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晋国分家后,为何只有赵国和韩国关系密切?网友:这才是真兄弟!
迪丽瓦拉
2025-09-04 21:03:26
0

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其中七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称为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整日相互打架,为了地盘争的难解难分。不过仔细看一下他们的战争史,我们会发现赵国和韩国关系不错,他们很少发生战争。

虽然韩赵魏三国是三家分晋而来,说到底最早是一国的兄弟,后来从晋国分家,兄弟之间关系好也是自然。可是魏国与赵国、韩国之间也发生过多次战争,这么看来,兄弟并不是一定和睦。那么,为什么唯独韩国和赵国就关系好呢,我们一起来扒一扒韩赵这两兄弟的“亲密”历史。

兄弟关系最早的开始:赵氏孤儿

公元前573年,晋国大夫赵盾的儿子赵朔娶了晋公之女赵庄姬。下面就是赵氏孤儿的“狗血”剧情:

新婚不久的赵朔早死,他媳妇赵庄姬与赵盾的兄弟赵婴齐(叔叔与侄媳妇)通奸赵婴齐的亲兄弟赵同、赵括流放了赵婴齐。赵庄姬的极度怨恨,她极力劝服晋公,说赵氏谋反。晋公听信,灭赵同、赵括之族。在这之后,赵氏全族:赵盾无子,赵同赵括灭族,赵婴齐流放,整个赵氏只有一个赵庄姬的儿子为后代,还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孤儿,史称为“赵氏孤儿”。

后来,身为大夫的韩厥极力劝晋公,要为赵氏留一个后人,以便让赵衰、赵盾两位对晋国有大功的人得到祭祀。晋公考虑拉拢人心和自己女儿的情况,立赵庄姬和赵朔的儿子赵武为赵氏后代,恢复爵位和封地。

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後,复与之邑”

其实这件事就是赵氏内部的一场“闹剧”,自己家的丑事不但让家族产生了内讧,还连累了晋国高层。谁让赵衰、赵盾是晋国炙手可热的人物呢?赵家的媳妇不但不务正业的私通小叔,还产生怨恨想要灭赵氏的族。坚固的堡垒都是在内部被打破的,赵氏虽然表面风光,实权在手,甚至连当时的晋国公都被他们杀了,可是一个小小的女子却让整个赵氏都寄托于一个孤儿身上。

还好有韩阙这个人物,他在赵氏最危难的时候拉了一把。虽然以赵武的身份,最后还真不一定被赵庄姬或者晋国公杀死,但赵氏仅凭一个没有爵位、地位的孩子,是无法翻身的,甚至有可能会被改姓。

韩阙当时也是晋国大夫,这一手助力他当时可能也没想到会让赵氏如此延续并逐渐做大,最后还成为战国一大雄国。赵氏孤儿赵武也到底没有辜负那些死去赵氏族人的期望,仅凭自己的能力,就逐渐把赵氏又恢复起来,也算实属不易。

三家分晋的源头:不省心的赵氏兄弟

赵氏经过“孤儿”事件后,并没有老老实实的,新的一次危机是赵武的孙子赵鞅引起的。

公元前497年,赵鞅想要迁民到晋阳,由此引发了赵鞅被围,事情分为几个步骤:

赵午是赵鞅的族弟,迁民计划晚了时间,被赵鞅砍了。赵午的儿子赵稷从邯郸反叛赵鞅。中行氏、范氏见机会来临,帮助赵稷围攻赵鞅。韩氏、魏氏又乘机出兵攻打中行氏、范氏。晋国公也出兵参与平叛。中行氏、范氏反叛外逃。随后,韩氏、魏氏向晋公求情,赵鞅得以原谅,恢复爵位封地。这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开端,也是三个大夫崛起的起点。

赵鞅使邯郸大夫午,不信,欲杀午,午与中行寅、范吉射亲攻赵鞅...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中行为仇,乃移兵伐范、中行。...韩、魏为赵鞅谢晋君,乃赦赵鞅,复位。

这次围攻其实已经明显暴露出大夫在晋国的地位,晋国公虽然也有军队,也有名义上国君名号,可是对这几个大夫,晋国公已经没有实际的控制力。不过,这与晋灵公时的赵盾不同,当时虽然大夫也专权,可是赵盾一家独大,这种“大权”已经超越了所有官员,所以不存在别人来争的情况。

而与赵盾所在时期不同,赵鞅时期的六个大夫都有自己广大的封地和士兵,虽然有强有弱,但是相互之间有牵制作用。但是这次混乱的内部争斗让晋国的格局彻底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六卿变成了四卿,晋国内部权力开始失衡。而名义上应该掌控权力的晋国公毫无办法挽回。

这次乱战中,韩氏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兵帮助赵氏解围,甚至以自己大夫的身份向晋国公求情,赵鞅对韩、魏两家自然是十分感谢,这也为后来的事埋下了伏笔。不过赵氏这个爱“捣乱”、“脾气暴”的毛病倒是一点也没改。赵氏族人像是天生有一种不让人“省心”的性格,生在赵氏就要有一颗随时赴死的心理准备。

