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国,日本是女王,天皇,中国为什么没有实现君主立宪制?
迪丽瓦拉
2025-09-05 07:03:45
0

英国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度。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产阶级的力量没有强大到彻底推翻封建统治的程度,只有与旧势力妥协。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期间发生了王朝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联合地主阶级发动光荣革命,驱逐查理二世,迎接荷兰的玛丽和威廉为国王,次年(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进行约束。此后议会的权力越来越大,而王室基本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所以王室得以保留。

英国王室的权利有:国王或者女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内阁的首长叫首相。

英国

革命过程中,

王室

资产阶级

达成和解,所以英国还有王室。他们是

君主立宪制

欧洲

保留王室的国家有,

挪威

瑞典

丹麦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西班牙

安道尔

摩纳哥

等等。王室拥有的权利:英国皇室作为凝聚

国家力量

象征

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

权力

。有

名誉

上的

外交权

和内

政权

,也就是

首相

批准以后,有名义的宣布权。

君主立宪制(英语:Constitutional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

人民主权

、限制君主权力、实现

事务

上的

共和主义

理想但不采

共和政体

。可分为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虽然是国家的

元首

,但君主的权利与产生的方式,会依各个国家的制度而不同;纵使是同一个国家,往往在不同

时期

,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利范围也各不相同。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比较特殊,因为真正的“君主”德川家族已经被清算,旧秩序瓦解,势弱的资产阶级拉着以天皇为代表的旧贵族重建政府,但是这个政府十分不稳定,最终被军队把持逐渐失控。

然而,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制国家为什么最后没有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中国传统思想注定中国不会走上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打败了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国家,齐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集权制国家,自称皇帝。自此,中国进入了封建主义国家。其后,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因此,纵观中国历史,确实挺奇葩的。不管是多么厉害的皇帝,只要把老百姓惹急了眼,都敢把你拉下马。欧洲千年后就出了一个拿破仑,日本,日本就就更可爱了,不管大家怎么杀来杀去,都是拉着天皇,打着天皇的旗帜,就没人敢动天皇,于是就有了万世一系。

自从唐朝开科举之后,中国的历代的政治文化中,就缺少发自内心的等级感。对皇帝也是畏威而不怀德,威一去,位就不保。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和人的天然本质是非常平等的,只是因为权力区别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有了世俗上的不平等。

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承认人和人之间天然的不平等;二是对世俗上的不平等非常推崇,一个人被跪拜,仅仅是因为他拥有王侯将相的权力,而不是因为血统等其他原因。

印度的“种姓制度”如果放在中国,你看看,分分钟叫你亡国灭种。这就是中国人脊梁!

西方君主的权力,是通过神赋予的,也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所以就具有了神性;而中国的帝王,讲究的是受命于天。但中国的“天”不能等同于西方的“神”或“上帝”,“天”的概念其实指的是一种秩序,能够让世间万物都有序运行的规则,也就是所谓的“天道”。只要你帝王不按照“天道”的规则来运行,自然会有另一位天之骄子,来将你取代。

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政治文化中,中国的帝王是不具有神性的,所以也就不能成为全体国民的代表,自然也就缺少了君主立宪生存的土壤。

所以在中国,人民不能像英国和日本的人民,中国人民根本接受不了一个虚名国王的存在,而且这个国王这个王室还能享受着较好的待遇和崇高的社会地位。

满清外来的民族身份注定清政府实现不了君主立宪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由于蒙古族的征战特性,元朝还成为了中国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中国民族主体最大的汉朝常年的压迫,民族斗争日益剧烈。而清朝入关后,民族矛盾同样伴随着王朝。满汉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矛盾与斗争无处不在。

清中期,在清廷长期的刚柔兼济、软硬兼施下,满汉矛盾表面上趋于缓和,然其潜流一直未绝,多结合白莲教、天理教、天地会、哥老会等秘密存在。

甚至,时至今日,清王朝在部分汉族人眼里还属于“篡权

”。

所以,后来就有了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来自朱元璋推翻元朝时发表的

《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满清自身的民族身份得不到当时民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的基础。

如果中国当时是个汉族王朝,革命派的“排满”就没了理由,朝廷的“恐汉心理”也不会那么重,君主立宪之路是很可能会成功的。

历史当然很难假设。不过我却认为,在那时,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可能君主立宪。袁世凯是汉人吧,结局如何呢?

中国的国情注定不会施行君主立宪制

其实清末,腐朽的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尝试过君主立宪。

清朝末年,内部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外部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凌,整个国家危在旦夕。为了救亡图存,一些人拉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气候,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但甲午海战的惨败,又打醒了他们,光靠学习西方技术是救不了中国的,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于是乎以梁启超、康有为为首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主张施行君主立宪。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君主立宪制始终都没能在清廷得到切实的惯行。

“历史已经不再给腐朽反动的满清贵族机会,而新民主主义的种子也早已在人民心中播下。”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南方成立中华民国,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清朝镇压不下去,就想议和,提出君主立宪制,这个时候想起来了。可是南方不答应,一定要把清帝推翻。

清廷见议和不成,又派袁世凯加紧出兵。袁世凯脑瓜灵活,知道难以取胜,就私下和孙中山商议,如果答应他当民国总统,他就逼清帝退位。孙中山也考虑仗不好打,就答应了。袁世凯如获至宝,马上到清廷里,又是吓唬又是利诱,清廷几个娘们和老头子哭哭啼啼答应了袁世凯的要求,那个时候宣统皇帝还天天滚铁环玩呢,啥都不懂。不过不是无条件退位,清廷列出了一大堆条件,例如:

保留帝号,相承不替,国民要尊敬皇帝如事父母。

皇宫或颐和园由皇族任意居住,卫兵、奴仆和工作人员照常留用。

皇族每年的生活费不低于400万两白银,永不减少,由民国支付。皇家大典的费用,应由民国另外支付。

皇族免服兵役。

其它还有很多条件就不列举了。

这个体制虽然不叫君主立宪制,但是其实和君主立宪制一模一样,无非民国是总统制,不是宰相制。清朝皇族的待遇,以及经济政治地位和英国皇家没有多大区别。要说当时中国的这个制度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区别的话,最大的区别无非就是英国首相被选举出来后要得到国王的任命,走个过场,让国王过把瘾,而中国的总统被选举出来就可以直接上任,不需要经过皇帝任命。所以当时中国的这个制度实质就是君主立宪制。这个制度如果能顺利维持下去,清朝皇家也会像英国皇家一样世世代代享福下去。结果,袁世凯在1915年,建立中华帝国,自己称起了皇帝,引起了各方的不满,国家再次陷入乱战,结局就是老袁复辟的闹剧惨淡收场。

之后1924年,冯玉祥将清王朝的皇族全部轰出了皇宫,理由是防止他们再次复辟。从此,这个名义上不是立宪制,实际上是立宪制的立宪制就正式结束了。

由此可见,君主立宪制,并不是一个先进的政治制度,反而是一种落后的体制。他其实是封建领主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中间形态。

综上所述,

中国近代一百年的曲折告诉我们:君主立宪制不适合中国,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是叫做革命。

日本的新兴贵族借助尊王攘夷的旗号,本质上是要为削弱君权,铲除封建遗留,为建设一个比江户封建社会好的多的社会,但是日本后期却变成了王政复古——一种以前现代的道德礼制来抵御现代化的国家。这是不是和ISIS很像。

那么中国呢?它的革命从孙中山提出的一开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思想指导,到三民主义的两次变化,整个中国革命是在不断激进下去的。可以这么说,激进的革命立场决定了中国革命绝对不可能像日本那样止步于君主立宪甚至倒退,如果你要争取到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就必须提出更加激进的革命立场。

因为绝大多数革命者,是为了建立一个不同于之前的社会制度,一旦没有达到目的,新的革命就会一波接一波的到来。以蒋介石篡夺革命果实为例,他背弃了孙中山的革命宗旨,共产党人就必须提出更新更激进的革命思想。

由此看来,中国没有止步于君主立宪的原因是中国的革命是不断进步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一、引言 在国军众多将领中,王耀武无疑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相比于黄维稍显呆板、杜聿明有些僵硬,...
400年前的中国“背包客”:徐... 1607年的江南早春,杏花微雨沾湿了无锡徐家的青石板。二十二岁的徐霞客将墨迹未干的科举落第文书丢进火...
百余件青白瓷亮相景德镇 展宋代... 景德镇5月21日电 (李韵涵 程万海 余乐进)20日,“唯我青白——景德镇历代青白瓷文物修复展”在江...
原创 老... 在1955年,中共中央在北京的怀仁堂举办了一个庄重的授衔仪式,授予了开国元勋们新的军衔。陈庚将军荣升...
原创 陈...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有四大家族,其中包括“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以及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原创 唐... 公元737年,唐玄宗年届52岁,正值雄心壮志之时,却将目光投向了他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某日,他忽然...
原创 临... 大家好,我是小步,欢迎收听《七雄归一系列》之第22期。 上期我们介绍了长平之战的前两个阶段,讲述了赵...
原创 不... 在探讨缅北局势时,我们不可让果敢的问题淹没了我们的视野,更需关注那些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佤邦,尤其是与其...
原创 满... 如今,大多数满洲人已经改用了汉姓,这其中有许多人原本就来自汉族,而真正的满洲贵族或朝廷后裔却极为罕见...
隋唐英雄武力大揭秘!这10位猛... 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砸下来,四平山一百二十万大军瞬间人仰马翻。 李元霸站在尸山血海中,病鬼般的脸上写满...
刘备去世之前为何要说赵云不可重... 说起赵云,大家都想起他在长坂坡的英勇,想起他用全力护阿斗的忠心。 古诗也有云“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
原创 1... 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开国将帅以血与汗为代价拼搏而成的历史。从红军时代的枪林弹雨,到建国后的百战百胜,...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到... 在浙江绍兴上虞的群山之间,有座海拔仅58米的小山丘,却让李白、苏轼等文豪留下30余首诗词。这里就是成...
原创 “... 2022年5月,一场关于“毒教材”的风波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位家长偶然翻阅...
原创 连... 明朝因为“靖难之役”而发生了动荡,围绕着继位问题,尤其是朱标、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争论成为了焦点。这些...
原创 田... 商洛首个供销社在商南的诞生 文/田光庆 提到“供销社”,许多人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个时代的画...
楼宇部分不是文物!三问安徽凤阳... 5月19日, 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城鼓楼楼顶瓦片大面积滑落引发关注。(此前报道:) 为何竣工验收后没多...
原创 6...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方在朝鲜板门店正式签署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宣告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的结...
原创 被... 一、蜀汉五虎将压倒五子良将 《三国演义》中的蜀汉五虎将,以及正史中曹营的五子良将,虽然两者地位和背...
一见·从龙门石窟之行,感悟中华... 洛阳城南,伊水潺潺,苍峰屏峙,石窟生辉。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洛阳市考察了龙门石窟,了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