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瑜死后,为何孙权器重鲁肃,而对庞统弃之如靴,原因不可不知
迪丽瓦拉
2025-09-01 09:03:33
0

汉末军阀割据,魏、蜀、吴三国还未形成鼎足之势前,长江流域两名三国前期著名谋士鲁肃和庞统同在孙权手下做过官,但他两人的遭遇却大不相同。

在周瑜病死后,为何孙权器重并重用鲁肃,而对庞统弃之如靴,使他不得志而投靠刘备,是为什么呢?我们通过正史记载来还原事情的真相!

一、鲁肃

东汉末年,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当时周瑜任居巢长(县令),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借粮,鲁肃毫不犹豫,借给其家中一半余粮大约三千斛米。经此一事,周瑜认为鲁肃是个做大事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相交莫逆的朋友关系。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孙策见面后很欣赏鲁肃的为人。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已经去世,孙权继位。周瑜劝鲁肃留下来,鲁肃从其言。周瑜马上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

孙权立即约见鲁肃,相谈甚欢,鲁肃替其谋划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形势的大战略。

之后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深谋远虑,渐渐得到孙权的重用。

刘表病死之后,曹操大军南下,江东众臣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主张一战,并劝孙权将将在外地练兵的周瑜召回。周瑜归来后,更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授权周瑜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军师),帮助周瑜筹谋划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

赤壁战后,孙权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东汉光武帝时第一功臣)。

周瑜病重,写信给孙权交代后事,推荐鲁肃代替自己。信中说:“当今天下,正值混乱多事,使我日夜忧心,愿陛下预先考虑尚未发生的事,然后才想到安逸享受。现在既然与曹操作对,刘备近在公安,边境附近的百姓尚未归附,应当用良将前往驻守镇抚。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我死后,就没有牵挂了。”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

至此成为孙权手下第一人,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黄龙元年(229年),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过去鲁子敬曾经说道此处,可谓明于事势矣。”

二、庞统

颍川司马徽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俩人相互交谈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赞赏,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之后,在刘表手下做了一郡功曹,刘表死后,其儿降曹,庞统在曹操麾下也做了段时间的官。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顺势占据南郡做了太守,继续征辟庞统做功曹为自己效力。

次年周瑜准备进攻西川,却突然暴病,死于巴丘。庞统为周瑜的主要佐吏,虽然共事时间不长,但也算有知遇之恩,所以庞统亲自送丧至东吴周瑜老家。

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又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因为庞统当时的名气比较大,而且又是送丧的主官,孙权与庞统肯定有过交流,但结果是孙权没有重视他,也没有征用他的想法,之后庞统北归故里。

孙刘联姻后,刘备问孙权借了荆州存身,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对刘备提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官复原职),文臣中的亲密程度只在诸葛亮之下,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由以上二人生平可以看出:

一、孙权器重鲁肃的原因

1、二人性格相互吸引(看对眼来了),第一次见面,二人就“合榻对饮”。之后孙权厚赐鲁肃,让张昭(东吴文臣之首)都嫉妒。

2、周瑜与鲁肃是莫逆之交,他的大力举荐对孙权的影响力非同凡响。

3、鲁肃有大局观(鼎足江东,坐看天下),尤其是赤壁之战前后的谋划,孙权之后当了皇帝都对他的功绩念念不忘。

二、孙权放弃庞统的因由

《三国演义》的影响,让大家对孙权不用庞统有了错误的认知:

1、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编造的庞统的相貌

”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使得孙权见之不喜。其实是完全错误的!正史中没有孙权因为其貌丑而不用的记载。

恰恰相反在蜀志最后一传(

杨戏《季汉辅臣赞》

)里记载:

军师美至,雅气晔晔,致命明主,忠情发臆,惟此义宗,亡身报德。

这是杨戏夸奖庞统的相貌,按照此说法庞统长得绝对不丑。

2、《三国演义》中孙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

演义中庞统骄傲自大,贬低周瑜,得罪了孙权,也是完全错误的!正史中记载庞统善于夸奖别人,而且往往把人夸的不切实际,所以名士都愿意与其交往。

《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於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那孙权不用庞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小编通过史料记载自己分析认为:

1、庞统身在荆州,和当时的江东集团不是一个体系,没有像周瑜这样的大佬为其倾力举荐,自然受到排挤。

2、孙权当时已立足江东,自认为手下的文臣、谋士强过庞统的很多(在当时孙权心目中,强过庞统的比比皆是,如鲁肃、张昭、孙邵、顾雍等),没有什么奇谋大才的中庸之才,不差庞统一人,放弃也就放弃了,并不觉得可惜。

3、孙权性格上不喜庞统夸夸其谈。庞统表现出来的特点,对当时的孙权也起不到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张昭孙策的托孤之臣,东吴政权中唯一被孙权称为“张公”之人,其他都称字或官名,孙邵、顾雍两人为东吴丞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代两百多年中,先后出现了几十位皇后。但带着遗憾而死去的,却只有这么一位。 她不是别人,正是清太祖努...
原创 元... 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两次少数民族统一,分别是元朝和清朝。我们都知道元朝主要的统治者是蒙古族。 这个...
原创 溥... 光绪驾崩后,慈禧以“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名义,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宣统的意思,就是要宣...
原创 清... 在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掌权者为了能够将整个国家完全的掌控在自己手中,大兴农业,...
原创 大... 一半国土险沦丧,这个历史时期出现在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一。当时,中国疆域面临着巨...
原创 原... 有时候国家之间的交往和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一样的,当你强大有钱的时候,身边总是围绕着很多人巴结你,讨好你...
后晋开国功臣桑维翰为何要坚持讨... 五代后唐末年,石敬瑭向契丹称儿,割让“幽云十六州”,致使中原无险可守,中原汉族之后遭受了四百多年的北...
原创 清... 清朝时期,皇帝的后宫妃嫔都住在紫禁城中的东西六宫。可是都说皇帝拥有三千佳丽,这么多人怎么住的下呢? ...
原创 太... 1851年,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天刚破晓,村庄却早已热闹非凡。洪秀全手持一把镰刀,站在两万多名农民的队...
原创 三...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在北方被曹操基本整合完毕,东南又被孙权经营起来的情况下,才在荆州获得了立足之地。 ...
原创 7... 提到民国四大家族,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宋家三姐妹,其中有一句话总结得相当贴切:“大姐爱财,二姐爱国,...
原创 一... 在奉系军阀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并不是因为军事才能而出名,而是凭借自己通过著书赚取收入的方式,...
原创 原... 喵仔爱读史奇闻趣史第四百二十八讲,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已授权“维权骑士”! 导语:天下之...
原创 清... 近代时期的中国,也就是晚清统治时期,备受外国列强的欺辱,领土、资源也被人肆意宰割。清政府因为其错误的...
原创 古... 退休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古代常用“致仕”“告老”“乞骸骨”等词汇来形容...
阿富汗古代和中世纪简史 内部是沙乌·舒贾·乌尔·穆尔克(Shauh Shujah Ool Moolk)宫殿的内部,他是卡布尔...
韩复榘夫人给张宗昌让坐,张随口... 输出靠谱、有料的战争史,欢迎关注“今晚听历史”! (接上文)张宗昌有三个数不清:兵数不清、钱数不清、...
原创 秦...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历史上的皇帝,大多数都对于自己的陵墓格外重视,而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更是...
原创 原...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 由洛阳出发,再到世界瓷都景德镇,途径东方大港,如今终于来到了中国八大古都之...
原创 赵...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时期战火纷飞,不论是《三国演义》的书籍,还是影视剧的播出,让我们对这个时期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