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春天一到,周围朋友圈就被各种赏花美颜照、网红打卡照刷屏。但你知道吗?早在千年前的宋朝,古人的春游就已经玩出了新花样。
宋朝人的春游,可不是我们现代人“拍拍照、打打卡”的敷衍模式。他们的春游那可是全民狂欢。宋朝人将清明祭祖变成人野外聚餐,扫墓的同时顺便看一看艺术展览,就连皇帝都要参与其中。宋朝人的春季游玩,藏着无数现代人早已丢失的浪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宋朝,看看这些会玩的宋朝人是如何春游的。
北宋汴京的清明节,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写道:"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你绝对不敢现象,本应肃穆的祭祖扫墓,硬是被宋朝人玩成了大型户外聚餐。
就连大宋皇家都要参加,据记载,皇宫会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提前半个月派出车队前往陵园布置安排,等到清明一到,宗室贵族们则分头祭拜各处皇陵。而普通百姓、文人墨客带着酒食、邀上歌伎,在坟头旁的桃李树下摆开宴席。城门的纸马铺都当街摆卖,用纸卷曲折叠成楼阁的形状,把严肃的清明节变成了一场艺术展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就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盛况,画中500多个人物把汴河两岸挤得水泄不通。有人牵着马匹准备远行,有人扛着食盒匆匆赶路,还有人在河边酒肆推杯换盏。谁能想到,这幅被后世奉为经典的画作,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春游。
如果说北宋的清明春游还算比较克制,那么南宋临安的西湖春游简直就是疯狂。周密在《武林旧事》里描述的场景:"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西湖岸边挤到没地方下脚,湖面上的船多到堵船。放到如今妥妥超越五一黄金周。
更绝的是各种即兴表演。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里记载,苏堤一带"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撤沙、吞刀、吐火、跃圈、觔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吞火吐刀的江湖艺人、翻跟斗的杂技演员、驯兽表演...。这哪是春游,分明是宋朝版音乐节!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玩嗨了的游客常常"日暮忘返",直到月上柳梢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回家的队伍更是壮观:男的骑马,女的坐轿,仆人们挑着木鱼、龙船、花篮等战利品,活像刚血拼完的购物团。难怪诗人吴惟信要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春游的疯狂劲儿,连黄莺都得等人类玩够了才能回巢。
你以为宋朝人春游只会吃吃喝喝?太小看宋朝人了!他们的户外运动项目可谓壮观无比。
最热闹的还属皇家的节目,"金明池"作为军事禁区,在这个时候也对外开放。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三月,这里就会变成宋朝的迪尼斯乐园。其中最吸睛的节目是"水秋千",士兵们在船尾架起几丈高的秋千,表演者荡到最高点时突然腾空,在空中连翻几个跟头后扎入水中,像极了水上蹦极。
同样精彩的还有马球项目,马球是宋朝贵族最爱的项目之一,《宋史》里记载过宋太宗亲自下场开球的场面。更让人意外的是"捶丸",一种用木杖击打实心球的游戏,规则和现代高尔夫非常相似。大艺术家宋徽宗甚至用黄金美玉装饰球杆,活脱脱一个古代高尔夫发烧友。
最亲民的当属蹴鞠。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整个大宋都为宋朝版足球疯狂。民间还有"齐云社"这样的足球俱乐部,少女们也会参与。用今天的话说,宋朝实现了真正的全民足球运动。
为什么宋朝人能把春游玩得这么花样百出?或许这就是宋朝人独特的生活哲学智慧。
宋朝人认为扫墓时的肃穆与踏青时的欢腾并不矛盾,他们觉得"该哭时哭,该玩时玩",宋朝人在追思先人的同时,也不忘享受当下。
《武林旧事》里记载,西湖边"公子王孙富室骄民"与普通市民摩肩接踵。这种难得的平等氛围,使得贵族与百姓同赏一片春光。
最重要的还是宋朝人对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宋朝文的人认为轿子"以人代畜"有辱尊严,他们宁愿步行踏青,抑或骑马远行,他们会在野餐时带上炭火温酒,侍从们扛着交椅、食盒。他们把户外活动变成大型野炊大排档。这种讲究而不做作的生活态度,让春游从简单的出游升华为一种文化体验。
当我们今天在朋友圈晒春游照片时,或许不会想到,千年前的宋朝人早已把春游玩成了艺术。从清明扫墓的野炊到西湖畔的狂欢,再到全民优体育运动,宋朝人用最生动的方式告诉后人,春天不是用来虚度的,春天是用来狂欢的。
下次春游时,不妨学学宋朝人,带上你的好酒好菜,约上三五好友,在树下摆开龙门阵。像宋朝人那样,全身心地拥抱万物复苏的春季。毕竟,连古人都知道:生活要有仪式感,但仪式不必太严肃。
(全文完)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聊聊
古人如何春游?魏晋版的“网红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