三家分晋:4位亲兄弟争夺家产

六卿变四卿以后,虽然赵氏没有被灭,但是获得最大好处的却是智氏。因为其他五家乱战的时候,智氏却积攒了实力。本来智氏就是晋国最大势力,通过乱战,智氏的智伯顺利把持朝政,朝堂之上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共存。

公元前455年,智伯以“恢复晋国公实力”为由向赵韩魏三家索要土地,这其实就是想进一步挤压其他人的实力,而增强自己。韩、魏两族害怕智伯的强势,给了土地和百姓,而不低头的赵氏赵襄子死磕硬抗,就是不给。由此发生了晋阳之战,晋阳之战的过程有5个步:

智伯、韩、魏一起攻打赵氏。赵氏退守晋阳。围了两年后,智伯放水淹城韩、魏被赵襄子说服,临阵倒戈打智伯赵、韩、魏灭智氏晋阳之战中,智伯本以为势在必得,没想到赵氏竟然敢如此强硬的拒绝自己。那时候攻城简陋,没有什么大型设备,赵氏族人和百姓也是非常有持久力,三家围,一家守,士兵们硬是打了两年都没打下晋阳城。后来智伯突然奇想的放水淹城。这一放水晋阳城可就守不住了,河水不但可以泡塌土质的城墙,还能让城内的军民饱受痛苦。

在赵氏灭族的关键时刻,赵氏的门客忠臣张孟谈半夜跑出来,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让韩魏第二天反叛。韩氏、魏氏本来就对智伯非常忌惮,经过劝说,两族同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计划。第二天,赵韩魏三家突然共同发兵进攻,智氏无法应对这场面,立刻就败了。三兄弟不但瓜分了智氏的土地,灭了智氏的族人,还直接把晋国拿下,最终成立了三个诸侯国——赵、韩、魏。

三国攻晋阳,岁馀,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私於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

三家分晋的整个过程就像一个大家庭兄弟争家产的过程。老大被其他兄弟干掉,剩余的三个兄弟喜滋滋的拿到了家产,而高高坐在堂上的老爷子只能默默的流泪,什么也干不了。晋阳之战中,韩国、魏国的临阵反叛让赵氏得到了生机,这也是韩氏第三次救赵氏。

韩赵关系:帮完弟弟,哥哥却难了

赵氏在韩氏眼中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个从来没让自己省心的弟弟。这小子每次闯祸,都需要这位哥哥来出面帮忙。不是去向别人赔礼道歉,就是要在打架中“拉偏架”,甚至在大哥发怒的时候,极力要护着这位小兄弟。

韩氏本身实力很一般,但在夹缝中生存的同时他还要拉一拉那个爱“闯祸”的兄弟,这就是一份情义,一份照顾。赵氏祖先的如此遭遇,不得不让后代人从内心里要感激韩氏。毕竟,没有韩氏就没有赵氏,没有韩氏的帮助,赵氏早就被灭族了。

不过,随着三家各自独立,三个兄弟变成了赵国、魏国、韩国。当初兄弟几个人在一个家里,虽然内斗,但是一旦敌人来袭,都是奋力对外的。现在自己当家,这要面临更多的问题,这就包括国土。

韩氏的位置靠近晋国中央,在晋国没分家的时候,地理位置还不错。分家的时候,各自都要扩充自己的领土,又要瓜分智氏的,所以分的比较乱。分来分去,赵国分到了北边的大片土地,魏国分到了南面的土地,而韩国只分到了中间的一部分。这样分完领土,就把韩氏从前的优势变成了现在的劣势。

试看周围,左面是蠢蠢欲动的秦国,右面有魏国、齐国,南面有魏国、楚国,北面有燕国、赵国,韩国还紧挨着周朝的王城。

战国的土地形势变化让韩国被“包了饺子”,就算没人记恨韩国,可是要想敲打一下周王城,就一定会路过韩国的土地。所以,如果谁想要称霸中原、谁想要向周王城里的周天子示威,都要打一打韩国,吓唬周王城的同时,还能拿一些韩国的土地,岂不是很开心?

这样的情形下,韩国就变成了一个“软柿子”,谁都想捏一捏。而捏的最狠的就属于魏国、秦国了,这两个国家要变强就需要扩张,而前面正好就是一个实力非常弱的。韩国在这种位置只能到处求和,一打仗就要投降。

打仗亲兄弟:一家人还是在一起最好了

而魏国在分晋后崛起,尤其是魏文侯、魏武侯,四处征战,到处侵扰。弱小的韩国处在魏国的包围之中,首当其冲的付出了惨痛代价。逐渐的,帮助赵国走出危机的韩国需要赵国的庇护。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国发生王位继承争夺,外逃的魏公子向赵、韩求援,希望帮助他夺回王位。

