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那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9-05 18:34:30
0

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十五日,刘基(字伯温)卧病在床,身体状况愈加虚弱。经历长时间的病痛折磨后,他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似乎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此时,他艰难地将儿子刘琏叫到床前,指着床头那一排排书架上的线装书,语气严肃地叮嘱道:“我死后,你一定要将这些书全都送往南京,一本也不能留。你要告诉刘家的后代们,不要再去碰这些书,尤其是其中的相术、占卜之学,不要去研习。这样做能避免朝廷的猜疑,免得引来无穷的祸患。”

刘伯温亲自将自己所有的书目递给了刘琏。刘琏翻开书单,只见上面列满了父亲一生心血的作品,这些著作涵盖了几乎所有刘伯温的重要成果,包括《郁离子》《覆瓿集》《春秋明经》《犁眉公集》《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写情集》《天文秘略》《烧饼歌》《白猿经风雨占侯》《灵棋经注》《玉洞金书》《解皇极经世稽览图》《金弹子》《三命奇谈滴天髓》《地理漫兴》《一粒粟》《佐元直指图解》《灵城精义》《效颦集》《观象玩占》《披肝露胆》《演禽图诀》《百战奇略》《多能鄙事》《注玉尺经》《天文书》《灵丘上人》等。

这些作品涉及的领域广泛,既有天文地理、命理学、奇门八卦,也有帝王学、人臣之道、政治经济等,简直是包罗万象。正是这些著作的传世,使得刘伯温被誉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世”的神秘人物,被视为一位超凡的预言家和大魔法师。然而,作为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刘伯温在民间的光环反倒显得有些黯淡。

刘伯温的智慧被称为不亚于诸葛亮,成为了“千古第一谋臣”的代表。这个称号的背后,不仅仅因为刘伯温为朱元璋的胜利出谋划策,还因为他帮助朱元璋打败了其他各路诸侯,统一了天下。相比之下,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虽然有三分天下的成就,但功业上显然比不过刘伯温。因此,后世便将“千古第一谋臣”的桂冠赋予了刘伯温,成就远超诸葛亮。

通常,像刘伯温这样一生辛劳、才智非凡的学者,应该会将自己的学问作为家传宝藏传给子孙,让他们从中汲取智慧,避开人生中的灾祸。然而,刘伯温并没有这样做。尽管这些学问可以帮助后人趋吉避祸,拥有帝王之术的智慧,他却深知这些知识也极有可能引来无法预料的灾难。因此,他再三告诫刘琏,要求他在自己死后,将所有的书籍送到南京,交给朱元璋,绝不能让刘家子孙再去研究这些神秘的术数。刘伯温的这种叮嘱,或许与他一生对命运的深刻思考有关。尽管他精通天文命理,预知吉凶祸福,但最终却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反而成为了朝廷的怀疑对象,遭遇了无法化解的困境。对于他而言,这无疑是对自己智慧的最大讽刺。

他对刘琏的叮嘱并未止步于此。随后,他又转向了次子刘璟,语重心长地说:“治国如循天道,宽猛适度。如今,朝政最要紧的是修德省刑,祈求天命长久。许多关键地方,应与京师加强联系。我曾打算给皇帝写信,说明这些问题,但眼下胡惟庸掌权,我写了也没有任何意义。等胡惟庸下台后,皇帝必定会想起我,召见你们,到时你将这段话告诉他。”

1375年四月十六日夜,刘伯温在家中告别了人世,享年65岁。两年后(1377年),刘琏将父亲的著作打包送往南京。传说朱元璋收到这套《诚意伯全集》后,眼眶湿润,感慨万千。他假意抹去眼泪,对左右说:“刘基忠心耿耿,值得嘉奖,应该让他的长子刘琏出来为国效力。” 史书记载,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因刘基的旧功勋,任命刘琏为考功监丞,随后他又被派去试任监察御史,最终外放任江西参政。然而,胡惟庸并未打算放过这位政敌之子。最终,正直的刘琏在胡惟庸的党羽逼迫下,投井自尽。或许,这也是性格所致。

