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唐的开国战神,一般人能想到十多位。但
真正意义上的战神其实只有两位:一位是李世民,另一位就是李靖。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李世民打下了大唐的北部,而大唐的南部地区基本是由李靖所平定
的。二人打仗风格迥异,一个较为保守,擅长防守反击并与敌方消耗,另一个惯于速战速决,擅长打歼灭战;而李靖正属于后者。当然,这种打法有较高的风险和难度,倘若未能料敌于先,很容易令己方陷入被动境地。
李靖的成名之战是灭南梁萧铣之战
。而当时的主帅是河间王李孝恭,此人是李渊的堂侄。李靖当时为行军总管。由于李孝恭在军旅方面的经历较少,李渊把三军的指挥都交由李靖统领。这与
解放战争时期华野的陈毅和粟裕的情况颇为相似
。
李靖获得任命后,立即组织士兵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
九月,李靖自夔州顺流东进,与其他三路军一起杀向江陵。
当时江水暴涨,加上三峡路险,萧铣认为唐军不会东下,遂不加防备。
而李靖认为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并力排众议,
率战舰二千余艘,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并于十月抵达夷陵城下。
但李孝恭被小胜冲昏了头脑,让李靖留守,自己率部队攻敌之精锐,结果大败。敌军胜利后放松了警惕,纵兵四处抢掠,被李靖趁乱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敌方死亡了一万余人。李靖随即攻下夷陵。
之后又
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梁都江陵。而后,大军将江陵围得水泄不通。萧铣见已回天乏术,只好开城投降。此次,
五十岁的李靖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
因战功卓著,李靖被诏封为上柱国、永康县公。
然而在此之前,李靖有两次差点儿掉了脑袋。而这又与李靖早年的经历有关。
早在隋朝时,李靖就先后出任过长安县功曹、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等。虽然官职不大,但
他
因卓越的才干而名满天下,当时的吏部尚书牛弘曾称赞他有“王佐之才”。
公元617年,李靖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而在此时,各地兴起了反隋的热潮;而留守太原的李渊也在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但
李渊的这一动机被47岁的李靖迅速察觉到了。
于是李靖伪装成囚徒,准备向杨广告密。但等他到了长安时,关中大乱,道路阻塞,无法前行。不久后,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抓获了李靖。
李渊占领长安后,马上下令将之前与他作对的隋朝官员处死,而李靖正是其中之一!
满腹经纶又壮志未酬的李靖,自然不愿就此毙命。
临刑之时,他急中生智,用了当年韩信的那一招
,大声疾呼道: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而这一表现让李渊很是喜欢。他的
胆气才识也为李世民所赞赏,
因而被释放出来,不久后便被李世民召入幕府
。
如此,李靖总算躲过了这一劫。但李渊却一直对李靖怀有戒心,并认为李靖心怀异志,不会真心地效忠于大唐!但由于后来李靖不断立下战功,李渊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公元620年,在李靖平定萧铣时,前期连连大捷,但在进攻峡州(宜昌)时,由于险塞被萧铣所控制,李靖进攻受阻,部队迟迟不能前行。
李渊认为,这是李靖在有意拖延,并贻误军机,于是密令许绍将他处死。
但许绍非常惜才,不忍心杀掉李靖,于是上书李渊为他请命。经过李渊再三思量后,最终才放过了李靖!
许绍是谁?他就是李白的结发妻子许氏的曾祖父!
光这一件事,就够李白吹一辈子了!
经过一次次的考验,李靖最终得到了李渊的信任。李渊也放弃了对他的成见,并亲笔敕书于李靖道:
“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李靖不但自己战功卓著,也为大唐培养了不少后起之秀,
著名的战神和箭神薛仁贵就是李靖的徒弟。
在金庸武侠中,李靖有着绝佳的武学资质,并第一个参透《易筋经》,后来武功也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当年达摩老祖死后,二祖慧可大师在蒲团边发现了《易筋经》这本书,但寻了无数高人,却始终无法参悟出其中的奥秘。十多年后,慧可大师在长安遇到了李靖,二人一起仅研究了三天,就把《易筋经》悟透了。如此,《易筋经》才得以流传。原著道:
“但那般刺密谛大师所阐发的,大抵是禅宗佛学。直到十二年后,二祖在长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轻人,谈论三日三晚,才将《易筋经》中的武学秘奥,尽数领悟……那位年轻人,便是唐朝开国大功臣,后来辅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将入相,爵封卫公的李靖。”
在金庸武侠体系中,李靖对《易筋经》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他自己也从《易筋经》中获益很多。
而李靖后来的武功也强到了能影响战局的程度。即便是后来的乔峰、扫地僧和张三丰,恐怕都不是李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