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11年时间,虽然诸葛亮喜欢事必躬亲,但是他提拔和发掘的人才也不少,诸葛亮提拔的人才成为留给刘禅的政治遗产,影响蜀汉长达数十年。
1、王平
王平,一位虽不识字却具备杰出军事才能的将领,其性格温和,与魏延形成鲜明对比。
在街亭之战中,当马谡遭遇张郃重创之际,王平挺身而出,仅凭千余士兵,通过鼓声震慑住了经验丰富的敌将及其庞大的军队,成功带领残部撤回。
此战之后,唯有他受到诸葛亮的表彰并晋升为讨寇将军,直接被封侯,并负责指挥蜀汉精锐部队无当飞军。
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的卤城之战里,王平再次展现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单独守卫南围对抗老对手张郃的同时,协助诸葛亮在北部击败了司马懿的主力部队。
诸葛亮逝世后,王平更是被提升为了安汉将军兼汉中太守,肩负起了保护国家边境的重要职责。
后来还替代了国舅吴懿成为了镇守该地区的主要力量之一,官至镇北大将军。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公元244年发生的兴势之战,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由曹爽率领的十多万大军南下侵扰时,王平凭借不足三万人的力量采取主动出击策略,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有效地阻止了敌军前进的步伐。
可以说,如果没有王平及时果断地采取行动占据关键位置的话,那么这场战斗的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同了。
正是由于像王平这样优秀将领的存在才使得蜀汉北部边疆得以长期安全稳定下来。
2、姜维
姜维,诸葛亮首次北伐时被俘的魏国官员,因其卓越的才能而受到诸葛亮的青睐。
姜维只是一个无功勋的降将,但诸葛亮却迅速提拔他为主管谷物事务的小吏,并赋予奉义将军之职及封侯的荣誉。
诸葛亮不仅赞赏姜维的忠诚勤勉与深思熟虑,而且对他的智慧大加赞赏,甚至让他统领中虎步兵,并晋升为中监军和征西将军。
这样的晋升速度,即便是当年的老将魏延也未能达到。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更是一路高升,历任辅汉将军、镇西大将军、卫将军等要职,并与费祎共同负责尚书台事务。
当费祎离世后,姜维进一步被提升为大将军,肩负起领导整个国家的重任。
在此期间,姜维共发动了十一次北伐行动,继承了诸葛亮的军事遗志,成为蜀汉后期不可或缺的军事支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来自魏国的降将最终成为了最接近诸葛亮精神的人物。
然而,在面对魏国即将发起的攻势时,姜维虽然及时向朝廷报告了敌情,但由于黄皓通过占卜得出的结论认为不会发生战争,导致国家未能提前做好准备。
邓艾出奇制胜地穿越阴平小道,攻陷成都,姜维曾试图利用钟会的力量复兴汉朝,但遗憾的是失败了并被杀害。
姜维作为诸葛亮发掘培养起来的杰出军事人才,在蜀汉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3、蒋琬
刘备对蒋琬起初并无太多好感,后者在担任广都县长期间因疏于政务且酗酒而面临被处死的危机。
幸亏诸葛亮及时求情,认为蒋琬如同庞统般是国之栋梁,刘备这才赦免了他。
在刘备晚年,蒋琬并未获得重用,只是担任了尚书郎一职。
直到刘备去世后,随着刘禅登基及诸葛亮开始全面主持朝政,蒋琬逐渐得到了提升的机会,从一名普通办事员成长为丞相府参军。
到了诸葛亮执政的第八个年头,蒋琬更是被晋升为丞相府长史兼抚军将军,成为了丞相府的核心成员之一。
诸葛亮率军北伐时,蒋琬负责后方补给工作,其表现堪比古代名臣萧何。
诸葛亮将蒋琬视为自己最合适的接班人选,
在刘禅的支持下,蒋琬进一步升任大司马并开府治事,正式接棒诸葛亮,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或许有所不足,但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蒋琬成功地继承了诸葛亮留下的事业,
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为维护蜀汉政权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跻身于历史上著名的“蜀汉四相”之列。
4、费祎
在刘备时代,费祎仅是太子舍人的职位。
诸葛亮掌权后,他得到了极大的重用,接连升任侍中、参军、中护军、丞相府司马等要职。
诸葛亮临终前甚至将费祎定为第二顺位继承人,可见其才能非凡。
费祎为人圆滑,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能够调解官吏间的矛盾。
例如,杨仪与魏延之间的冲突多由他从中斡旋解决,这也是诸葛亮认可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去世后,费祎担任了后军师一职;
蒋琬执政期间,他又担任尚书令并开始实际掌控朝政。
费祎与蒋琬共同成为蜀汉四相之一,当蒋琬离世后,费祎便成为了蜀国政权的领导者。
虽然费祎被诸葛亮指定为继任者,但他对于北伐的态度较为消极,并且一直限制姜维对曹魏的进攻行动。
最终,费祎因魏国降将郭修的背叛而遇刺身亡。
与蒋琬联手治理蜀汉长达十九年之久,为维护蜀汉政治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他们是诸葛亮留给刘禅最宝贵的政治财富。
5、邓芝
在刘备时代,邓芝担任尚书一职。
诸葛亮掌权后,提拔邓芝为中监军及扬武将军,从而使他从文官转变为参与北伐的武将。
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期间,邓芝与赵云共同率领一支部队,通过出箕谷吸引曹真的主力进攻,随后成功撤回汉中。
诸葛亮去世之后,邓艾被任命为前军师、前将军,并获得封侯称号,同时担任江州的都督。
九年后,邓芝升任车骑将军,并被授予假节之职,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他还参与了平定涪陵地区的叛乱。
邓芝、王平和马忠三人被誉为“平安三侯”,他们各自镇守一方,是维护蜀汉边境安全的三大支柱。
6、马忠
在刘备时期,马忠担任汉昌县的县长一职。
刘备对马忠的才能给予了肯定,但并未给予他更重要的职位。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才开始提拔马忠,先是任命他为门下督,后又晋升为牂牁郡太守。
马忠随诸葛亮南征南中,立下了军功。
诸葛亮北伐期间,马忠担任丞相府参军和益州治中从事,并参与了讨伐羌人叛乱的行动。
后来,诸葛亮任命马忠为庲降都督,负责镇守南中地区。
马忠在这个位置上坚守了9年,最终被加封为安南将军。
之后,马忠又跟随费祎参与了兴势之战。
战后,他再次回到南中担任镇守任务。
遗憾的是,马忠在任上不幸去世。
7、张翼
在刘备时期,张翼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诸葛亮掌权后,他先后担任庲降都督和南中郎将,负责镇守南方地区。
诸葛亮北伐时,张翼担任前部都督兼任扶风太守一职。
诸葛亮去世之后,张翼继续担任前领军,并被赐予爵位。
张翼对姜维的北伐持反对态度,但他一直活跃直至蜀汉政权终结,成为了该国晚期的关键军事人物之一。
然而,在钟会发动的叛乱中,张翼不幸遇害。
8、高翔
在刘备时期,高翔的具体职位尚未明确。
诸葛亮掌权后,他随军北伐并参与了街亭的战役以支援马谡。
之后,高翔担任督前部的职位继续随诸葛亮北伐。
在卤城之战中,与魏延和吴班一同取得了对司马懿的重大胜利,斩获三千甲首。
关于高翔后期的生活和事迹资料不多,但在诸葛亮领导下,他显然是军中的重要将领之一。
9、句扶
句扶是与王平齐名的将领,立有不少军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过,但史书关于他的记载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