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史:多铎36岁病逝,带走多尔衮称帝的希望
迪丽瓦拉
2025-09-01 15:34:37
0

1649年,豫亲王多铎病逝,年仅36岁。多尔衮大哭,匆忙带兵从大同返回,身着素衣进入京师,扶柩痛哭,兄弟之情可见一斑。

多尔衮奋斗一生,手握重兵,却无缘继承大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多铎英年早逝,带走了多尔衮称帝的希望。

多铎,努尔哈赤的第15子,骁勇善战,深受父亲喜爱。努尔哈赤时代,多铎的地位比兄长多尔衮高,麾下牛录也最多,有35牛录。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在清朝初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其中,多尔衮、多铎关系密切,是一条战线的盟友;阿济格年纪大,桀骜不驯,跟兄弟关系一般。

1644年,睿亲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随即以阿济格、多铎分兵征讨各路诸侯,夺取天下,问鼎中原。

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李自成、张献忠被剿灭。南明内部相互倾轧,彼此拆台,在清军的打击下,溃不成军。

形势一片大好,多尔衮威望高涨,同样是摄政王的济尔哈朗如同“虚设”。清朝军政事务,多尔衮说了算。

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给母亲阿巴亥追封“皇后”,还把皇帝的玉玺拿回府上。一时间,睿亲王府就是朝廷,文武官员汇报工作,只需来王府即可。

登上皇帝宝座,多尔衮准备了很久,也下定了决心。多尔衮决定推翻“崇政殿决议”,不当周公,要做燕王朱棣,夺取侄子福临的皇位。

多尔衮准备充分,但豫亲王多铎染上天花,突然病逝,带走了多尔衮称帝的希望。多铎病逝,多尔衮获胜的概率大大降低。

八旗制度下,清朝的军队由各位旗主掌握。单纯看“单旗”的力量,多铎的镶白旗实力最强悍。

多铎的镶白旗,前身是正黄旗,是努尔哈赤的亲兵卫队。努尔哈赤晚年,让多铎接管正黄旗,努尔哈赤的亲兵,也由多铎打理。

努尔哈赤死后,手中的20牛录,一起给了多铎。如此,多铎便拥有35牛录,是八旗中最强大的部分。

代善手握正红旗、镶红旗,合两旗的力量,比多铎强。但是,正红旗、镶红旗单独出列,比不上多铎的镶白旗。

多铎麾下兵马众多,皇太极十分忌惮,对八旗做了调整。几次调整后,多铎的正黄旗,变成了镶白旗;颜色变化,人群构成不变,多铎依然很强。

满洲八旗,还得看镶白旗。山海关之战、潼关之战、河南之战、扬州之战,都是镶白旗打头阵,无坚不摧。

多铎麾下兵马众多,本人战斗力强悍,实力不容小觑。乾隆评价:开国诸王,豫亲王多铎的战功最显赫。

李自成的主力,南明的精锐,都是多铎带兵去消灭。凭借显赫战功,多铎册封“辅政叔德豫亲王”,成为仅次于多尔衮的二号人物。

如前所述,阿济格年纪大,桀骜不驯,跟兄弟关系一般。阿济格纵容士兵劫掠,还想当摄政王,多尔衮大怒,废了他英亲王的爵位。

多尔衮、多铎则是铁杆兄弟,关系非常好,情同手足。清朝初年,内部相互倾轧,多铎是坚定站在多尔衮一边,支持兄长。

1643年,皇太极病逝,多尔衮、豪格争夺皇位,崇政殿上剑拔弩张。多铎率先发言,建议让睿智的多尔衮当皇帝,继承太宗的事业。

多铎摆出事实,从军功、理政、带兵等角度分析,认为多尔衮是最佳人选。可惜,两黄旗坚决反对,索尼、鳌拜手握佩刀,准备决战,多尔衮没有表态。

无论怎样,多铎敢于表态,就是对多尔衮最大的支持。要知道,八旗中,有6旗支持皇子继位;多铎建议多尔衮继位,是冒着八旗决裂的风险,但他不在乎。

清军入关后,两白旗、两黄旗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圈地问题”上相互攻击,甚至出现械斗,成为清朝初年的一大特色。

