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耿精忠与尚之信:三藩之乱《平定诏》颁布之后的结局
迪丽瓦拉
2025-09-05 02:33:20
0

古代封建社会的起起落落为我们诠释过一个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功高震主”,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但凡是有些将领手中兵权过大,无论是否有造反的打算,对朝廷的潜在威胁已经形成了,帝王面对这种情况,都会想办法遏制其发展。

比如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地方诸侯势力过于强大而颁布的推恩令,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稳固统治而进行的杯酒释兵权,都是完善中央统治的典范,这些帝王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有绝对的权威和实力削弱地方权力。

一人则不同,大清康熙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初,面对地方上势力较大的藩王,直接选择下令削藩,引发了地方藩王的大动乱,但最终叛乱被朝廷镇压并颁布了“平定诏”,在此之后,参与反叛的耿精忠和尚之信命运如何呢?

一、三大叛乱接连爆发

1.吴三桂的反叛

吴三桂出生于明朝末年,当时的朝廷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吴三桂在年轻时期凭借这一点和自己过人的才华笼络了朝中大权,成为一方统领,后来朝廷的局面越来越不好控制,随着崇祯皇帝上吊,明朝不复存在。

当时随着清军的入关,吴三桂选择镇守在山海关一带,原本是要联合中原的农民起义抵抗入关的清军,但是后来因为陈圆圆的问题直接选择投降清军,一同归降的,自然包括他手下的一众人马。

随着吴三桂的反叛,入关的清军掌握了一统天下的绝对力量,逐渐平定中原各个地区的反抗势力,实现了统一并且建立了清朝,对于期间功不可没的吴三桂,则是将其封为平西王,驻守在云南一带,允许爵位世袭。

正所谓山高皇帝远,随着清朝建国之后对内部的不断建设,位处边陲的吴三桂势力越发的强大和不可控,所以到了康熙年间之时,削藩势在必行,但是这一次权力的剥夺,直接导致了吴三桂的反叛。

2.尚之信的叛乱

尚可喜乃是农民出身,为了躲避少数民族的叛乱,父子双双从军,崇祯四年的之时,尚可喜被上司提拔,带兵平叛,后期因为遭人陷害,尚可喜选择带着自己军民万余人和无数器械归顺后金,当时的领导者皇太极兴奋异常。

将尚可喜手下一一封赏,1636年国号改为大清之后,将尚可喜封为智顺王,并将海州赐予他当封地,因为在此后的战争中尚可喜表现突出,立下了汗马功劳,朝廷直接将其编入汉八旗的贵族行列,顺治六年的时候被封为平南王。

仅仅在六年之后,随着撤藩的圣旨颁发,吴三桂选择反叛,尚可喜下辖的南方多个地区群起响应。

尚可喜有感于先皇的厚待,即使在危急时刻也没有选择反叛,但是他的儿子尚之信与他持反对意见,在将尚可喜软禁之后率兵响应吴三桂,一同反清。

3.耿精忠的响应

其实靖南王耿精忠是三人之中归顺清朝最早的,早在努尔哈赤的时候,他的祖父就已经归顺了清朝,入同样在顺治六年,被封为靖南王,随着爵位的不断世袭,王位最终传到了耿精忠身上。

祖孙三代对清朝忠心耿耿,原本在吴三桂反叛的时候,耿精忠应该坚定地站在朝廷一方,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随着吴三桂起兵造反,耿精忠很快在福州响应。

二、镇压叛乱与“平定诏”

1.声势愈发扩大的叛乱

随着三大藩王势力的接连反叛,影响力越来越大,加上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带兵入关,一统中原之后,各地满汉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所以三藩的叛乱就是一个导火索,直接引起了天下广泛的响应。

除了三大藩王的作战军队之外,还有不少地方上的农民和奴隶,声势之浩大,波及到了中国半数的土地,当然面这种情况,朝廷自然不能任其发展,很快就做出了响应。

2.朝廷的动向与镇压

叛乱发生之后,康熙皇帝为了减轻压力,停止了撤藩的行动,但并不代表他会对这些叛贼让步,他在与此同时派出了大量军队参与平叛,不止是归降而来的汉人军队,还有清朝的贵族和旗人。

