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去世时,正是蒙古帝国进攻西夏的时期。如果他能再活20年,世界历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并不允许假设。历史是已发生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就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
然而,进行这样的假设并非毫无意义,它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如果他多活20年,灭金国这一紧迫任务,成吉思汗肯定是不会改变的。成吉思汗去世于1227年,而他的继任者窝阔台和拖雷则于1234年灭掉了金国,也就是成吉思汗死后的第七年。如果成吉思汗没有去世,这场战争可能会提前发生。原因是,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帝国陷入了继承权的争斗中。虽然成吉思汗生前已指定窝阔台为继承人,但窝阔台在蒙古内部的威望并不高,而拖雷的实力十分强大,这导致窝阔台一直无法登上汗位,最终由拖雷代为监国。拖雷监国期间持续了两年,期间蒙古帝国并未发动对外战争。如果成吉思汗还活着,他肯定不会允许有如此漫长的休养生息期。成吉思汗在消灭西夏后,会毫不犹豫地向金国发起进攻,因此金国灭亡的时间至少会提前两年。
那么,成吉思汗是否能缩短灭金国的时间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实际上,在成吉思汗晚年,他已经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小儿子拖雷,而拖雷的军事才能甚至超过了成吉思汗本人。金国的灭亡,实际上是拖雷的功劳,因此即使成吉思汗活着,这一过程也不会加速。拖雷的死因主要是因为他在监国期间表现出色,获得了窝阔台的忌惮。窝阔台以“治病”为名让拖雷服用毒药,最终拖雷不幸去世。
窝阔台时期,蒙古帝国发动了四面出击的大战略。对外,他派遣长子拔都率军西征,进攻欧洲;同时,他也派遣另一儿子阔出分三路进攻南宋。窝阔台采取四面出击的策略,背后有复杂的政治妥协,但如果成吉思汗还活着,蒙古帝国的内部矛盾不会如此复杂。成吉思汗一向主张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不会像窝阔台那样分兵多路。如果他没有遭遇花剌子模的突然挑衅,成吉思汗肯定会优先消灭金国,并随后考虑其他战役。
那么,成吉思汗会选择进攻南宋还是欧洲呢?毫无疑问,他更可能选择进攻南宋。成吉思汗的野心远远超过他的子孙们,南宋是他眼中最富饶的土地,也是中国的文化与政治中心。虽然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但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并且有着“家天下”的理想。他知道,只有统一中原,才能真正拥有“天下”。相比之下,他的子孙们在发动西征时,更多是出于掠夺的目的,志向远不及成吉思汗。
此外,成吉思汗对于他的长子术赤也有很深的愧疚。术赤是在母亲孛儿帖被掳走后出生的,关于术赤是否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子,曾引发过不少争议。成吉思汗原本希望将继承权交给术赤,但由于内部的争执,他最终将这一权利交给了窝阔台。这使得成吉思汗对术赤心存愧疚,而术赤也与父亲产生了疏远。即使术赤有自己的封地,他却不愿意再参与父亲的战争。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甚至因术赤未到而计划出兵征讨他,直到听到术赤去世的消息,才停止了这一行动。成吉思汗深知,如果他继续进攻西方,术赤的后代可能会感到被排挤,这让他更加不愿意向西扩张。因此,成吉思汗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南宋的征服上,而非欧洲。
如果成吉思汗选择进攻南宋,他肯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花费50年的时间。蒙古对南宋的多次进攻,先后由窝阔台、蒙哥和忽必烈进行。每一次进攻都遇到重重困难,直至忽必烈最终取得胜利。成吉思汗则拥有更强大的战斗力,也许拖雷能在其中提供帮助。因此,如果由成吉思汗主导,南宋可能在10年内就被打败。毕竟,南宋是当时仅次于蒙古的强大势力,成吉思汗如果不休息,全力出击,最多10年就能取得胜利。
如果成吉思汗多活20年,打金国用了5年,攻宋用了10年,那么他剩下的5年将是决定性的一段时间。战争后,他一定需要修整,这至少会花掉2年,还剩下3年。剩下的时间,他需要决定是否进攻西亚或欧洲。虽然3年时间足够打下一个地区,但他无法同时攻占两处。这表明,尽管成吉思汗多活20年,可能加速南宋、西亚和欧洲的灭亡,但他不可能达到更高的成就。最终,他的事业可能依旧不及后来的子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