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琦的历史书
史前文明与前王朝时期的埃及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从第一个法老纳尔迈开始进入历史记载。纳尔迈的身份至今依然是学术争议的焦点。虽然埃及学者普遍认为纳尔迈就是法老梅内斯,但古埃及的文献记录中,他被称为古埃及的第一位国王,也是古埃及统一的缔造者。
前王朝时期的日期最初是基于广泛的考古发掘所设定的。然而,近年来的新发现表明,前王朝时期的文化发展较为缓慢,从而引发了关于其结束时间的讨论。传统上,前王朝时期被认为大约从公元前6000年延续到公元前3000年,直到纳卡达三期的末期。因而,不同的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零王朝”或“王朝0”。
古王国与早期王朝的过渡
前王朝时期通常被分为几个文化阶段,每个阶段的命名都源自首次发现的地点。古王国时期指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埃及进入了第一个持续繁荣的文明高峰,标志着尼罗河下游地区的文明达到顶峰。这个时期被称为“三大王国”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中央王国和新王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术语由19世纪的历史学家创造,而在古埃及的历史中,并没有“古王国”这一说法。
古王国与早期王朝时期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建筑风格的革新,特别是大规模建筑工程对社会与经济的深远影响。虽然古王国的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是最为人熟知的阶段,部分学者还将孟斐斯的第七与第八王朝纳入古王国的范畴。尽管古王国时期的埃及政权稳固,社会繁荣,但随后的“第一个中间时期”却呈现出分裂和文化相对衰退的现象。
国王的神性与建筑的变革
在古王国时期,埃及的国王被视为“活神”,拥有无上的权力与财富。直到新王国时期之前,埃及国王并未被称为“法老”,而是作为神的化身绝对统治国家。在第三王朝的乔瑟王统治下,埃及的首都迁至孟菲斯,并在此建立了新的朝廷。乔瑟还开启了萨卡拉地区的建筑革新,著名的建筑师伊姆霍特普发明了石砌建筑,并设计了阶梯金字塔这一全新建筑形式。
古王国时期,埃及最显著的成就便是大量金字塔的建造,这些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成为古王国的标志。正因如此,古王国也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中央王国与希克索斯的入侵
进入中央王国时期,埃及经历了贵族阶级和祭司集团间的激烈权力争斗。在这种背景下,希克索斯民族的入侵改变了埃及的命运。希克索斯凭借先进的战车和铁器技术入侵埃及,最终导致中央王国的崩溃。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并持续了大约200年之久。
新王国与宗教争议
新王国的历史始于法老阿赫摩斯的起义。他通过利用希克索斯的战车、马匹以及铁器技术,成功击退了外来入侵者,并重新征服了下埃及。虽然新王国的法老们比中王国时期的法老更加强大,但他们仍需在贵族与祭司之间保持平衡。
此时,埃及的中产阶级开始崛起,来世观念深入人心,甚至各社会阶层都普遍接受木乃伊化的习俗。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并未建造金字塔,贵族和寺庙有了各自的建筑计划,与皇家建筑产生竞争。尽管如此,法老的陵墓依然存在,最著名的便是图坦卡蒙的坟墓,其所处的国王谷岩石雕刻墓群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阿玛纳时期与阿肯纳吞的改革
阿玛纳时期是埃及历史中一段短暂却至关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与阿赫那吞(即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统治密切相关。阿赫那吞推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宗教改革,他提出要摒弃传统的多神信仰,转而崇拜太阳圆盘“阿吞”,并一度将王宫迁往阿玛纳。这一改变不仅影响了宗教,也对艺术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阿玛纳风格的艺术作品中,人物往往表现得头部细长、脖子修长,肢体也更为纤细。
阿赫那吞的形象通常被描绘得更具女性特征,宽大的臀部、突出的乳房和大腿都赋予了他一定的雌雄同体特征,这一风格与传统的法老形象大相径庭。
古埃及艺术的特征与功能
古埃及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功能性。艺术并非单纯为了欣赏而创作,而是服务于宗教和意识形态的需要。古埃及艺术遵循着三个核心原则:正面、复合构图和层级尺度。正面是指作品应当从正面视角进行表现,复合构图则通过不同视角确保观众能够准确识别人物身份。层级尺度则表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国王通常以最大形象呈现。
艺术的这些原则在不同的王朝中有所演变,但始终保持其功能性。例如,在古王国时期,男性的形象肩宽、肌肉发达,而女性则更为纤细。到了六朝,男性的形象不再强调肌肉,而是变得更加柔和,眼睛也显得更加突出。
这些艺术特征不仅有助于视觉识别,还与埃及人对秩序的崇尚相关,体现了他们对太阳和尼罗河规律性的信仰。古埃及艺术风格因此成为理解其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