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周纪一周安王十五年(公元前387年)
过了很久,魏国国相公叔娶公主而忌害吴起。他的仆人献计说:“吴起容易去掉,吴起为人刚劲而沾沾自喜。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个杰出人才,但您的国家小,我担心他没有留的心思。国君您何不试着要把女儿嫁给他,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一定会辞谢的。主人您再与吴起一起回去,让公主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视您,一定会辞谢国君的婚事,这样他就中了您的计了。”公叔照此去做,吴起果然辞谢了与公主的婚事。魏武侯疑忌他,不敢信任,吴起害怕杀身之祸,于是投奔了楚国。
------------------------------
我们要分析公叔痤为什么要忌害吴起?
首先田文后到公叔痤任宰相,重复出现了田文的情况,吴起可谓不爽中的不爽,但又无可奈何,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
第二吴起5万魏武卒大败秦军50万,并且多年累积的政治资源,在国中没有人与吴起可以相比,自然公叔痤也就更不用说了。也就说吴起已经是功高盖主,引起魏武侯的权力恐慌,国中没人能比。前两篇说到魏武侯测试吴起到底是否臣服于自己,结果发现吴起不站队。魏武侯也就有收拾吴起的想法了。
于是,就有个仆人建议,这里的仆人就很巧妙了,没有说谁,但就是记录在案。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只轻轻用了仆人,所以这里的仆人是非常可疑。其实这个判断不难,谁掰掉吴起获益最大?显然就是魏武侯,所以这魏武侯派来的人,透露给公叔痤的想法。也就说让公叔痤给自己办黑活,做掉吴起。
为什么这么说?
从仆人的语言上是有问题的,魏国在当时是战国的首霸,首先崛起,在当时无人能比,怎会是国家小?而魏国是当时人才的首选地,只要没有太大的变故,人才基本都会选择留在魏国。
公叔痤难道连这个都判断不出?
所以公叔痤就翻译了这句话
吴起已经功高盖主了,但王上(魏武侯)已经感受他的威胁。他是想着把女儿嫁给吴起,然后让吴起主动辞谢这个婚事,至于怎么做,你要自己想办法。
至于后面那句,是仆人自己加上去的,是对公叔痤提供的方法,也是对公叔痤的敲打
于是回家后跟
所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是魏武侯就想着吃相不要太难看,所以就跟公叔痤设计了一个连环计
不是我不重视吴起,而是吴起自己跑的,他觉得是
功高盖主,这是职场大忌,有人会问,有功劳也错?
建功立业没错,错就错在你功劳过大,已经盖过领导风头,直接威胁到领导权力安全。那么有人问,自己凭本事拿下来的业务,怎么会说功劳是领导的?反问一句领导不提供平台给你施展,你能有机会吗?
所以有功劳必须是领导,也只能是领导,这是什么,这是懂事,懂得让功,领导才会对你放心。
吴起的功劳是在魏文侯时期所打下来的,魏武侯才刚刚继位,这功劳也无法让,那应该怎么办?
新任领导对这些旧臣会有一个重新面试的过程,这是一般新任领导首先会拉下自己面子,主动的拉拢旧臣,而这是,作为能力强的下属,则需要选择站队了。不过吴起明显的错过了这一机会,那么该怎么办?
锋芒太露,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首先可以选择自污的方式,简单点就是把自己的小辫子主动交给领导,比如像王翦或者萧何那样。
其次主动站队,顺带的奉迎一下新领导
第三把功劳都让给领导,给领导带上高大上的帽子
最后解除自己对领导最大的威胁,也就是卸掉兵权,急流勇退,让领导觉得你人畜无害,让领导放心
后面两点其实是在道德层面对领导进行绑架,我功劳都让给你了,兵权也交,我就是一只妥妥的舔狗,希望领导给予宽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