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总理的账户,竟有1.2万英镑的巨额存款,背后的原因令人泪目
迪丽瓦拉
2025-09-05 00:04:21
0

1976年,

周总理

于北京逝世。

周总理这一生清正廉洁,

账户里除了正常的工资收支之外,再无多余账单

但是在1997年,中行查账时却发现,

总理的账户内竟然有一笔1.2万英镑的巨额存款!

这马上引起了中行领导们的注意。

随后,他们对这笔存款进行了彻查。

当弄清楚这笔存款的来龙去脉之后,许多工作人员都热泪盈眶。

周总理的这笔存款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笔存款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这笔存款背后的秘密。

为国捐款,不留姓名

1967年6月,周总理意外收到了一封匿名来信。

那封信洋洋洒洒几千字,

其中有好几处的字迹甚至穿透了纸背,留下了片片墨痕

,从这些墨痕当中,就可以看出写信之人的真诚与坚定。

这封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很高兴可以和周总理您,以这种方式再次相逢。周总理,您不必问我的姓名,我只不过是千千万万党员中最普通的一个。”

“我和我的妻子这些年间攒了一些钱,经和我的妻子商量后,决定将这笔钱交给国家。我们夫妻俩也算是目睹了祖国的发展,我们深知祖国更需要这笔钱来搞建设。”

“但是,我们不知道该把这笔钱交给哪位工作人员,只能将这笔钱交由您来处理。我们相信您一定会妥善处理这笔钱,将它的作用最大化。”

周总理读完信后十分感动,他知道了,

在国家的建设上不仅有各个领导人的努力,更有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

但是,周总理还是决定将这笔存款如数奉还。

“这是个人的存款,国家于情于理都不能收!你马上去查查打款的人是谁,把钱如数还给他们!”

但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这个找人的批示也就一直没有办法完成,

经过多重方面的考量,这笔钱最终以周总理的名义存进了银行

所有人都以为,这笔钱等几年之后就能归还给捐款人,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笔钱一存,就是30年

那么这笔钱究竟是谁捐的呢?

一生清贫,坚定爱国

1997年,中行在例行审查期间,

意外发现了

刘本昆

夫妇的账户上,在多年之前曾经有一笔金额为1.2万英镑的匿名汇款

经过银行深入调查后才得知,这笔钱的收款人正是周总理,

而30年前的匿名捐款人正是刘本昆夫妇

这笔钱本就应该退还给他们,但夫妻二人却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收。

刘本昆看着登门拜访的工作人员,推了推老花镜,义正言辞地说道:

“我知道你们来这趟的目的是什么,可这笔钱是捐给国家搞建设的,我们是不会收回的。”

工作人员看到态度如此坚定的刘本昆,有些头疼。

他们来之前,也都听说了刘本昆夫妇现在的生活状况。

他们二老这辈子都没有什么存款,甚至还资助了好几个家庭贫困的学生

,默默地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

因此,二老的晚年生活自然也是过得十分简朴,

屋中没有什么豪华的装饰,甚至连电视也都还是黑白的

他们刚进来时,老两口刚吃完饭,

盘中除了零星剩下的青菜,便再无其他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了解到,

几年前刘本昆曾经患过一场大病,手术后就一直需要药物来维持

,可这种药的价格并不便宜。

如果二老肯接受这笔钱,肯定不会再因为买不起药而发愁了。

于是,工作人员打算从这方面入手,劝他们收下这笔退款。

可没想到,刘本昆在听完之后仍然不为所动。

“我知道你们是好心,可你们不用再劝了,我们两个人是不会改变想法的!这是给国家的钱,国家养育了我们,当我们有了能力之后自然就需要回报国家。”

“我的身子还没有那么虚弱,不吃这个药也没什么。你们把这笔钱拿回去,一定要把它用在刀刃上!”

