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国宝上的字,是“之”还是“出”?
迪丽瓦拉
2025-09-05 09:35:57
0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5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这件国宝上的字,是“之”还是“出”?》的报道。

1000多年前的大唐,有个猛人叫王玄策。

他从大唐的长安出发,前往当时的天竺,一路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

在到达西藏边境小城吉隆时,王玄策一行已是风尘仆仆,眼前秀美的景色一洗他们的疲惫。

望着远处巍峨的雪山和近前郁郁葱葱的树林,王玄策感慨万千,将心中的豪情永久地留在了一块崖壁上。

千年之后,这块勒石记功的石刻,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西藏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汉藏文石刻,不仅见证了祖国内地与雪域高原自古以来交流交往交融的史实,也记录了中印之间长达千年的友好交流历史。

但这件国宝自发现之日起,就留给人们一个长久的疑问——它的名称,到底是“大唐天竺使之铭”,还是“大唐天竺使出铭”?

这是在西藏吉隆县拍摄的“大唐天竺使之铭”摩崖石刻(资料图)。唐显庆年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路过今天的吉隆,突遇洪水阻路。见此地风景壮丽,他有感而发,留下了这一影响前年的石刻。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王玄策,河南洛阳人。作为大唐使者,他曾三次率领朝内良家子弟出使天竺,并把在天竺的所遇所感都记录下来。

在他第二次出使天竺时,中天竺大臣阿罗那顺篡权夺位,派了几千名士兵袭击使团,王玄策被俘为人质。这位自带光环的大唐使者,机智脱身后,随即到吐蕃、泥婆罗借兵,反攻阿罗那顺,并大获全胜,成就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

显庆年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路过今天的吉隆,突遇洪水阻路。见此地风景壮美,他有感而发,留下了这一影响千年的石刻。

石刻长1米,高90厘米,现存24列约220字。

当地人把它叫作“阿瓦甲英”,意为“父亲汉字”,以表尊崇之意。

铭题一共7个字,位于正文上方,是自右向左的一行阳文篆书。

铭文正文,则是竖刻的阴文楷书。

如今,石刻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侵蚀,损毁严重。

尤其是这个石刻的铭题,有人叫“大唐天竺使出铭”,有人叫“大唐天竺使之铭”,一直没有定论。连2022年9月出版的全面系统展现西藏历史研究成果的权威著作——《西藏通史》,对此也是难下定论,只能以“《大唐天竺使出(之?)铭》”来表述。

是“出”还是“之”,这个字究竟应该是什么?

记者实地观摩了这块石刻,经咨询有关书法学家和古文专家,并多处比对之后,终于有了答案!

应该是“大唐天竺使之铭”!

理由如下——

乍一看,这个字很像楷书的“出”字。

但铭题整体用的是篆书,所以这个字是“出”还是“之”,关键就是看这两个字的篆书分别是怎么写的。

小篆“出”的写法延续了甲骨文与金文的笔画逻辑,字形以“止”和“凵”为基础进行构建。甲骨文和金文中“出”的下部是一条上弯的曲线,表示这是一个门口或土坑口;上部是一只脚,表示走出。演变至小篆时,“出”字底部写法仍是一条弯曲的曲线,用来象征空间。

《说文》中许慎对小篆“之”的解释是:“象艸過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在许慎的描述中,小篆“之”字可以拆解为上部的“屮”和底部的“一”形横笔。

铭题中争议之字虽有残损但程度不深,字的整体边界清晰,可以明显看出“屮”下是粗壮有力的“一”形横笔,这与《说文》中对小篆“之”描述的字形结构相符。

因此,从书法结构分析,这个篆体字是“之”而不是“出”!

此外,从字义分析,“大唐天竺使出铭”语义不通,而“大唐天竺使之铭”语义清晰、语法通顺,符合古代汉语行文习惯。

必须明确,这场关于“之”与“出”的讨论,不仅是两个汉字的确定,更是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挖掘。

“大唐天竺使之铭”的发现,对于研究唐代与西藏地方乃至天竺等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

它见证了祖国内地与雪域高原自古以来交往交流的历史事实,也是中印长久友好交流的历史注脚!

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飞机、汽车的时代,王玄策带领他的使团,穿越崇山峻岭、荒漠戈壁,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友谊发展。

如今,大唐和天竺的友好交流仍在延续,中国和印度、尼泊尔的民间交往、商贸往来持续不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如今再看“大唐天竺使之铭”,传承的是精神,不变的是友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