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的一天,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粮库保管员李玉安下班后,像往常一样拿起女儿的语文课本给她读书。女儿已经上了初中,书中的内容完全可以自己读下来了,那么她为何还要让爸爸读给自己听呢?原来她这是在教父亲识字。李玉安是个苦出身,小时候家里非常穷,经常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读书呢?现在女儿上初中了,正好成了他的义务老师。
今天读的这篇课文名叫《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有这样一段: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
读到这里的时候,李玉安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书里写的这个烈士不就是我吗?这是咋回事呢?事情还要从14年前的一场战斗说起。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奉命坚守松骨峰,阻敌南逃。敌人为了逃命出动了32架飞机,18辆坦克,24门榴弹炮向三连阵地狂轰滥炸,阵地上硝烟滚滚,汽油弹的火焰把阵地都烧红了。
在连长戴如义的指挥下,3连打得英勇顽强,先后打退了敌人的5次冲锋。最后子弹打光了,战士们就用枪托砸,用刺刀桃,甚至用石头、用牙齿和敌人肉搏。激战中,连、排长先后牺牲,身为副班长的李玉安主动站了出来代理排长,指挥大家继续战斗。最后三连阵地上只剩下李玉安和腹部受伤的副连长及通讯员三个人了。敌人又开始冲锋,李玉安毅然命令通讯员背着副连长转移,自己作掩护。
冲上来的敌人把李玉安包围了,但他毫无惧色,挺枪冲入敌群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用刺刀先后捅死了三个美国兵。此时一个敌人向他开了枪,李玉安中弹倒地。松骨峰战斗,3连以重大牺牲阻敌整整8个小时,为战役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当时正在前线采访的作家魏巍根据这场战斗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并把李玉安列入了牺牲的烈士名单。
但李永安并没有牺牲,他重伤昏迷后,被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司号员救下了阵地,3天后由友邻部队送往野战医院,做了开胸手术,后来又转回国内治疗。伤愈后李玉安复原,回到老家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当了一名保管员,一干就是28年,先后16次被选为先进工作者。这期间他从来没有向人们提起过自己辉煌的往事,身边的人只知道他是一个伤残复原老兵。
这28年间,李玉安只长了一级工资,按正常长工资,他应该长三级,但每次长工资时李玉安总是把指标让给别人,他说:“我是党员、支委,要发扬风格”。就这样,1980年退休时李玉安的工资只有59.50元。后来粮库盖了两栋家属房,领导考虑李玉安是残废军人,家里房子破,决定分给他两间,李玉安找到领导说:“还是先给没房子的住吧!我好赖还有个房”。就这样,他又把房子让给了别人。即使生活再困难,李玉安也从来没有向组织上伸过手,他常说:“想想死去的战友,我知足”。老人的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生死和功利,足以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