刘本昆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还如少年郎一般热血。

接下来,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刘本昆夫妇究竟是何许人也。

国外在职,乐于助人

这个故事,还要从一位活泼可爱的英国姑娘开始说起。

她的名字叫

多利

。因为多利活泼开朗、待人真诚,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当时正值二战期间,

英国的许多工厂都因为连年的战争被迫倒闭

。而多利所工作的厂子,也因为长期的入不敷出,最终停产歇业。

无奈之下,才刚刚工作几个月的多利只得重新寻找工作。

后来,

多利在好友的推荐下,成功进入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

,成为了一名银行柜员,而她主要负责的是对中国海员的工资发放。

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

多利发现许多的中国海员都将工资花到了吃喝玩乐上

,不仅如此,他们有些人还沾染了赌博等陋习,在日复一日的堕落中被消磨了斗志。

这一糟糕的现象让多利十分着急。她知道,

这些海员的家庭状况大多都不是很好,大洋彼岸的家人,还需要他们的工资来维持生计

因此,多利看到他们那副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模样,是既着急又心疼。

后来,多利为了让他们能够清醒,每次发放工资的时候,

都会劝说他们留够自己的生活开销,再把剩余的钱寄回家里

而这个提议最开始遭到了许多海员的抵制,他们找了各种借口推脱。

有的说把钱寄回国内需要手续费,太麻烦;有的说每个月的工资自己都不够花,没钱寄回去。

看到他们油盐不进的样子,让多利头疼不已

,可即便这样,多利仍然没有放弃,她依旧会在海员们领工资的时候进行劝说。

为了能让海员们愿意把钱寄回国内,多利还提出了可以帮他们免除手续费的办法。

最后,

在多利的不懈努力之下,不少海员都已经有所改变

,他们不再将大把的钱撒向赌场,而是寄回了家乡。

看到他们的转变,

多利十分高兴,偶尔还会给他们传授一些存款、理财的知识

,而海员们见她如此热情,也会在每次寄完工资后,和她聊一聊在海上发生的趣事。

就这样,

多利和海员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而多利乐于助人、真诚善良的品格,也让她受到了上司的关注与认可。

心地善良,偶然相遇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关键的阶段。

为保证前线伤员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

红十字会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设立了募捐箱

,鼓励大家募捐。

而这一业务,主要由多利和一位中国官员共同负责管理。

人们对于募捐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每天前来捐款的人络绎不绝

,捐款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可渐渐地,事情逐渐开始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了。

多利发现,与她一同管理募捐事务的中国官员,竟然有私吞捐款的行为!

这一发现让多利十分震惊。

一开始,她还不愿意相信有人会做出如此卑劣的行径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她才确定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的。

这让多利十分气愤,虽然她不是中国人,但是,

由于她这些年经常与中国海员打交道,让她十分喜爱中国人

,同时也对中国非常的向往。

如今面对这样的小人,多利十分不耻。

她一气之下,将捐款箱放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下,用这种物理隔绝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抗议。

看到多利这般做派,那名中国官员十分生气,

他觉得多利挡了自己的财路

,竟公然向行长举报。

官员称,

多利将捐款箱藏到自己的工位下,是想要私吞所有的捐款

,还要求行长立刻将她开除。

知道真实情况的行长自然是不愿意开除多利,可碍于这名中国官员的官威,

他不得已向多利发出了驱逐令

但就在此时,刘本昆的出现拯救了她。

最后在刘本昆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多利最终才得以保住了工作。

这是多利和刘本昆的第一次见面,而两位年轻人怎么都没有想到,

在未来,他们的生活会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祖国成立,归心似箭

多利和刘本昆因此结缘,很快便成为了朋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他们发现,

两人的许多观点和看法竟然都不谋而合

,这令他们非常惊喜,两人也因此开始接触得愈发频繁。

后来,多利和刘本昆成为了恋人,

最后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而多利因为对中国文化非常的喜爱,甚至还随丈夫的姓,

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做

刘道蕊

她希望自己成为一朵永远遵守道德底线的花蕊,亭亭盛开、永不凋谢。

婚后,刘本昆给刘道蕊讲了许多中国的习俗与文化,

这使得刘道蕊对中国愈发的喜爱了

,他希望丈夫能带着自己前往中国,看一看那大好河山。

这件事她跟丈夫提了许多次,但因为种种原因,夫妻俩一直没能回到中国。

1949年10月1日,

毛主席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引得千万中国人民热泪盈眶。

对于他们来说,盼望和平、渴望独立是很久之前就许下的愿望,

如今有幸见证这一光辉时刻,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不仅是国内的同胞,远在国外的游子们也十分激动。

虽然他们远在异国他乡,

但他们始终都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如今祖国母亲宣布独立,他们发自内心感到高兴。

作为众多游子之一的刘本昆,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欣喜若狂,

他更加的渴望回到祖国,去亲眼见证祖国的辉煌

那天晚上,

刘本昆伏在桌子上,向周总理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件

,强烈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国的愿望。

昏暗的灯光照在这位年轻人稚嫩的脸庞,

他的眼眸中满是坚定

后来,

周总理在信中表示,他非常欢迎刘本昆这样的人才回国

,参与国家的建设。周总理的这封回信,更是坚定了刘本昆回归祖国的决心。

在他同夫人刘道蕊商量过后,两人一起坐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

刘本昆再次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其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而对于刘道蕊来说,这是她第一次前往中国,