随着叛军的逐渐增多,1673年开始,仅仅一年的时间之内,康熙就派出了五路军队分别赶往荆州,江西等地,大清当年用于平定天下的旗军几乎全都投入战斗,连西藏宁古塔这种偏远地区的军队都被临阵抽调回来,参与平叛。

很快,响应叛乱的耿精忠和尚之信就已经支撑不住了,先后选择投降,只有最后只剩下吴三桂一人还在顽强抵抗。

面对这最大的叛军集团,康熙选择迎难而上,直面其锋芒,当时康熙本欲派遣投降的尚之信前往,但他以身体不适为理由并未出兵。

当时大战在即,康熙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尚之信的事情,只能派遣其他人前往,吴三桂方一方的叛军不同于此前投降的二人,他选择了在入川之路上阻击平叛军队,双方在川陕地区展开了长时间的巷战,这一打就是两年的时间。

陕西地区平定之后,清军用五年的时间打下岳州,大兵携胜利之威,直接拿下湖南,并且大军水陆并进,直至云南,此时的吴三桂虽然大势已去,虽然进行了抵抗,但最终还是被消灭,1681年底,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了。

3.等待许久的平定诏

云南平定之后,地方上一些其他的反叛势力也逐步被扫除,最终在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颁布了“平定诏”它的出现不仅标志这三藩之乱的彻底结束,也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即将秋后算账。

从诏书颁布的内容来看,其中不可或缺地记载了尚之信和耿精忠反叛作乱的实事以及后续投降的全过程,其后的赏罚环节之中自然少不了对俩人的处理。

三、“平定诏”颁布后的两人的命运

1.对耿精忠的处理

其实从平定诏中的记录来看,耿精忠并不是被动的等待判罚的,而是自觉罪重,上奏朝廷得到允许之后才来到北京,原本以为可以减轻吹处罚的他,着实将这一步棋走错了,在耿精忠赶往京城的途中出了问题。

当时的朝中大臣向康熙揭发了耿进忠投降之后的一系列罪过,比如趁皇帝平叛的时候私自勾结海盗,杀死当地的总督等等,甚至有人直言耿精忠这一次只是诈降,因为其在投降之后仍然向吴三桂求援。

这时候,康熙已经怀疑耿进忠这次要求进京的目的,随即与众多大臣商量,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将耿进忠夺去王位,凌迟处死,一同被斩首的还有他的儿子。

2.被连坐的尚之信

其实按照当时康熙的性格来看,尚之信原本有存活的机会,其父亲尚可喜本身是不愿意叛乱的,尚之信乃是违背自己的父亲参与的叛乱,所以在其投降的时候,康熙选择了原谅他,但是尚之信后来的做法让康熙很不满意。

那就是在后来康熙令他率兵攻打吴三桂的时候,他选择了推辞,这次平叛可以看成是康熙给他的戴罪立功的机会,但是他选择了错过,这就注定在“平定诏”之中,尚之信不会有好的结局。

根据诏书中的记载,在尚之信拒绝出兵之后,其手下再度发生了叛乱,这让康熙皇帝彻底失去了耐心,此次事件过去之后,康熙拒绝了大臣剿灭尚之信的建议,直接令其入京处罚。

经过一番审查之后,列出了尚之信的一系列罪状,参与叛乱为首,其次还有滥杀无辜,贪污,等多个罪状,最终判定死刑,当然,这次伏诛的不止尚之信一人,在他被判刑之后,其母亲,母亲的弟弟,等与其相关的一众人全都被处死。

所以这个“平定诏”看起来更像是审判罪犯的依据,当然,康熙并没有对这群人赶尽杀绝。

3.“平定诏”的赏罚分明

平定诏中对于此二人还有以下判决,处死那些罪大恶极之人之后,手下参与叛乱的主要头目全都处死,那些被迫参与的官员,情节较轻并且有悔改之意的当从轻处罚。

官职较大的,处以降一级的处罚,官职不高的,允许其进入朝廷,弥补一些官职上的空缺,此前的罪过不予追究,从这方面来看,康熙的确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总结

从起兵造反,到叛乱平定,再到平定诏中的一一治罪,说明俩人一开始就站错了队伍,虽不是主谋,滔天大罪已经酿成,或许俩人从叛乱平定之初就已经预想到了自己的结局,平定诏对二人来说只是一个流程而已。

不过好在自己没有连累手下的一众官员,也算是对得起他们追随自己一场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