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走!”苏联军官大声地呵斥着。
冰天雪地中,一排排敞着军服,戴着歪帽的日本兵,低着头走着。
或许连他们也未曾想到,自己前一刻还在战场上拼杀,下一刻就成了苏联人的俘虏。
曾经,日本举起了法西斯主义的大旗,对他国肆意的发动战争,将侵略战争的战火烧遍了整个中国,然而,1945年,这一切都戛然告终了。
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枚原子弹,随后中苏边境的苏联驻军入东北境内,对盘踞在此的60万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使日军变成了俘虏,之后,这批关东军俘虏被送到了苏联境内,成为了他们的免费劳工。
那么,
苏联是如何俘获日本60万关东军的?这些战俘在苏联过得如何?
近60万日本关东军,沦为阶下囚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将战火烧遍了整个东北地区,不久后,东三省沦陷。
日本人为了统治东北,扶植起了许多伪政府,还打造了
“日满亲善”的假象
,在东北的大街小巷上,到处张贴“中日亲善”的黄色宣传画,画中的内容多为日本官兵来到村庄,给老百姓分食物等画面。
虚伪的日本人,想要用此麻痹国人的意识,从而达到他们的统治目的。
然而,中国人根本不吃日本这一套,人民始终不曾忘记被侵略的耻辱,在14年间,东北的爱国人士组织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等,一直在反抗日军的统治,从未就此屈服。
后来,随着“反法西斯主义”的热潮推行,世界多国联合到了一起,对日本、德国等法西斯主义国家,纷纷宣战。
1945年8月6日、9日,为了促使日军快速的投降,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两枚原子弹,红色火球炸开、蘑菇烟云在天空中腾起时,日本的这两座城市,顷刻间变成了废墟。
苏联见美国出手后,也随之出手,
8月8日,苏联宣布从次日起,对日宣战!
8月9日的零时10分,苏联出动了屯驻边境的160万大军,奔赴东北前线战场作战,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守军,根本没想到苏联大军会来。
此时,苏联刚刚战胜了德国,全军的士气正盛,反观日本,在经历了原子弹的轰炸洗礼、盟国的失败后,士气正是低迷不振之时,许多日本高级军官,脑中想的根本不是战胜他国,而是日本投降后,自己该怎么独善其身。
更何况,苏联这次直接出动了160万大军,从数量上来看,更是日本关东军的两倍多,所以,日本关东军的失败可谓是必然的。
而这一次战争,也被日军称为
“一星期战争”的闹剧
,在苏联发动进攻近一星期后,日本天皇于8月15日在广播中宣布了投降诏书,使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他国土地的美梦,就此破灭。
随着日军的投降,东北大街小巷上虚伪的“中日亲善”贴画全部被揭掉,而“中苏友好”的红色标语,则贴满了大街小巷。
骑着高头大马,背着圆盘式冲锋枪的苏联士兵,押送着这批日本战俘,将他们送上了火车。
昔日傲视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随着日本天皇宣布战败,纷纷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只有成为战俘苟延残喘,以求新的生机。
来到苏联后
押送战俘的火车,环境自然不能和普通的火车比,根据一些亲历者的回忆,火车的车厢是用粗糙的木头钉造而成,外面则被涂成了暗红色,能通风的,只有车厢上部的一个车窗通气孔。
而车内的厕所,则是30厘米的一个小孔,且带有一股怪味,让人难以忍受。
一个车厢内,关押了一百多名战俘,他们就这样拥挤在这样一个狭小、腥臭的车厢内,踏上了前往苏联的路。
此时,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将要面临着什么。
下了火车后,日本战俘被骑马的苏联士兵分批押解,这些苏联士兵身上背的冲锋枪却非摆设所用,根据一些亲历的日本战俘回忆,他们走着走着,不时的能听见自动步枪的声音,这声音令他们不寒而栗,一些跟不上队伍的,老弱病残的战俘,纷纷倒在了路上。
不少日军士兵,回想起他们处理战俘的场景,更觉得自己踏入了地狱,后来,一些日军战俘上了汽船,在船驶入江中时,毫不犹豫的跳了下去寻死。
事实上,在成为苏联俘虏的那一刻,他们几乎没人知道自己的最终目的会是苏联,
许多日本士兵还抱有一丝幻想,相信苏联会按照《波茨坦公告》中所说的那样,“在日军军队完全解除武装后,会被允许返回家乡......”
就连一些押解战俘的苏联官兵,也是这样说的,对于苏联人来说,这个谎言是必要的,试想,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了日本战俘,要他们前去西伯利亚劳改营改造,日本战俘会怎么做?
