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来讲一下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为什么未能统一天下?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人物之一,在书中对他描述非常生动形象。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形象。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写诗来描述诸葛亮的功绩,写了一首八阵图,全诗四局,分别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全诗大意为三国能鼎立,诸葛亮有很大功劳,创造了八阵图让诸葛亮成名于世。为能吞并东吴成了他千古的遗憾。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惋惜和难过,因为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梦想。那么当时诸葛亮智慧过人,为什么没有带领蜀国统一天下呢?
第一点原因:荆州当时已经沦陷
荆州对于蜀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就已经在隆中和刘备详细说明了要夺权天下,必须占据荆州。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两次提到了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两处尽显荆州战略位置重要性。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刘备得到汉中和益州后不久,荆州就被魏吴瓜分了,把蜀国挤出了荆州地界了。
蜀国既失去了荆州,就无法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计策,失去了一个重要资源点,国力大大减弱。加上东吴占据荆州之后。蜀国需要严加提防东吴再次进攻蜀地,不得不分兵驻守,本来已经落后的蜀国还要分兵两处,不管是北伐还是南下东吴,取胜的希望都非常小了。
除了蜀国版图上的缩小,在人才补充方面都大大减少了。跟随刘备最早的一批人才大多都是荆州人士,荆州相对益州和汉中来说,人才方面荆州占据绝对优势。蜀国在综合实力下降的情况下,即使是诸葛亮也无法挽回颓势,弥补不了损失荆州造成的影响。
第二点原因:蜀国国力不支持他们这么做
蜀国虽然有匡扶汉室的决心,但是国力并不支持他们这么做。北方曹魏占据天下大半,南方东吴有长江天险,蜀国夹在这两国之间自保尚且不足,并没有实力消灭这两个国家。从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来看,都没能取胜。况且诸葛亮五次北伐,目标并不是直接消灭曹魏,而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式扩大地盘,出天水、陇西这对曹魏没有直接的威胁,但都是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和攻取地盘。因为诸葛亮知道蜀国力量无法一下子消灭曹魏,否则他会效仿韩信的方式,由陈仓入关,寻找曹魏主力进行决战定胜负了。
诸葛亮在北伐期间,虽然有几次进展顺利,但是也遭到了一些大臣的诬陷,说他拥兵自重。诸葛亮是一位忠诚,他为了证明自己,即使前方战事顺利,也不得不撤兵返回成都向蜀后主刘禅禀明情况,让刘禅明辨是非,远小人,亲贤臣。可见当时蜀汉政权内部存在争斗,这也不利于出兵征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虽然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是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太大了,荆州的丢失让他先前的计策落空,刘备出兵东吴惨败让本来已经雪上加霜的蜀汉迎来致命一击,此时的蜀国国力弱,人才少,朝廷内忧外患,即使是诸葛亮也有心无力,无力回天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