韩、赵早想遏制魏国,尤其是韩国早被欺负的灰头土脸,这一次终于可以出一口气了。趁此机会,韩赵大举发兵入魏作战,在首次胜利后开始围攻魏国都城安邑,但因为作战策略上的分歧导致韩、魏最终撤兵。

其实两兄弟的分歧也不大,只是对怎么继续打魏国出现了意见不同而已。

韩国想让魏国一分为二,变得弱势,这样子以绝后患。赵国想扶持新的魏王,新王一定会受感激韩、赵,以期待长久的和平和掌控。这次分歧没有太多的影响两国的关系,不过却让当时被围攻的魏惠王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并不能说两个方案哪一种不好,不过从后世赵的赵武灵王扶持燕国新王、扶持秦国新王的效果来看,还是“一分为二”更加靠谱。

这次赵韩一起出兵攻打魏国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多年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两国不但没有因为分歧而结怨,反而却让赵韩两国心中逐渐发现了一个道理:两兄弟一起打架还真的挺爽的。

当然,两兄弟中,弱势的韩国心里无比强烈的支持这种观点。

结语

韩国的祖先曾经3次救赵国与灭族危机之中,这让赵国贵族心存感激。分家以后,韩国势弱,需要赵国的扶持和帮助,韩国王族也从心底表示感谢。

这种从最开始的哥哥照顾弟弟,到后来弟弟拉着哥哥,自然而然的使“兄弟情”逐渐的深厚,也使两国关系变得非常的亲密。在那纷争的乱世,这对好兄弟就像坐在一条漂泊的小船上随波荡漾,努力的寻求生存。

可惜,赵国自赵武灵王以后,君主一代不如一代。在损失廉颇、李牧名将后,贤臣老的老、死的死,这位曾经想要拉一把兄弟的人自己已经扛不住了。最终,好兄弟这条船没有靠岸,还是翻了。

公元前230年,秦国秦始皇上位后,指挥秦国大军先灭韩后灭赵、魏,晋国分家后的三个儿子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聚齐到秦国的怀抱里。从此不论好坏、不论阴谋、不论仇怨,三国百姓终是秦国子民。而三国贵族虽然没有了王位,但是一家人终于又进了一家门,他们颤抖的在新王怒目注视之下蜷缩着,心里想: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许... 1973年12月,毛主席与中央军委做出决策,决定调动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这一调整涉及到当时担任南京军区...
原创 河... 近日,河南郑州某小村庄的一位朱家后人带来了一个震撼性的历史发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明太祖朱元璋的传统认...
原创 八... 386旅独立团是电视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所领导的一个部队,这一编制因剧集的热播而频繁被人们提起,成...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历史上真实... 郭嘉,曹操生前最惋惜的谋士,他曾在赤壁之战后说过:“如果郭奉孝还在,我一定不至于到这地步”!因此很多...
原创 朱... 《——·前言·——》 朱高炽有十个儿子,血统纯正,按理说,皇位传给他的孩子应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原创 辜... 在民国初期,外来思想如潮水般涌入中国,许多彻底否定传统文化的观念席卷大江南北,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新文...
原创 从... 1948年5月的城南庄会议,做出了两项至关重要的决定。 第一项是批准粟裕暂时不渡江、继续留在中原打大...
原创 蜀... 前言 许多人并不了解,魏蜀之争的关键在于关羽失守荆州。然而关羽死后,张飞家族为何竟能安然无恙?难道...
原创 为... 在中国的影视行业中,历史剧一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从秦汉到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历史故事频频登上荧...
原创 罗... 1975年5月的一天,罗厚福,曾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开国大校,病重至极。家人关切地询问他是否有...
原创 孛... 孛儿只斤(bóérjìjǐn)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祖先姓氏,历史上常被称为博尔济锦。这一姓氏源自于古代...
定西“5·18国际博物馆日”系...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19日电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设立49周年,也是定西市安定区国家一级文物...
原创 刘... 许多人都说蜀汉后期缺乏强大的将领,但实际上,蜀汉在早期拥有的将领却是星光璀璨,足以与曹魏、东吴分庭抗...
原创 公...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许多人可能会提到安史之乱的爆发,这确实是没错,但这只是多年积累的危机爆发的...
原创 雍... 最近三部关于清朝的电视剧大热,围绕康乾盛世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尤其是在这段时间内,雍正作为康乾盛世中...
原创 此... 青春护国,英勇出征 王凤阁将军诞生于1897年,正值中华民族沧桑巨变的时期。那个时代,风云变幻,国家...
“晋高句骊归义侯”金印“回家” 5月18日,在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主会场上,一方西晋时期的“晋高句骊归义侯”马钮金印由爱心人...
原创 3... 楚国,存在了约800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楚国及其文化的发源地位于今天的郑州南部,新郑...
互动感拉满!当张九龄化身AI讲... 市博物馆推出AI导览讲解,方便观众观展。 据介绍,“九龄童”以少年时期的张九龄为蓝本精心雕琢而成,年...
原创 秦... 1982年,红安县的领导因当地卷烟厂的事情,曾向中央的有关部委求助,并向红安籍的将军秦基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