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烽火戏诸侯”不是历史真相,周幽王亡国还要被造谣
迪丽瓦拉
2025-09-05 19:35:25
0

西周末期的“烽火戏诸侯”故事简而言之,可以这样概括:

周幽王在追求宠妃褒姒的笑容时,为了博得她的一笑,竟命人点燃烽火狼烟,向各地诸侯紧急传递敌情。结果,诸侯们急忙集结、赶来支援,却发现所谓的敌人根本不存在。褒姒倒是笑得如花一般,让王后们都嫉妒不已。诸侯们大怒之后纷纷返程。

然而,周幽王似乎乐此不疲,后续还多次上演类似的把戏。最终,山那边、海那边,一群异族来袭,烽火台急报。然而,这一次,已怒不可遏的诸侯们再也不愿为了这个虚假的信号赶来支援,结果,周幽王在异族的进攻下,死于骊山脚下。

那么,这个广为流传的“烽火戏诸侯”真的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吗?

屈原曾发问:“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他的意思是,周幽王究竟是谁灭掉的?难道真的是褒姒吗?显然,褒姒一个女子,怎么可能单凭一己之力就能颠覆整个王朝?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表示:“《史记》中的周幽王灭亡记载,带有极大虚构色彩,绝非历史真相。”

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也提到,所谓的“烽火戏诸侯”纯属无稽之谈。即便诸侯们赶到镐京后发现被愚弄,回程时也不过是修整兵力,重整旗鼓而已,哪里有可笑之处?更重要的是,烽火传递敌情的方法,直到汉代才被用于防备匈奴,西周时期根本没有这一制度。钱穆直言:“太史公啊,您竟随便把这样的虚构故事写进了《史记》,实在不应如此!”

鲁迅先生也提到过类似看法:“我从不相信那些传说:昭君出塞能安汉,木兰从军能保隋……历史上常常将国破之罪推给女子,这种做法是毫无价值的。”

总的来说,“烽火戏诸侯”这一故事存在诸多漏洞,显然无法与史实相符。

接下来,问题出现在“烽火”和“烽火台”的设定上。

“烽火”是古代边防士兵发现敌情后,用火光紧急通知其他地方的信号,而“烽火台”则是专门为点燃烽火而建的塔楼。

西周时期,周朝为了防备犬戎之类的敌人,在国都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设置了多个烽火台。这些烽火台间的距离大致是等差分布的。一旦敌人入侵,最先发现的哨兵会点燃烽火,其他烽火台上的士兵也会迅速响应,依次将消息传递给各个诸侯国,告诉他们赶来支援。

然而,钱穆先生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烽火制度是西汉时期才有的军事制度。西周时期根本不可能存在烽火传递的体系。那么,这样的观点是否成立呢?

根据史料,最早关于“烽燧制度”的记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而目前已发现最早的烽火台遗址是秦代的。这意味着西周时期或许并没有烽火台,但也无法排除尚未发现的可能。

即便假设西周时期真的使用了烽火信号,实际操作上也存有很大问题。在古代,通信依赖的烽火受天气和环境影响巨大,能否准确及时地传递消息是个大难题。而故事中,诸侯们似乎能够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消息并立刻动身,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更重要的是,《史记》中的“烽火戏诸侯”这一故事,部分来源于《吕氏春秋》。然而,《吕氏春秋》中并没有提到“烽火”,而是描述了“击鼓戏诸侯”的情节。西周时期,中国人早已使用“击鼓传音”的方法来传递信号。而《吕氏春秋》虽有些许魔幻色彩,但其记录的击鼓制度仍然值得参考。

此外,故事中的另一个疑点是诸侯如何在短时间内聚集兵力。

根据历史记载,周幽王的领土周围有多个诸侯国,诸如虞国、唐国、郑国等。这些国度距离周都镐京的距离各不相同,最远的甚至达到数百公里。要知道,古代没有现代通信设备,诸侯们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结兵马,并赶到现场呢?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的疑点是关于褒姒的年龄问题。

《史记》记载,褒姒应该出生在周宣王八年左右,而周幽王登基时,褒姒已经四十岁左右。一个年约四十的女人如何能让周幽王迷恋至此,进而付出整个王朝的命运呢?这一点也显得极为荒谬。

总体来看,故事中的漏洞重重,为什么这样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呢?其实,历史的真相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周幽王的宠爱褒姒,以及随之而来的废太子宜臼的事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斗争。周幽王不仅废掉了正室申后,且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一系列举动,引发了申后娘家人申侯的不满,申侯联手犬戎等势力发动了对周都的进攻。周幽王最终被杀,儿子伯服也未能幸免。而周幽王之死,实际上为宜臼的继位铺平了道路,周平王登基之后,迁都洛邑,成为胜利者。

这一系列事件最终将责任归咎于褒姒,历史将她塑造成了“祸国殃民”的角色,但实际上,周幽王的失败更多是由政治斗争和父子矛盾所导致的。

“烽火戏诸侯”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战,目的是为周平王的登基制造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周幽王和伯服被塑造成了国破的罪人。历史的“赢家”将责任归咎于“红颜祸水”,这样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上的惯常套路。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社会中对嫡庶之分和长幼顺序的重视。周幽王废除太子宜臼,破坏了古代宗法制度,这无疑激起了周围贵族阶层的强烈反感,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