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李世民,谁才是更为伟大的历史人物?在探讨这一话题时,我觉得有必要将刘邦也纳入讨论,因为涉及“伟大”的话题,刘邦的成就是不可或缺的。个人认为,从实际的成就、能力和贡献的角度来看,李世民在许多方面的表现与秦始皇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不少人对杨广推崇备至,认为他的开凿大运河功绩绝对让他在历史上占据更高的地位,但这一说法未免有失偏颇。首先,杨广所开凿的大运河早已不再发挥作用,反观李世民,他的贡献同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只是这些贡献在今天看来似乎过于平常,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它们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思想与社会当中。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民族大融合与中华文化的概念。在唐朝之前的许多朝代,以及唐朝之后的部分朝代,汉族人几乎是“自己人”的唯一代表,甚至在宋朝时期,仍曾存在“只要不是南方人就不是‘自己人’”的说法。比如北方的辛弃疾,他以过人的才华和武艺闻名于世,但由于其被称为“归正人”,却始终无法得到重用。而李世民则突破了这一窠臼,他认为只要你认同唐文化,只要为了唐帝国的事业奋勇争先,不惜为国捐躯,那么无论你的民族背景是什么,你都可以算作“自己人”!
在他手下,无论是封妻荫子,还是给予高官厚禄,都是一视同仁的。像突厥的阿史那杜尔和铁勒的契苾何力等少数民族人士,都在唐朝获得了封赐。这正是因为李世民推崇文化优于种族的理念。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来抵御匈奴的说法,历史上汉武帝甚至曾直接打入匈奴的王庭。而李世民对突厥的征伐、抓捕更为直接,哪怕是明代的永乐年间,他此等行为深得民心,连同清朝在蒙古与新疆的征服,都显得比仅仅修长城来防守更具霸气与果敢。
另一方面,秦始皇的修长城虽然被视为抵御匈奴的措施,但他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又算什么呢?阿房宫并未建设完成,修建秦始皇陵时动用了七八十万民工,这个数量在当时几千万人口的背景下显得极其离谱。历代帝王都曾修建坟墓,但从未见过如此荒唐的举动。而为修建秦始皇陵而劳作的民工究竟遭遇了怎样的结局,关于这一点历史上也有许多猜测,甚至有说法声称这些劳工最後莫不如遭到杀害,另一些说则称未必如此,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
因此,秦始皇的“暴君”称号,就这样难以抹去。即便不提他一心追求奢华享乐所耗费的庞大民力,单以他权欲之深和对权力的无情来看,已有足够的分量。再者,秦始皇刚去世时,其信任的赵高与李斯便迅速篡改遗诏,促成扶苏与蒙恬的自尽。显然,当时大秦帝国文武百官若真有眼力,根本不会让这种篡权行为如此顺利地发生。由此,我不禁怀疑,秦始皇在世时,赵高与李斯或许早已密谋暗算。秦始皇的名声虽然响亮,然而一旦身故,周围的人竟如此急不可耐地意图篡改遗命,可见他的权威并非如他所想的那般坚不可摧。
与此相较,历史上的刘邦、汉武帝、唐宗等人显然在托孤问题上处理得更为妥当,更别提刘备那种令人钦佩的善于托孤的榜样了。最后,秦始皇自认为的“德过三皇,功盖五帝”并非他的大臣们的恭维,而是他自己深信不疑的自我认知。他确实认为,拥有什么皇帝身份才配得上自己的这一切壮丽功业。而后世如汉武、唐宗等皇帝,虽然也存在自恋之举,但除了秦始皇,鲜有那么赤裸裸地以自我为中心,张口便说出那样的话来。这样的自恋与自负,足以见秦始皇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