以前仅仅是听丈夫的描述,她就对这个美丽的国家充满了向往

,如今有幸能够踏上这片土地,自然也是非常期待。

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坎坷,但对于刘本昆夫妇来说,

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回到中国脚步

刘本昆夫妇回国后继续在中行工作,

刘本昆主要负责国际部的工作,而刘道蕊则被安排进了欧美组

两个人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一路升职加薪,

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但即便如此,夫妻俩也没有迷失自我,

他们始终都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

,把剩下的钱都默默地攒了下来,打算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造福他人,成就自我

最后,这笔钱没能被退回

,当然,它也像刘本昆夫妇所希望的那样,被用在了祖国的建设上,可谓是真正花在了刀刃上。

1998年,刘本昆走完了一生。

在葬礼上,他之前资助过的学生都从天南海北赶了过来,跟他做了最后的告别。

刘道蕊看着这帮早已长大的孩子,甚至已经快认不出来他们了,

可他们看见刘道蕊之后,就像是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般亲切

有的人一直在旁边安慰她,让她不要难过,有的人则泣不成声,紧紧地抱着她不肯撒手。

刘道蕊看到这帮可爱的孩子,一瞬间热泪盈眶,她知道,

虽然丈夫去世了,但自己并不会孤单

,因为,她还有这帮懂得知恩图报的好孩子们。

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却比亲人还要亲。

刘本昆夫妇一辈子都没攒下多少钱,可他们对国家的赤诚之心,早已抵千万黄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人民队伍中的三位将领被称为三杨,他们分别是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这三位将军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史...
原创 蝗... 文|观景说史 序言: 自2019年12月以来,东非经历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现在蝗灾已经蔓...
原创 一... 洪武皇帝朱元璋驾崩之后,年轻的朱允炆接过了爷爷手中的皇位,成了大明王朝新的皇帝。上台后的他面临着藩王...
原创 印... 1947年,南亚诞生了两个新国家,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 他们原本都是英国人的殖民地,统归于大英帝国...
原创 嬴... 吕不韦饮鸩酒自尽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收到嬴政写给他的一封信。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人的信能让吕不韦自尽呢...
原创 下... 在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无疑是三个主要势力中的两位重要人物,可以说他们兵强马壮,彼此间关系紧张,势同水...
原创 中... 文化的深厚底蕴,孕育出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包含正义与邪恶、真实与虚幻的元素,令人深思不已...
原创 唐... 女子的柔美曲线和纤细身姿,历来被认为是美丽的象征,成为世人心目中理想的美好形象。然而,在盛唐时期,无...
原创 朝... 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朝鲜历史书中是如何描述高句丽与隋朝之间的战争的。 我们都知...
原创 古... 在古代,官员到了一定年纪以后,就会告老还乡。那么,为什么古代官僚到了退休的年龄,不是选择在京城养老,...
古代城市中的事故、伤害与疾病 雅典卫城的画作,由利奥·冯·克伦泽(1784-1864)绘制 / 公共领域 基于考古证据,审查关于古...
原创 从... 头号周刊 在中国刚刚实施改革开放的1980年代,天津的大邱庄因其迅速致富而成为全国瞩目的典范。作为...
时空裂缝中的华人史诗,来看《唐... 当旧金山的电车驶过 1900 年的唐人街牌楼,当蒸汽朋克风格的机械装置与粤剧戏台在银幕上碰撞出奇幻火...
原创 长... 长城的高度并不算很高,甚至可以随便架设些物品就能轻松攀爬。这样的一堵墙到底能阻挡什么呢?为何历代的统...
原创 红... 1935年12月初,红六军团的红18师在完成了掩护主力成功突围的任务后,悄无声息地绕到了桑植城北的鹿...
原创 百... 百年前的紫禁城,拍摄于1917-1918年,美国社会经济学家甘博两次进入北京紫禁城进行拍摄,为我们留...
原创 魁... 北爱尔兰的独立浪潮,随着英国脱离欧盟而愈演愈烈,这也成了压在英国政府头上的心腹大患。其实在这些所谓的...
原创 首... 浙江解放后的第一任省委书记与省长竟然是同一个人。1949年初,第三野战军计划进军江南时,便已在筹备各...
原创 老... 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盛会,它不仅展现了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复苏的决心,...
原创 别...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天安门城楼,作为中国古代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位于北京市的天安门广场北端,面向长安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