“圈地之争”,多铎支持多尔衮,公开偏袒两白旗,断了驻守河南的两黄旗将士的饷银,事情闹到孝庄太后哪里。

随着矛盾激化,多铎找来何洛会、谭泰,建议多尔衮以“调解圈地”为由,俢筑永平城,随时攻入京师,取代顺治帝。

麾下兵马众多,能力强悍,对兄长又忠心耿耿,还是清朝的二号人物,多铎是多尔衮称帝的依靠。

有多铎在,即便八旗勋贵反对,多尔衮也有把握击败各路对手,坐稳皇位。但是,多铎病逝,带走了多尔衮的希望。

多铎能力强,豫亲王又是“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换句话说,多铎死后,镶白旗旗主由儿子继承,多铎家族还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多尼,多铎的儿子,继承豫亲王爵位,也是支持多尔衮。问题是,多尼能力一般,碌碌无为,没有遗传父亲丝毫的军政素养。

多尼的支持,仅限于“口号”。至于阿济格,没有惹事已经是万幸,多尔衮从不希望这位兄长能给自己助力。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不顾自己人缘太差,居然想当摄政王。顺治大怒,将阿济格及其儿子劳亲一块处死。

1649年,多铎染上天花而死,年仅36岁。此时多尔衮正率领8位王爷,6万大军攻打大同,讨伐姜瓖,战事焦灼,八旗进攻受挫。

闻知多铎病危,多尔衮急忙赶回。抵达居庸关时,多铎病逝消息传来,多尔衮号啕大哭,换上素衣,奔向京师。

多尔衮来到豫亲王府,扶柩痛哭,差点昏迷过去,兄弟之情可见一斑。多铎病逝,多尔衮一度消沉。

1650年,多尔衮外出打猎,在古北口坠落马下,受了重伤,不治身亡。顺治很伤心,亲自迎接灵柩,追封“成宗”。

三个月后,顺治秋后算账,处死多尔衮的亲信谭泰、刚林、巩岱阿等三十几人,并掘墓开棺,剥夺宗籍。

乾隆继位后,恢复多尔衮的爵位、宗籍。多铎也恢复豫亲王爵位,子孙后代继承。

参考书目:《清史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自古以来,人们最厌恶的行为就是背叛,尤其是在爱情和婚姻里,最恨的就是背叛。在如今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
原创 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清廷大惊之下,由摄政王载沣和隆裕皇太后代替5岁的溥仪发了《罪...
原创 老... 福建官场:权力与阶层的博弈 “从福建的这张官场照片中能看出什么?” “嘿,咱们把目光从山东街头移开,...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 4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浙江杭州良渚召开,来自60余个国家和...
八天探秘南非:一场与野性和本真... 踏上南非的土地,便如同打开了一本厚重而精彩的百科全书。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故事,每一种体验都让人...
原创 林... 1949年春,渡江战役的硝烟刚刚弥漫,伴随着中国历史的一次重要转折,一支崭新的力量悄然崛起——华东军...
原创 历...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皇太子这一职务往往是被人们忽略的,但它却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与命运。一个国之储君,肩...
《帛书传奇》解密“汉代地下图书... 1971年底,湖南长沙浏阳河畔,一次地下防空洞的挖掘作业,意外唤醒了沉睡两千多年的一处古墓群,后被定...
原创 同... 清代的巡抚和侍郎从级别上看都是高级官员,但职位有所不同,巡抚是地方主官,俗称“封疆大吏”,通常掌管一...
原创 赫... 导语:对于熟悉清朝历史的读者来说,或许“孝庄”这个名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她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太后,同时...
原创 日... 在现代社会中,世界上还是有着不少的国家存在着王室,这些王室成员在他们国家还是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平时的...
全国十大!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何以... 4月24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揭晓,“安徽淮南武王...
原创 美... 五角大楼刚吹完“全球霸权坚如磐石”的牛,转头就被自家智库打脸——2025年最新报告显示:美军现役航母...
原创 蜀... 用一个词形容后期的蜀汉那就是"凋零",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机智多谋就不...
原创 什... 隋文帝杨坚竟是周文王姬昌的五十二世孙!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63岁)...
原创 明... 明朝禁宫一向讳莫如深,根《明史》记载,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一四七七年),京城、禁宫相继出现“妖狐夜...
原创 诸... 大家好,本期来讲一下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为什么未能统一天下?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十四讲... 4月24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主办的“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十四讲在镇...
南海沉船考古:青花瓷如何打捞出... Exploring the Sunken Treasures of the South China ...
文物普查丨一文读懂第四次全国文...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