到了1380年,胡惟庸案件爆发,朱元璋大发雷霆,先后有三万多人被牵连致死。就在这时,朱元璋突然想起刘伯温曾预测过胡惟庸将生祸乱的事情。他回忆起当年刘伯温因这一预言与胡惟庸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次子刘璟说道:“我常常怀念你父亲。即便满朝忠臣,他也从未屈服于任何党派。他最后死于胡惟庸的毒手。如今我为他报仇,胡惟庸一党被我铲除,连同其家族一同被灭。” 有人猜测,或许朱元璋当初指使胡惟庸毒死了刘伯温。而另有说法认为,刘伯温死于病重,肝肺疾病早已危及生命,年迈体弱,加上长时间的病痛导致其去世,非人为谋杀。究竟如何,至今仍无定论,成为了历史未解之谜。

刘琏死后,刘璟被封为閤门使,后来又担任了谷王府长史。时至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之际,刘璟已辞去官职,回乡养老。燕王登基后多次召刘璟入朝,但他因病未能成行。燕王愤怒之下命人将他捉拿入京。被囚禁后,刘璟宁死不屈,最终选择了自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世... 社会主义制度最初由苏联创建,在历史上曾有多达26个国家采用这一制度作为国策。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
原创 东... 东汉的都城设立分为洛阳与长安,这一决定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与战略考虑。东汉将洛阳定为都城,长安则作为西...
原创 这... 前几天,我在微头条上分享了自己对于民国时期“大师”现象的看法,没想到引发了一些果粉的不满,给他们捅了...
原创 山... 西方的崛起促使欧美学术界普遍形成了一种观念,认为中华文明并非源自中国,而是来源于西方。这一观点,简而...
原创 雍... 图里琛是军人出身,身上自带一种强悍的气质。他长期作为康熙的贴身侍卫,深入朝堂与宫廷,深知康熙的性格与...
原创 太... 当唐玄宗将太子之位授予皇三子李亨时,几乎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包括为李琩多年奔走、四处活动的李林甫。曾经...
原创 清... 在清朝时期,总督与巡抚同为地方的高官,拥有极大的权力与影响力。但两者之间仍有明显的区别。总督的职位品...
原创 始... 前言: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七月,行人司司正薛侃向皇帝朱厚熜提出建议,要求按照祖制,从宗室亲...
原创 毛... 遵义会议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转折,它在许多媒体中被描述为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
原创 千... 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导人之一,周恩来无论是在党内外,还是在国...
原创 太... 太平天国的历史从金田起义开始,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在南京建立了广阔的版图。然而,抵达南京后,太平天国的...
原创 民...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命令时任海军司令的萨镇冰率领舰队前往武汉镇压革命军,这让萨镇冰感到无比为难。作...
原创 秦... 在嬴政迅速征服六国,实现大一统的壮丽征程中,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物,他们对这一历史进程发挥了不可或...
原创 帝... 关于帝舜传位给大禹的事件,儒家学者多认为这是帝舜择贤任能,最终将权力传给了深得百姓爱戴的大禹,也即帝...
原创 李... 当后人提及大唐的中兴盛世,首当其冲的人物便是伟大的将领郭子仪。然而,历史常常遗忘了另一位为大唐中兴立...
原创 全... 中国古代的官职制度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特别是从战国时期至清朝末期,这一制度经过了不断的演变与发展,...
原创 征... 征方腊事件是梁山好汉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它代表了他们是选择归顺朝廷,还是继续坚持起义,这个选择背后的意...
原创 当... 回锅肉、辣子鸡、泡菜,这三道美味的菜肴始终让人垂涎欲滴。然而,红军在遵义期间究竟吃了些什么,历来记载...
原创 临... 北京的初夏,阳光炽烈,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气息。尤其是在1916年,街头的炙热阳光几乎让人无法忍受,许...
原创 中... 1974年,王树声、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去世。毛主席忆起了来自湖南的老乡,决定重新启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