渚等文化,这也是考古界为什么要分出前后“仰韶文化”之说的根本因由。大地湾文化就属于前“仰韶文化”。
综上所述,华夏文明发源地在渭河流域,具体地点是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遗址,也就是考古界所说的“仰韶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