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位于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南部,三面临海,北面与朝鲜相邻,占地面积约为朝鲜半岛的一半,总人口约为五千万人。
朝鲜在近代也遭受了日本的侵略,经过了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才摆脱了日本殖民地的称呼。赶走了侵略者后朝鲜半岛的南端成立了韩国,朝鲜半岛的北端成立了朝鲜。在二十世纪初二十一世纪末,韩国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甚至被公认为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然而,除了经济有所发展外,韩国并没有太多亮眼的的表现。以致于很多人对于韩国的第一印象都是他们的自信,他们的这种自信不是给予自己国家的实力和民族的文化,而是基于他们的想象力。这是一种迷之自信。
在经年累月的熏陶下,韩国人已经将这种迷之自信刻画在心里了。他们不仅说中国的孔子是韩国的,还敢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韩国的。他们在嘴上“抢夺”了很多别的国家的文化,但在真正打仗时却没有任何建树。
韩国评出“亚洲第一战神”
韩国地少民寡,从古代一直到现代基本都在不断地挨打。在旧时,韩国的前身朝鲜王朝就一直奉中国为宗主国,每年都向中国缴纳大量贡品以求得宗主国的庇护。
然而,
韩国人再次发挥迷之自信,完全不顾自己历朝历代战争的战争史实,竟然公然将自己国家的“李舜臣”评为了“亚洲第一战神”。
而对于韩国的这一说法,中国和日本都是不认的,一些日本专家甚至对于韩国的这一大言不惭地充满了鄙夷。
李舜臣于嘉靖二十四年生于朝鲜首都汉城,李家世代在朝鲜王朝为官,李舜臣的祖先中还有一位在高丽时代官至中郎将。在他出生的时期,李家已经有了没落的景象。
李舜臣少年时期就一边学文,一边学武,等到他二十多岁时已经熟读了《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兵书,并且武艺也十分出众,李舜臣还尤其擅长射箭。为了振兴家族,报效国家,李舜臣参加了武科考试,却不慎在考场受伤,没有如愿中举。
伤势养好后,李舜臣再次参加武科考试,终于中举成了一位武将。李舜臣从军后最主要的功绩有两个,
一是改造龟船,二是抗击日军。
韩国人对李舜臣的事迹大吹特吹,甚至不惜将其捧为“亚洲第一战神”,但实际上李舜臣最多只能算“朝鲜王朝战神”,在亚洲并没有多大的名气。
只不过李舜臣是韩国历史上少有的,有优秀军事才能的人才,所以才被评为所谓的“亚洲第一战神”。
韩国战争史上有一个显著特点,胜利总是会被大书特书,而失败总会被一语带过。失败是微不足道的,胜利才是韩国战争史的主调。
李舜臣的事迹就在韩国人的过分夸大下面目全非,
韩国人说龟船是李舜臣制造的,实际上李舜臣只是在训练水师时对龟船进行了一番改造,龟船早在一百年前就诞生了。
至于抗击日本的功绩,李舜臣确实为朝鲜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没有李舜臣的英勇作战朝鲜王朝可能直接就覆灭了,但真正击溃日军的还是明朝水师。
日军来犯
日本人对韩国将李舜臣评为“亚洲第一战神”一事十分鄙夷,因为在李舜臣同时代日本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人物,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为了对外扩张并开始对朝鲜王朝发动战争,日军与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师交战多次,双方在海战中互有胜负,然而这些胜负并没有左右大局的结果。
李舜臣处于弱势,日本水师不仅船只多,而且对当地的水域十分熟悉。为了阻止日军水师登路本土,李舜臣故意引诱日本水师在水域开阔的闲山岛打了一场歼灭战。
双方在海面上打了一天一夜,炮声和火光就没有停止过,最终李舜臣成功赢得了这次歼灭战的胜利,日本水师残留的舰队全部撤退。这一仗振奋了朝鲜王朝的士气,严重挫败了日军想要一举突破朝鲜海域封锁线的野心。
然而,这一次与李舜臣交锋的并不是日军主力。
但在后世,韩国人却将这次海战的战果夸大了好几倍。只听战果能让人以为李舜臣一仗就把日本打趴下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场局部作战。
李舜臣挡住了日军的进攻,但经过多次的战斗他自身的伤亡也不小,水师舰船消耗殆尽,如果不是李舜臣坚持,朝鲜水师恐怕早已被裁撤了。
主力是明军
面对无法力敌的敌人,朝鲜王朝最终选择了求助宗主国——明朝。
当时正值万历年间,面对危局,朝鲜国主于万历二十年上书请求明军相助。
7月,明军先锋戴朝弃、史儒率军出征。
全军约有四万五千人,各类舰船约有五百余艘,其中大都是大中型战舰。而李舜臣手下的舰队最少时只有十二艘舰船,决战之前朝鲜水师只有一支龟船舰队可以一用
。
明军主力与日军主力在朝鲜露梁水域展开了决战,一千多艘舰艇在这片海域厮杀。战斗刚一开始明军就利用火炮优势痛击了日军水师,双方主力经过一番激烈交战最终明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日军舰队仓皇逃窜,朝鲜水师配合明军追击日军。在追击过程中李舜臣不幸被击伤,受伤严重,但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依然下令继续追击。这一仗过后,日军再没有能力继续扩张,明朝和朝鲜王朝的隐患就此消除。
小结:
李舜臣可以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是那个时代朝鲜王朝的顶梁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但韩国评价他为“亚洲第一战神”实在是自视甚高,李舜臣根本不是日本水师的对手,若不是中国明军水师相助,朝鲜早就被日军占领了。难怪对于韩国的说法日本专家鄙夷,中国人笑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