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之后,历史进入了战国七雄争夺霸权的阶段。战国初期,秦国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了衰退,甚至一度被魏国夺走了河西地区。然而,随着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最终,秦国在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间征服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在战国时期,秦军以勇猛善战著称,但秦军并非在所有战役中都能获胜。在对外作战的过程中,秦军也遭遇了不少的失败。尤其是以下这六位大将,他们堪称秦军强大的对手。
一、匡章(齐国)
匡章(生卒年不详)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将领,人称章子或匡子。匡章起初在魏国学习,曾是孟子的学生。后来,他在齐威王末年成为齐军的将领,并在桑丘之战中成功挫败了秦国的进攻。战后,秦惠文王派遣陈轸作为使者,前往齐国向齐威王谢罪。公元前298年(齐闵王三年),匡章联合齐、魏、韩三国的联军,并最终攻破秦国的函谷关,迫使秦昭襄王求和。
二、赵奢(赵国)
赵奢(生卒年不详),是赵国的名将,活跃于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公元前270年,秦国围攻赵国的重要城池阏与(今山西和顺)。当时,赵国的许多将领主张放弃阏与,然而赵奢坚持己见,主张坚守并带领军队营救。最终,他巧妙地出奇制胜,打赢了本来不可能获胜的战争。阏与之战之后,秦国暂时将其进攻目标转向了其他诸侯国。
三、李牧(赵国)
李牧(?~前229年),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他三位为白起、王翦和廉颇。李牧的生平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二是主要以抵御秦国为主。在宜安之战中,李牧大破秦军,因此被封为武安君。李牧一直是赵国抵御外敌的唯一顶梁柱,曾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然而,公元前229年,赵王迁听信谗言,剥夺了李牧的兵权,并最终将其处死。
四、吴起(魏国)
吴起早年曾在鲁国学习儒术,后放弃儒学转为兵学。他在鲁国成功指挥军队击败了齐国,之后又来到魏国,得到魏文侯的重用。吴起屡次带领魏军打败秦国,占领了河西地区,并被任命为首任西河郡守。他还进行兵制改革,创立了魏武卒,成功带领魏国在战国初期长期压制秦国。在与其他诸侯国的多次大战中,吴起取得了显著的胜利,战绩辉煌。
五、庞涓(魏国)
庞涓(生卒年不详)是一位魏国将领,尽管在后来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败给了孙膑,丧命且魏国衰落,但在此之前,庞涓曾率军击败秦国。秦献公在位时,魏国的主力调往中原,秦国趁机发动了第三次河西之战。尽管秦军在石门之战和少梁之战中先后取得了胜利,但当庞涓率魏武卒主力到来时,秦军却在战场上惨败,甚至不得不将都城迁回泾阳。后来,秦孝公即位后趁魏国战败之机发动第四次河西之战,庞涓再次率领魏军大败秦军,迫使秦国退还占领的魏国土地。
六、信陵君(魏国)
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是魏国的王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信陵君魏无忌深受民众爱戴,他门下曾有三千食客。公元前257年,秦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向魏国求援。魏国当时的王魏安釐王派遣将军晋鄙前往支援,但途中停滞不前,未能及时帮助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