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海岸线面对着广阔的北海,历史悠久,文化深厚。1579年,荷兰从西班牙统治的大尼德兰独立出来,成立了共和国,经过了80年的艰苦斗争,成功捍卫了自身的独立地位。在大航海时代,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不过,它的辉煌与衰落是如何发生的呢?
一、荷兰的海上贸易
1、海上马车夫的崛起
荷兰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上首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商业资产阶级借此获得了制度性保障。荷兰通过海上贸易迅速崛起,成为商业的中心。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对印度尼西亚的统治权,开始向亚洲和周边地区进行渗透与殖民。与此同时,荷兰与西班牙在美洲的势力争夺战也悄然展开。荷兰效仿东印度公司的模式,于1621年创建了西印度公司,开始扩展至北美洲。
借助海上优势和海外殖民地,荷兰的海上贸易逐步扩展,足迹遍布东印度群岛、地中海、非洲和加勒比海等多个地区。在其鼎盛时期,荷兰控制了波罗的海和北海的主要航运贸易,垄断了东方的诸多产品,成为世界贸易的中介。荷兰一度被誉为“世界马车夫、贸易中间商、欧洲的代理人和经纪人”,其商业影响力几乎无可匹敌。
2、海上马车夫的衰落
荷兰对中国市场的渴望早已显现。1601年,荷兰商船首次抵达中国,并开始对台湾进行侵扰。1624年,荷兰成功占领台湾,并在随后的数年中实施了“贸易与战争交替使用”的策略,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打开与中国的贸易大门。然而,尽管明朝当时的国力仍然强盛,荷兰未能突破“闭关锁国”的政策,直到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才结束了其对台湾长达数十年的殖民统治,这也是西方国家首次对中国领土的侵占。
然而,荷兰的海上贸易体系并未能持久,随着英国《航海条例》的颁布、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以及法国对荷兰的侵略,荷兰的海上力量逐渐衰退。沃勒斯坦指出,荷兰的盛极一时之所以昙花一现,正因其当时的军事实力在大国之间显得格外薄弱。因此,荷兰最终的衰落,实际上是国家海洋力量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二、荷兰的海洋兴衰史
1、荷兰与两牙国家的争霸
荷兰的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是从崛起到超越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全球海洋霸主。荷兰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和海上贸易,逐步夺取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海外的势力范围,并建立了新的战略据点。在1618至1629年间,荷兰成功将葡萄牙人从印度尼西亚赶走,1641年,荷兰更是占领了葡萄牙在东南亚的重要战略据点马六甲。
荷兰的这一海洋战略并非偶然,它深刻反映了其在全球舞台上对海上霸权的渴望。荷兰的崛起与扩张正是采取了经典的现实主义战略思维,强调通过占领海外领土、建立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等手段增强海洋实力,最终打造由荷兰主导的全球海洋秩序。
2、荷兰的衰退
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侧重于资源掠夺不同,荷兰更专注于通过垄断海上贸易来推动国家力量的增强。荷兰的殖民治理模式独树一帜,其通过设立商业公司来管理殖民地,而非直接通过军政府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创新性的策略帮助荷兰拓展了殖民地经济和海上贸易的网络。
然而,荷兰的衰退始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在维护利益方面的分歧,资产阶级更加灵活高效的策略逐渐占据上风,成为了时代的主流。荷兰虽一度崛起为海洋强国,但随着工业资本的崛起,尤其是英国的快速崛起,荷兰的海上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三、荷兰的变迁
1、“鱼骨之上”的荷兰
荷兰在17世纪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封建经济体制的逐步削弱,沿海地区的农业逐渐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尤其是在荷兰省、泽兰省和弗里斯兰省,畜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奶制品的对外出口成为荷兰的一大特色。同时,渔业作为荷兰的传统产业,仍然是沿海各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2、从海上马车夫到欧洲二流国家
历时20年的英荷海上争霸战后,荷兰的海上霸权彻底崩塌。尽管西班牙未完全败给英国,但其海上实力大幅削弱,而荷兰的海运与经济势力也大为下降。英荷战争的结局标志着荷兰的衰退,英国凭借其东印度公司和其他殖民企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在英荷战争结束后,英国通过其强大的资本主义体系逐步确立了全球霸主地位,而荷兰则沦为欧洲的二流国家。英国利用其经济、海军和殖民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势力,并为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物质保障。
结语
荷兰作为曾经的商业强国,其衰退历程折射出商业资本逐渐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过程。英荷战争的结果宣告了荷兰海上霸主地位的终结,全球殖民扩张的舞台上,英国、美国和法国等国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海洋霸权的转移改变了全球的地理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