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国争霸,最终由秦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结束了长达55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也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但在战国初期,秦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都要落后于其他六国,为什么最终秦国会一统天下呢?
这就要提起一位历史上的名人,著名的变法改革家商鞅,由于商鞅在秦国施行的一系列改革变法,使得秦国综合国力增强,逐渐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强盛,不至被其他六国所吞并,便引进一批人才,决定在秦国国内施行一场变法改革。
秦孝公召开朝会,将大臣们召集在一起讨论一下,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不肯同意,因为一但变法改革,肯定会侵犯旧贵族们的利益。
这时,商鞅站了出来,舌战群儒,加上秦孝公励精图治的决心,旧贵族势力也不敢和秦孝公对着干,只能有气硬憋着。
于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着手准备变法改革,商鞅怕秦国的百姓们不相信自己,便在集市的南门立了一块大木头,贴出告示,谁要能把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银子。
百姓们感到非常奇怪,但没有人敢上前搬那块木头,商鞅于是又贴出告示,谁能搬动就给五十两银子,这一回,一个胆大的小伙搬起来就走,搬到北门后,商鞅便命人给了他五十两银子。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立木为信”的典故,商鞅这么做就是要让百姓知道,自己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肯定会让秦国变得强大,商鞅就此开始变法改革。
颁布垦草令
公元359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变法的序幕。
《垦草令》其内容有:加强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抑制商业发展;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统一税租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方略。
公元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施行第一次改革变法。
其中变法内容有:
一、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重罚。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鼓励秦人英勇作战,禁止私斗,按军功赏赐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鼓励男耕女织,促进秦国农业发展,并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推行小家庭制度。
商鞅第一次变法为秦国经济与军事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秦国在七国中逐渐崛起,并成为能与六国抗衡的强大国家
公元前349年,商鞅在秦国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图强。
其中变法内容有:
一、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
五、建立户籍制度,按人口征收军赋。
商鞅变法,成功地使秦国由当时的分封制转变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也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更为秦始皇嬴政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由于商鞅变法侵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加上失去了支持自己的秦孝公,遭到的旧贵族势力的报复。
最终,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就这样被残忍地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