那一定会引起极大的恐慌,毕竟西伯利亚的温度常年在零下十几度,到了那个地方改造,对日本战俘来说,无疑是噩梦。
早在1945年8月23日,苏联国防委员会便通过了
9898号《关于日军战俘的接收、安置、劳动使用》协议
,在这份文件中,
苏联将近60万关东军战俘,精确到了个位数,把他们分配到了不同的行业中。
“质量最好”的战俘,甚至会被送入斯大林和贝利亚亲自“关怀”的直系收容所,享受与苏联正统古格拉劳改犯一样的待遇(古格拉:负责管理全苏联劳改营的一个机构,可理解为‘劳改营管理总局’)。
令这些日本战俘最为惧怕的,便是苏联的女军医,这些女军医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检查战俘的健康状况,说的是检查健康状况,却是以捏捏肚子上或屁股上的肉,根据表皮的厚度和身体的胖瘦状况,对战俘划分等级。
她们将战俘划分为“三等”,肉多的,看着壮实的战俘,会被分为“一等”战俘,然后被安排从事最重、最累的体力劳动,如伐木、采石、铺设铁轨等。所以,对于这些日本战俘来说,他们最怕的,便是被苏联女军医分为“一等”战俘。
但尽管没被分为“一等”战俘,那些被分为“二等”、“三等”的日本战俘,也没能逃脱苦役的命运,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到了户外的日本战俘为了不使自己的血液冻僵,只得日以继夜的劳动。
虽然1945年9月28日苏联政府通过了《日本战俘粮食供给标准》,但这项标准,在一些战俘营里却没被认真的执行。
根据后来返回日本的战俘:穗苅甲子男,回忆所述,他们一日都未体会过苏联政府的人道关怀,春夏秋冬,每天只吃两顿饭,顿顿都是黑面包与土豆泥,还有半桶水的红茶水或是只带点咸味的菜汤。
每人每天大约只能分配到190克的食物,根本不够成年男子吃,他们为了果腹,甚至会外出捕猎,将野鼠、青蛙、蛇,当做果腹的食物。
在数年的苦役生活中,有的战俘被冻死了、有的被累死了......
一名叫
村山常雄
的战俘,在离开西伯利亚时做了一项数据统计,
在西伯利亚死亡的近五万名战俘中,将校级的死亡人数,只占1.5%,而普通士兵的死亡率却高达90%。
日本天皇的军国主义思想,让上百万青壮年民众参军,却也让这些人,成了皇权政治的牺牲品,死在了异国他乡。
曾经,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在我国建立“731”试验所,不把别国人民的命当回事,如今,也算是自食恶果,相比较而言,苏联人对他们做的,比起他们曾犯下的恶行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这些在苏联劳作的战俘,日本政府并未放弃,一直在想尽办法接他们回国。
最终,在经过大大小小的谈判后,日本政府答应了苏联所提出了7760万美元巨额遣送费,换回了剩余的战俘回国。
日本战俘回国前
曾经,日本共产党领袖德田球暗中向苏联当局提出了一项要求,他告诉苏联当局:
“被俘虏的日本人,如果不经过共产主义的教育,不能回国。”
德田球的这一做派,得到了苏联高层的一致认可。
在遣送日本战俘回国前,苏联开始对他们进行洗脑式的思想教育,并规定,战俘除了必要的工农业劳动外,还要
接受意识形态的改造
。
苏联希望在这批战俘中,培养出坚定的反法西斯分子,并使他们回国后,积极的传播反法西斯思想,改造本国的政治,将法西斯主义彻底根除。
为了做好这些战俘的思想工作,苏联军官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最为常用的,便是单独约谈和集体座谈,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定期的给日本战俘播放影片,发放报纸等物。
在战俘劳改营里,日本战俘很少有娱乐活动,对于苏联军官组织的文艺活动,以及下发的报纸等物,他们都会认真地参与观看。
试想,被关在一个地方,没日没夜地劳作,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忽然有了精神娱乐活动,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而且,苏联给日本战俘洗脑,也是讲究方法的,并不会将共产主义思想明明白白地写在报刊上,他们创刊《日本新闻》,让懂日语的工作人员听日本广播,并进行新闻改写,将新闻制成报纸纷发到各大劳改区。
由于这些新闻都经改写过,所以
里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苏联是民主国家、日苏友好斗争的巨大意义等进行的。
除此之外,各战俘劳改营还成立了战俘民主委员会,里面的委员都由选举产生,当上委员的战俘需要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改造,并且规定,只有具备民主化的人,才被允许回国。
此外,参与政治学习的战俘,待遇也会相对地提高,所以,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日本战俘不得不展开了学习斗争,学习《国家与革命》、《斯大林传》等书籍,并时不时的考试考核成绩。
就这样,合格的日本战俘,被分批遣送回了日本国内,他们回国的列车,挂着“挺近美日反动统治下的日本列岛”等标语牌,在列车归国行进中,会有人再次进行测试,不合格的是不会让他们回国的。
日本昭和天皇
所以,这些日本战俘在归国的途中,也要不断地拿着小册子学习,毕竟谁都不想在这关键时刻出问题而回不了国。
最终,到达的舞鹤港的日本战俘,高声地唱着《红旗歌》、《国际歌》下船,回到了日本,结束了他们异国的流浪旅行。
曾经,日本侵犯他国,犯下了累累罪行,不知道当时的天皇有没有想过,日本士兵也会成为他国的俘虏、劳工,为日本侵略他国的行为而赎罪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