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是殖民还是灭绝?这才是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真实目的
迪丽瓦拉
2025-09-04 18:34:11
0

如果将七七事变视为全面抗战爆发的起点,那么这场深刻的民族浩劫已经过去了整整85年。随着岁月的流逝,亲历者日渐稀少,而关于这段历史的解读视角却日渐多元。在如今这个复杂的时代,透过层层叠加的利益滤镜,我们获取真相的难度也愈加增加。

在西方资本主导的国际舆论场中,我们长期以来信以为真的观点,不一定就是真相;而那些我们曾经嗤之以鼻的论调,也未必全然荒谬。本文将提供一些不同寻常的角度,对抗日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讨,供大家参考与思考。

想要真正理解抗日战争的本质,首先必须弄清楚日本为何要发动这场战争。

传统历史观点普遍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最终称霸东亚;最极端的观点则认为,日本意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像当年英国与印度的关系那样。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就被用作这种观点的佐证。

然而,这种传统解释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那就是将“宣传口号”误认为真实的战略意图。正如德国人曾经高喊“日耳曼民族至高无上”,难道他们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原因,仅仅是为了给先祖争光吗?

那么,日本的真实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呢?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便以欧美列强为师,幻想通过殖民掠夺实现强国梦。可供他们参考的路线大体有两条:一条像英国那样,保留原住民,通过压迫和剥削维持统治;另一条像美国人那样,直接通过屠杀原住民,将土地和资源永远占为己有。

我们通常认为日本选择了第一条路线,但他们的终极目标,实际上更可能是走第二条。

当年日本在中国的投降,是一种“和平接收”的形式,他们有足够时间销毁战争资料。然而,唯一的例外就是东北。由于遭遇了苏联红军的突然攻击,关东军迅速崩溃,许多重要的资料来不及销毁,最终被苏联红军带走。

这些第一手的档案资料隐藏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真相。苏联解体后,部分这些档案得以公开,其中包括了“灭绝”政策的相关记载。

当时,日本大本营的三项重要决策包括:第一,尽可能在非占领区杀掉中国青壮年男子(年龄界定在17到25岁之间);第二,尽可能杀掉中国的幼童;第三,尽可能杀掉年轻妇女(年龄界定为16至25岁)。如果这些资料可信,那么它至少说明了,日本的真正目标是通过人口灭绝来实现对中国土地的永久占领。

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刻实施这一计划,并非是出于善意,而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还不足以实现这一野心。

实际上,日本走了一条更为中间的路线:一方面,他们宣扬“大东亚共荣”,以此来误导民众;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高效地进行人口灭绝。

基于这一背景,很多历史悬疑有了更为合理的解答。

1. 南京大屠杀真的是少数部队失控的结果吗?

并非如此。当时攻入南京的日军是精锐部队,他们久经沙场,纪律严明,绝不会轻易失控。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在执行预定的灭绝计划罢了。而且,根据台湾学者陈在俊的统计,南京大屠杀并非孤立事件。在抗战初期,日军几乎走到哪里就杀到哪里,涵盖了长三角五六十个县,导致至少三四百万同胞惨死。

2. 731部队真的是想用细菌当武器吗?

并非如此。早在1932年,731部队便已开始在中国东北进行人体实验。经过新冠疫情后的科普,相信大家都知道病毒对不同人种的影响是不同的,而日本所研究的病毒,显然是专门针对中国人开发的。

731部队所研制的鼠疫、霍乱等病毒,无法用于军事对抗,因为一旦扩散,日军自己也会陷入灾难。实际上,他们在战场上使用的,是芥子毒气等化学武器,而非细菌武器。731部队的最终目的是制造一种大规模灭绝中国人口的工具,因为当时中国人口数量庞大。

值得庆幸的是,细菌武器的研发周期非常长,731部队直到抗战结束也没有研发出具备更强杀伤力的病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 “三光政策”真的是为了以战养战吗?

并非如此。事实上,在七七事变之前,日本已占领了东北,而整个侵华日军的规模相对较小,最多时也只有两百万人。如此规模的部队,完全能够在东北和占领区获得足够的资源。并且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资源贫瘠,搜刮战争资源根本不可能取得有效成果。

“三光政策”这一名词,是由八路军总结出来的,而日本人则有另一套称法,叫做“烬灭作战”。1939年之后,日军开始大规模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执行的指令是:“敌人地域内的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所有房屋一律烧毁,粮食无法搬运的也要销毁,锅碗要打碎,井要封死或下毒。”

这一政策堪称彻底的灭绝计划,比美国人对待印第安人的行为还要更加严苛——美国至少留了一些贫瘠的保留地,而日本则是毫不留情地进行灭绝。

熟悉抗战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三光政策的重灾区主要是华北,而华南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华北的八路军财力困窘,而新四军一度富得流油。

概括而言,三光政策的真正目的是尽量清空华北的民众。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且东北地区已基本被日本完全吞噬,下一步自然而然就是要将华北消化。而华北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民族凝聚力强,对日本而言,除了通过灭绝民众,几乎没有其他办法。

所谓“防赤化”和“以战养战”之类的说法,很可能仅仅是掩护这种灭绝政策的借口,因为“以战养战”虽然令人不快,但总比让日本面临“反人类”指控要好得多。

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军队伤亡人数远远超过平民。例如,德军攻占法国时,仅导致30多万平民死伤(其中三分之二是犹太人)。即便是与德国有着深仇大恨的苏联,平民伤亡也仅为军队伤亡的两倍左右。而在中国战场,军队伤亡380万,平民伤亡则至少超过3100万,甚至有可能更多,平民伤亡远远超过军队,达到了8到10倍之多。

这个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侵华战争的灭绝性质。

尽管德国在欧洲发动的种种灭绝行动同样令人发指,但与日本的行为相比,仍然显得微不足道。

1937年8月,毛主席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文中,准确地将日本侵华战争定义为“亡国灭种的战争”,我们应深刻领会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抗日战争本质上是一场反灭绝的战争,它与二战其他大国之间的战争有着本质的不同:二战对欧洲列强而言是争夺资源之战,对苏联来说,带有反侵略性质,对殖民地国家而言,是被宗主国所拖累;然而,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的性质极为悲壮——如果赢了,便能争取到生存的机会;如果输了,便如同印第安人般被灭绝,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这也是为何九一八事变未能引发全面抗战,而七七事变却能让所有军阀摒弃成见,联合对外的根本原因。

七七事变至今已经过去85年,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不忘国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