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1年的一个晚上,在般若寺降生了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要比寻常人家的小孩瘦弱一点,因此得名杨坚。
按照《续高僧传》的记载,杨坚出生不久,般若寺就来了一个得道的“仙姑”,法号“智仙”。智仙对杨坚的父亲说,“他有天佛庇佑,你们不用担心”。她给杨坚起了一个小名,那罗延,梵语中意为“金刚不坏”,并提出要亲自抚养。杨坚的父母哪能同意,但是看着小杨坚离开智仙就哭闹不停,也就同意了。
这个故事给杨坚的身世带来了很多神秘色彩,从此杨坚开启了自己的一代传奇。
从东汉末年开始到隋唐初年这四百年的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虽然司马炎曾经短暂统一,但是西晋只是把中国的领土看起来统一,并没有形成一套配套的制度,导致中原大地内耗严重,五胡乱华,开始了更严重的乱世。
而现在,这个能带来大一统的男人降世了,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杨坚。
杨坚的父亲杨忠,北周的开国功臣,官拜柱国大将军,册封为随国公。
杨忠死后,杨坚袭父亲爵位。又因为杨坚的长女嫁给了周武帝的儿子,地位越来越高。
正所谓“树大招风”,杨坚一路“高升”也遭到了别人的嫉妒,齐王宇文宪就曾对武帝说:“杨坚这个人相貌不寻常,必定不会久居人下,应该早早除掉他”,杨坚知道了以后行事低调。
建德六年(577年),杨坚跟随周武帝灭掉北齐,占领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统一了北方。
周武帝去世后,太子宇文赟继位为周宣帝。太子升级皇上,太子妃升为皇后,杨坚就成了周宣帝的岳父,还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但是随着杨坚的势力越来越大,周宣帝也越来越忌惮。周宣帝也将对杨坚的不满发泄到皇后杨丽华的身上,有一次他竟然对皇后说:“一定要灭你全族”。于是周宣帝召见杨坚并对侍卫说:“如果看到杨坚的脸色有变,就杀了他”。但是杨坚入宫后异常平静,面不改色、心不跳,因此逃过一劫。
劫后重生的杨坚觉得周宣帝早晚会对他下手,于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故意向周宣帝透露他想出藩就职,这样一来他就远离了朝廷,不会对周宣帝构成什么威胁。宇文赟觉得正合我意,所以当即任命杨坚为亳州总管,即刻就藩。这样一来宇文赟就放心了,杨坚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宇文赟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就是放虎归山。
杨坚有一个死党庞晃,就曾劝杨坚就此起兵,但是杨坚以时机不成熟拒绝了他,但是此时的杨坚早就想取而代之。
燕、代是出精兵的地方,今若兴兵动众,天下简直不足以图谋。
杨坚在等,等的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周宣帝不是一个好皇帝,早在他当太子的时候,王轨等大臣就曾劝谏他的父亲宇文邕废黜太子。宇文邕也曾动过这个心思,但是他发现他的二儿子宇文赞实在也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其他的儿子又太小,所以宇文赟才幸免。
周宣帝当了皇帝以后沉迷酒色,不问朝政。这还不算,他竟然觉得当皇帝没啥意思,于是在大成元年(579年)2月,他不顾大臣反对,把皇位传给了长子宇文阐,当时的宇文阐才六岁。
传位给了儿子,自己就每天泡在后宫,第二年就病逝了。
主少国疑,杨坚的机会来了。
周宣帝的旁边有三个近臣十分信任,刘昉、郑译以及颜之仪,虽然这几个人的官职不高,但是周宣帝对他们言听计从。其中刘昉、郑译这俩人就伪造了诏书让杨坚辅政。
杨坚入朝做了大丞相,施仁政、精简法律、带头节俭,民心归附。接着又接连铲除了赵王、越王、陈王等反对势力,杨坚改朝换代的计划不再有任何障碍。
公元581年,杨坚正式接受周静帝的“禅让”,定国号为“隋”。
正所谓“饱暖思yy”,钱有了,名有了,杨坚的心思也活泛起来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杨坚的正牌夫人独孤皇后,独孤皇后那是跟他形影不离。
必与之同辇而行,至殿阁而止,派宦官跟随而进沟通联络。
俩人每天一块上朝,一块下朝,要是自己没空就派宫女盯梢。
杨坚心里苦啊,这后宫这么多女人一个也不能碰。
皇天不负有心人,趁着宫女换班,杨坚终于逮到了机会,临幸了一位宫女。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二天杨坚就美滋滋地上朝去了,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是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被独孤皇后知道了,趁着杨坚上朝的工夫,把这个宫女打死了。杨坚下朝后,知道了这个消息,顿时就感觉到面子挂不住了,但是他拿这个皇后丝毫没有办法,一气之下,居然离家出走了。
吾贵为天子,却不得自由。
自己骑着马就往山里跑,有一个叫杨素的大臣就追了出去,就劝杨坚。杨坚就坡下驴,回到了宫中。
回到宫中,独孤皇后也向杨坚主动认错,两人和好如初。但是这件事还是在独孤皇后心中留下了阴影,公元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去世,终年59岁。
那一年,杨坚62岁,但他像热恋中的人一样疯狂追忆着他的妻子,每天都失魂落魄。
他命尚书左仆射杨素(也就是宰相)亲自去寻找福地,杨素事必躬亲,杨坚很是感动。甚至在发布表彰他的功勋的时候,为皇后寻找办后事的功劳要盖过了他南征北战、灭陈统一的功劳。因为在隋文帝杨坚看来,独孤皇后就是他一生的事业。
两年后,杨坚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