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俞大猷:戎马传奇,始于武所
迪丽瓦拉
2025-09-04 17:04:16
0

明朝一代名将俞大猷,大凡世人对他的印象评价,通常只有四个字:

抗倭英雄

。顶多再加上一句,“与戚继光齐名”。其他的印象,近于寥寥。

但笔者觉得,在人物气质上,俞大猷是明代最接近

宋将气质

的武将。“宋将气质”是我个人对宋朝征战人物做出的归纳定义:即能文能武,且达到一定高度;并有着浓烈的家国情结,以及军事浪漫主义情怀。

俞大猷的气质光芒,很大程度上被激烈、动荡的抗倭战事掩盖了,导致世人只看到他抗倭成就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的个人魅力。

俞大猷的“

能文能武

”:

文的一面,诗风直追陆游、辛弃疾,

留下诸多铿锵豪迈、格调浪漫的戎马诗词

;武的一面,武学造诣能赶岳飞,

俞氏棍法、剑法、阵法自成体系,其棍法纳入少林传承、阵法入军中教材。

回顾俞大猷的一生,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却差点被埋没。而

武平千户所

(福建武平县),就是俞大猷实现人生崛起的最重要

卧龙之地,

俞大猷在这里思考清楚了戎马方向、报国路径,并在武学、文词方面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之前,俞大猷只是个迷茫的中年武人,何去何从尚不得知,遑论家国抱负前景。从文武才学上,他当然够得上“未来之星”的标准,无奈他不谙官场政治,先前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俞大猷的祖上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获得了世袭百户的待遇。但俞大猷在三十二岁的时候(1535年),更进一步,考中武举人,获得千户武将身份,守卫金门。可惜没过多久,俞大猷就因擅自上书发表海防政策建议,被上峰剥夺了武职。

在那之后,俞大猷不改本色,孜孜不倦地向朝廷高层上书军事建议,最终赢得了兵部尚书毛伯温的器重,后者又把他推荐给宣大总督翟鹏。翟鹏被俞大猷的军事才能折服,亲自屈身向他表示敬意。

但这并什么卵用。毛伯温的器重,翟鹏的敬重,并没有为俞大猷带来一官半职,他依然是一介布衣(千户待遇早前也被剥夺)。可能是时机未到吧,器重他的毛伯温也很无奈,暂时没办法安排俞大猷。

真正的转机,在嘉靖二十一年出现了。因北方蒙古军队入侵,皇帝下诏选拔天下武才,俞大猷自然报了名。这一次,器重俞大猷的毛伯温,终于有机会安排他的职位了。

兵部尚书毛伯温下了一纸调令,将俞大猷任命为

福建汀漳守备。

原本在京城苦苦等候机会的俞大猷,回到福建,连老家晋江都没回,直接奔赴汀漳守备行司(相当于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

武平千户所。

用历史眼光来看,武平千户所地处偏远山区,着实算不上一个称心如意的任职地。但对俞大猷来说,这是他的最佳去处了

:汀漳守备司是福建西南片区最重要的军事单位

,空降该地担此守备大任,为年近四十岁的俞大猷打开了一扇广阔的通向军事巅峰的大门,俞大猷等如突然被安上了一对随时可以翱翔万里的翅膀。

俞大猷来到武所驻扎下来(驻地今武平县中山镇),沉积心头数年的阴霾一扫而空,心情格外的好。他站立于武所城墙之上,手扶佩剑,俯瞰军营兵士操练,心生豪迈;又眺向远处的武龙山,木秀于林,待风来袭更显苍茫,执杖天涯的英雄之气在俞大猷灵魂深处生长。此情此景,可用俞大猷的诗句来形容:

“半生磨剑白于霜,此日观光始露芒。”

豪情万丈,武艺衬之。俞大猷抱以极大的军事热情,带领兵士日夜操练,击剑、舞棍、习阵法,他的武艺才能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半生武学得以致用,没有比这更痛快的事了。

武所地处闽粤赣边,山贼小寇常有,但呈规模建制的军事动乱罕有。平时鲜有出兵打仗的时候,俞大猷便潜下心来,以一颗武痴之心刻苦钻研更精进的棍法、剑法、阵法。

俞大猷的武艺水平有史为证:他后来著有存世百代的《剑经》,创立了在明朝军中扬名立万的“俞氏棍法”,甚至在多年后“挑战”嵩山少林寺棍法大获全胜,并反向对少林寺僧人教习输出棍术。俞大猷的高乘

武艺心得,有相当部分就是在驻扎武平千户所期间研习所得。

武人俞大猷,有一颗边塞诗人的灵魂,且遣词尽显大家之风。如果说他早年的诗作略显晦涩、个人意气稍浓,那么从他驻扎武平千户所开始,俞氏诗词逐渐向家国情怀、英雄气概、天下苍生等主题意象靠拢。

为抒发诗意并以文会友,俞大猷在武所城墙上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文人会所——

读易轩。

每逢节假日或明月皎洁的夜晚,他广邀军营或地方上的文化人、读书人,咏词吟诗,别有一番雅致。通过以诗会友,俞大猷既抒发了诗情,又增进了诗才,更在心底酿造了一坛浓烈的家国英雄酒。

俞大猷写有一首名为《秋日山行》的诗:

“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他从未提及此诗写作背景。但笔者高度怀疑,此诗或为俞大猷在武所期间所作,“

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抒发了俞大猷身处边远之地但心怀天下苍生的戎马诗人情怀。

历史记载,俞大猷前后在武所驻扎数年,虽领兵打仗的机会不多,但他多次击退了从广东方向来袭的海盗、寇乱等。其中一个名为“康老”的盗匪团伙,被俞大猷率军俘斩三百余人。后来闽粤赣边的盗贼匪徒等势力,惊惧于俞大猷的威名,不敢来犯。

正因为俞大猷对稳定闽粤赣边社会治安有突出成就,他于数年后升任广东都司指挥佥事——相当于今天的省级军区副职指挥员,军级三品。俞大猷从此步入军中高级将领之列,一代抗倭名将正式踏向了海上战场。

多年以后,每当俞大猷在海上斩杀倭寇、吟诗高歌的时候,想必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武所的日子——以此为标志或分水岭,俞大猷找到了报国的路径,一步步走进了历史的荣耀薄。俞大猷诗曰:

“待看流沙遥万里,须臾踏破古丰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