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创作挑战赛中曾有人调侃道,人生有三大悲剧:一是1911年进宫当太监,二是1945年投靠日本,三是1949年加入国民党。总结下来,调侃的结论是:他们都错选了时机!而张申府,这位主人公,正是一个典型的“错选时机”的悲剧人物。他的身上曾经光芒万丈,闪耀着众多荣光:
他是我党“元老级”创始人之一,声誉与“南陈北李”不相上下;
他曾是毛主席的“上司”,还曾为周总理和朱老总的入党介绍人。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张申府去世时,官方媒体只得简略地称其为“爱国民主人士”,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1911年,某人进宫当了太监,但大清帝国在年末便灭亡,悲剧顿时降临。一个原本完整的男子,失去了他的“根本”,再也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你说这不冤枉吗?1945年,投靠了日本的张申府,在日本战败的8月15日看似毫无意义;他竟是中国人,却投降了外族,当日本倒下时,他的“选择”显得极为可悲。1949年,张申府加入国民党,然而国民党也很快败退。不是早早加入,也不是晚些入党,而是选择了最糟糕的时机,你说这不愚蠢吗?
与上述三类人物相比,张申府也堪称不逊色。他原本是“人中之杰”,拥有一手好牌,却在错误的时刻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把原本可能光辉灿烂的人生弄得一团糟。
张申府于1893年6月15日出生在河北献县,年长毛主席六个月。作为张家的长子,张申府自幼便肩负家族的期望。14岁时,他便前往北京求学,20岁便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班,随后顺利进入这所中国顶级学府深造。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留在了北京大学,成为一名助理教师,并逐步晋升为讲师。
在北京大学求学和任教期间,张申府深受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并与这两位革命先驱保持着密切的交往。陈独秀当时是北京大学文学院的院长,而李大钊则是红楼图书馆的馆长。张申府与他们常常在这里见面交流,彼此讨论时局和未来。张申府不仅是《新青年》的忠实读者,时常为这本刊物投稿,且成功的文章也常常被刊登。他被人称作“张老板”,原因是他在李大钊外出讲学时,常代为管理图书馆。
在这个时期,来自湖南的毛泽东也是图书馆的一员。毛泽东贫困潦倒,在岳父杨昌济的推荐下,得以在北大的红楼图书馆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虽然两人年纪相仿,但地位却天差地别。张申府已是北大的讲师,薪水达到200大洋,而毛泽东则只是一个月薪8块大洋的“编外”职员。
有一次,毛泽东因忙于工作,图书馆的图书卡片书写潦草,张申府当时非常不满,严厉批评了他。毛泽东也因此不得不连夜重新写好这些卡片。多年以后,毛泽东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张老板那时面色很难看,我只能重写图书卡,因为他是我的顶头上司。”
在中国早期的革命历史中,“南陈北李”的名号广为流传,指的是南方的陈独秀和北方的李大钊。但事实上,张申府的名字也几乎与李大钊等人齐名,他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和张申府三人联合宣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念,并呼吁成立一个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铺平道路。
张申府在建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在陈独秀致张申府的信中,他明确表示,只有张申府和李大钊可以商讨党的建设,其他人不宜参与。这不仅表明了陈独秀对张申府的高度信任,也表明了他在党的创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1920年秋,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中,李大钊和张申府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两名正式党员。因此,张申府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可说是党的创立者之一。
他的政治生涯与周恩来、朱德的关系密切。张申府不仅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还在他们的政治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0年,张申府前往法国留学,并在法国结识了周恩来。周恩来才华出众,气质非凡,迅速赢得了张申府的敬佩,张申府毫不犹豫地将他介绍进入党组织。几年后,朱德也成为张申府的入党对象之一,张申府和周恩来共同为朱德的加入提供了帮助。
然而,张申府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24年,他加入黄埔军校,但仅仅一个月后,他便因与蒋介石性格不合而辞去了职务。张申府曾解释辞职的原因是“天气太热,军校位置偏远”,但他最终透露,真正的原因是他无法忍受蒋介石的专横和不容忍的态度。
尽管如此,张申府在政治和教育领域仍然继续活跃。之后他投身教育事业,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并深入研究哲学,特别是罗素哲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重新投身政治,参与了各种民主活动,并在1946年参与了政治协商会议。
然而,张申府晚年的政治行为却引起了广泛争议。在1948年,他发表了一篇不合时宜的文章《呼吁和平》,这使得他与民盟及其家人产生了严重矛盾。张申府的这一行为彻底摧毁了他的一部分声誉,也让他失去了朋友和支持者。其后,张申府回到北京图书馆,度过了最后的岁月,但最终因言论问题再次遭受打击。
1986年6月20日,张申府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官方媒体将他称为“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这份简洁的评价似乎也成了对他复杂人生的最终定论。
张申府的一生充满了起伏与遗憾,他的性格和行为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许多人认为他刚烈且有些天真、幼稚,正是这些性格缺陷使得他未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革命家。