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学桃园三结义,不烧瓦岗半炷香。刘、关、张三位英雄的深厚情谊流传千年,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所敬仰。
在这三人之中,关羽的忠勇和义气最为人们所推崇,他那出神入化的武艺,深得世人称赞;接着是刘备,他具有深厚的治国理政才能,善于收买人心;最后,张飞虽是个武勇过人、直爽豪迈的豪杰,常被认为是一个只有勇力而缺乏谋略的莽汉。
然而,这种传统的认知其实存在偏差。张飞不仅仅勇猛无敌,而且智勇双全,且家世背景也相当优越。尤为关键的是,在那个一夫多妻的时代,张飞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只迎娶了一位妻子。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在美女如云的四川,张飞偏偏选中了年仅13岁的少女做妻子呢?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个谜。
在许多历史演义版本中,张飞的出身被描述为一名屠夫,他从事着卖猪肉、买酒喝的生意。由于出身平凡,且从事的又是宰杀牲畜的行当,张飞的性格因此粗暴直率,文化水平也不高,唯有一身武艺和对兄弟的深厚情谊,使他在外人眼中显得独具特色。
但实际上,张飞的出身远比这些描述更为显赫。史料记载,张飞的家境其实颇为殷实,家庭背景是当地的知名庄主。他自幼便衣食无忧,且文武双全,心思细腻。作为一位富裕的地主,张飞的家族非常讲究义气,乡里有困苦时,他总会伸出援手。唯一遗憾的是,张飞家族没有出现过官员,因此在与那些权贵后代相比,显得有些逊色。
因此,张飞心中一直渴望能与真正的贵族结交,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这也是他最终会娶年仅13岁的少女夏侯氏的原因之一。
张飞娶夏侯氏并非经过长时间筹划的决定,而是一个偶然事件。夏侯氏正是夏侯渊的侄女,而夏侯渊自幼丧父,视这个侄女如命,十分宠爱她。即使家境困顿,夏侯渊也会宁可舍弃自己的亲子,竭尽所能保护这位侄女的安全。
那时正值官渡之战,夏侯渊在曹操麾下与袁绍对峙,而张飞则驻扎在谯郡,恰巧与夏侯渊的侄女住在同一地点。张飞与夏侯氏的初次邂逅纯粹是偶然的一次相遇。
一天,张飞正在带领部队巡视,恰好遇见了外出的夏侯氏。虽然当时她只有13岁,但已是亭亭玉立、肌肤如雪,宛如出水芙蓉。
此时的张飞已经年过三十,却依然未曾娶妻。看到夏侯氏这般美丽,哪怕在美人如云的四川,她的美貌依然格外耀眼。张飞见到她后立刻被吸引,两人交谈之后,他才得知她是夏侯渊的侄女,且是汉朝名将夏侯婴的后代。
这种贵族血统让张飞心中对权贵的渴望再度燃起,瞬间决定将夏侯氏带回蜀营。面对这位魁梧的“怪叔叔”,夏侯氏当然心生恐惧,但尽管年纪尚小,且仅13岁,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
张飞对她百般宠爱,最终她心甘情愿地嫁给了张飞,并为他生下了四个子女。在三国时期,女性地位低下,常常成为政治联姻的工具,能够找到一个真正宠爱自己的丈夫是极为难得的。
张飞尽管看似粗犷,但如前所述,他是一个文武双全,且重情重义的人。夏侯氏嫁给张飞后并未受到半点委屈。张飞更是终身未纳妾,只有她一位夫人。
夏侯氏为张飞生下的四个子女中,两个儿子分别是张苞和张绍。原本应该由张苞继承张飞的爵位,但由于张苞早逝,最终由张绍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至于她的两个女儿,则分别嫁给了刘禅,生活也相对安逸。
然而,张飞“强抢”夏侯渊的侄女这个事件,夏侯渊为何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甚至没有公开发表任何看法呢?
首先,当时夏侯渊正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忙于应对袁绍的威胁,纵使他得知侄女被抢,亦无法亲自解决这一问题。其次,要从张飞手中救回侄女,势必得发动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这对夏侯渊而言并非易事。
再者,曹操以猜忌心重闻名,如果夏侯渊让曹操知道他的亲侄女被张飞抢去,恐怕曹操会怀疑他的忠诚,并有可能对他采取行动。而且,在三国时期,许多豪杰之间通过联姻结为亲戚并非稀罕之事,因此,夏侯渊未必认为自己的侄女与张飞结为夫妻是一件坏事,至少她的安全与待遇能得到保障。
最后,作为长期的敌人,夏侯渊对张飞的人品多少了解,他知道张飞虽然粗犷,但重情重义,也不屑于通过抓人质来威胁他人。所以,夏侯渊相信,张飞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侄女。
值得一提的是,在夏侯渊最终遇难身死之时,正是这位夏侯渊心爱的侄女——张飞的妻子,夏侯氏为他求情,才得以保住了夏侯渊的尸体,并为他安排了体面的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